相关试卷

  • 1、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瓷质灯体如碗状,腹部有中空夹层,可通过注水孔向夹层装水,碗内有油和灯芯,如图所示。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空气及时排出。燃灯时,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使灯碗和灯油温度较低,灯油蒸发速度(选填“增大”或“减小”),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 2、如图所示,图中秒表的读数为s。

  • 3、使装水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

    A、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 B、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 C、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 D、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
  • 4、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植物生长 B、猎豹奔跑 C、“海斗一号”下潜 D、卫星绕地球运转
  • 5、如图所示,电流表A1、A2、A3的示数分别为30mA、50mA、70mA。求:

    (1)总电流;

    (2)电流表A和A'示数之比;

    (3)L1、L2、L3的电阻之比。

  • 6、如图甲是小明测量标有“2.5V”的小灯泡电阻的电路图。

    (1)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最右端;

    (2)在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工作,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此时的电阻是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小明认为,应该多次测量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阻,求出平均值才更精确,小明的想法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4)小明又想测某未知电阻Rx的阻值,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R0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他把缺少的步骤补全。实验步骤如下:

    A.按照丙图连接电路;

    B.闭合S、S1 , 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1

    C. , 记录电流表示数为I2

    D.利用测得数据写出待测电阻Rx的表达式Rx=

  • 7、如图甲是把20g某种固体碾碎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后,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回答问题:

    (1)这种物质的凝固点是℃;试管中的物质从B到C时内能(增大、减少、不变)

    (2)若这种物质液态时的比热容c=3×103J/(kg•℃),则物质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是J.固体时的比热容为c'=J/(kg•℃).

  • 8、如图所示,试在甲、乙“○”内选填“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元件符号,使开关闭合后两灯都能发光.

  • 9、如图所示,电压表V1、V2的示数之比为3:5,则R1︰R2= , 通过R1 , R2的电流I1︰I2=

  • 10、小明用图所示电路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其中a、b、c为三根不同的电阻丝(材质相同,长度La=Lc<Lb , 横截面积Sa=Sb<Sc);闭合开关后,小明发现V1示数大于V3示数,说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越大,电阻丝的阻值越小;此实验中除了用到转换法,还用到了法。

  • 11、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标有“20Ω,2A”字样,此变阻器的电阻变化范围是 ,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
  • 12、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5Ω,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50Ω,闭合开关S,移动滑片P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滑片P向左移,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与电流表的比值不变 C、电流表的变化范围是0.3~0.6A D、滑动变阻器允许的调节范围是2.5~10Ω
  • 1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两灯都正常发光,过一段时间后,两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

       

    A、如果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则L2断路 B、如果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则L1短路 C、如果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则L2短路 D、如果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则L2断路
  • 14、一辆汽车以14m/s 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求:
    (1)、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2)、鸣笛处距高山崖多远;
  • 15、如图甲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除了数字钟,实验中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2)滑块从A滑到C的过程中,平均速度是m/s,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C段的平均速度;

    (3)下图是小明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描绘的滑块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4)小丽实验时,测出斜面顶端A点到斜面底端C点的距离s和滑块通过的时间t,如图乙所示,利用测量的数据计算出平均速度比滑块的实际速度(选填“偏大”或“偏小”),理由是

  • 16、小明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根据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根据水的沸点,可判断当时的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3)、小明看到,水温从90℃到水沸腾共用时10min。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4)、通过实验发现:水沸腾时,(要/不要)吸热,温度
  • 17、天气热了,张扬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她感到凉快的原因
  • 18、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示数是38.2℃,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40℃,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将分别是℃和℃。
  • 19、用图中的刻度尺来测量铅笔的长度,所测铅笔的长度为cm;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20、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6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 B、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408m C、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136m D、汽车的行驶速度是40m/s
上一页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