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现代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了,为了安全用电,我们对生活中的一些“电”常识的了解必不可少。如: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V,教室里的灯是联。
  • 2、某一部件外壳上三个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U1、U2、U3 , 三个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I1、I2、I3 , 它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以下对各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

    A、U1=U2=U3 B、I1>I2>I3 C、U3=U1+U2 D、I1=I2+I3
  • 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将分别盛有50g水和50g食用油的两个相同试管同时用红外加热器加热,温度传感器与电脑相连。电脑上显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c=4.2×103J/(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小于油吸收的热量

    ②第2~3min内,油吸收的热量为1.4×103J

    ③油的比热容为3.15×103J/(kg•℃)                                                

    ④某同学用该装置实验,得到水和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线均为A,则m:m=2:3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 4、以下列举是同学们做过的实验,其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②研究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③通过比较同一个灯泡的亮度判断电流的大小

    ④研究导体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⑤研究电压时把它与水压相比

    ⑥通过研究墨水在冷、热水中扩散的快慢可以知道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⑤
  • 5、某同学对实验室中如图的定值电阻R1和R2进行了研究,发现内部主要是材料相同、缠绕成螺旋状的电阻丝,但电阻丝的粗细、缠绕圈数不同。其中构成R1的电阻丝较粗、缠绕圈数为42圈,而R2的缠绕圈数为47圈。关于某同学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如果两电阻的电阻丝缠绕圈数相同,R1的电阻大 B、如果两电阻丝用铜制成,其电阻将变得大 C、电阻R1的阻值小于电阻R2的阻值 D、当该电阻两端电压为0时,此时它的电阻也为0
  • 6、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泡茶蕴含着许多物理知识。如图所示是冲泡的一杯茶水,下列对泡茶过程中的情景分析正确的是(  )

    A、茶杯外壁的水珠不掉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茶叶罐中的茶叶间有缝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泡茶时水流入杯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泡茶过程中茶杯温度升高,主要是通过做功改变了茶杯的内能
  • 7、歼-31是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全新研制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携带副油箱时可保证作战半径达2000km。最大速度可达1.8马赫(即1.8倍声速)。起飞距离短,仅为420m,具备舰载能力。(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1)、歼-31以最短距离起飞,若用时仅为12s,其起飞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2)、以最大速度飞行,到达1530km的作战位置,需要多少秒?
  • 8、超速行驶非常危险,高速公路上除了设置标识距离的指示牌,还有限制行车速度的指示牌。小明一家利用“十一”国庆假日到临清逛古城品美食,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后,他看到了如图标志。求:

    (1)、图中两个标志牌含义是什么?
    (2)、在不违反交规的前提下,从图中的标志牌到临清至少需要的时间是多少h?
  • 9、下图是小组“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特点实验”的一些装置。

    (1)、图甲和图乙分别是甲、乙两小组同学所做的实验。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选填“甲”或“乙”)组;
    (2)、图丙是他们实验中观察水沸腾(选填“前”或“后”)时出现的情景;
    (3)、甲、乙两组同学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可知水的沸点为℃;通过分析图像丁,归纳出水沸腾的特点是:
  • 10、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本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
    (2)、为减小时间的测量误差,斜面的倾角应小一些,目的是:
    (3)、若测得时间tAB=1.6s , 则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
    (4)、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选填“大”或“小”)
  • 11、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要想听到回声,障碍物跟发声体的最近距离应该为m。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这是利用声能传递
  • 12、如图,新型汽车的研发中,将汽车模型放在风洞中不动,让风高速迎面吹来,可以模拟汽车在空气中高速行驶的情形;此时,以为参照物,汽车是运动的。图中停表的读数是s。

  • 13、如图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测量结果记录为

  • 14、小明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盐水的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水的凝固点为-2℃,读作负2度 B、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的凝固过程用了 15min C、盐水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 D、盐水在-2℃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 15、下列和声现象有关的情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情景,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B、乙情景,古筝演奏中拨动不同琴弦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丙情景,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丁情景,航空母舰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
  • 16、在医院里,B超是最常见的影像诊断仪器之一、它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通过人体时,会在人体内不同组织之间产生反射波,然后通过计算这些反射波形成影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声波只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B、超声波在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C、超声波的响度太小,人耳听不见 D、超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17、如图所示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 18、以下是某同学“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的实验报告,请你将报告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

    实验原理

    v=st

    实验器材

    小球、水平桌面、刻度尺、频闪照相机

    实验步骤

    (1)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运动,下图是根据频闪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记录的小球运动轨迹,频闪照相机每两次闪光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

    (2)分别测出小球通过的路程:sAB=cm,sBC=31.10cmsCD=19.70cm;记录这三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tAB=1.0stBC=1.0stCD=1.0s

    (3)分别计算小球通过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结论

    (4)小球在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AB=cm/svBC=31.10cm/svCD=19.70cm/s

    (5)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安全提示

    (6)小球运动时的不宜过快,以免从桌面掉落时伤人。

  • 19、在学习物理时,一定要理清物理课本中的插图反映的物理意义,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线的乒乓球,发现 , 它可以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 20、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物体的长度为cm。

    (2)、图甲是自制的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的性质而制成的,它的测温效果与小玻璃瓶的容积和玻璃管的有关。图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一部分,图中所示示数为℃。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