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学习小组为某居民小区设计“图书自动借阅机”,通过刷卡(相当于闭合开关 S1)或人脸识别(相当于闭合开关, S2)都可以使电动机工作,完成借阅服务;当天黑时,光控开关 S3闭合还可以提供照明。下列电路符合设计要求的是( )
    A、 B、 C、 D、
  • 2、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诗词描述的情景都与光现象有关。其中,蕴含着光的折射原理的是
    A、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B、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C、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3、如图所示,将两个端面平整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主要原因是( )

    A、分子间有吸引力 B、分子间有排斥力 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直径很小
  • 4、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如图所示,下列光学仪器与人眼的晶状体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平面镜
  • 5、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杨梅,一会儿表面就出现了一层白霜,如图所示,这一过程中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固 C、升华 D、凝华
  • 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枚一元硬币的质量约为25g B、初中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6s C、初中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6cm D、适宜初中生沐浴的水温约为 60℃
  • 7、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下列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实现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太阳能 D、天然气
  • 8、听到熟悉的人说话,即使未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分辨熟人的声音,这与声音的( )特性有关.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以上三个特性
  • 9、某建筑工地用如题图甲所示的装置提升重物,在20s内将480N的物体A匀速提升2m。该过程中,电动机拉绳子的功率恒定,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F与绳子自由端的移动速度v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及摩擦,此时电动机对绳子的拉力为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若电动机匀速拉动绳子的功率减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0、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将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甲图所示;让同一钢球从斜槽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将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乙图所示。

    (1)、通过比较木块被撞出的距离远近,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此探究方法是
    (2)、甲图, 钢球质量越大,将木块撞得越远,对木块做功越 , 钢球的动能越
    (3)、乙图实验得出:质量相同时,(选填“高度”或“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4)、若水平面光滑且足够长,木块将做直线运动,(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 11、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如题1图,国产某品牌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其工作原理如题2图所示。当它以80km/h的速度沿水平公路匀速行驶30min的过程中,燃烧了3kg燃油,发动机和驱动电机同时共同为汽车提供动力。驱动汽车行驶所需的能量为8×107J , 其中60%的能量来自于燃油燃烧;而发动机内燃油燃烧放出的热量部分用于驱动汽车行驶和对蓄电池充电,其中用于充电的能量为5×106J , 设燃油在发动机汽缸内完全燃烧,燃油的热值为5×107J/kg

    若普通汽车刹车时动能全部用于克服与地面的摩擦力做功,而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动能除用于克服与地面的摩擦力做功外,其余能量全部通过驱动电机反转为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在某次测试时,同样车型的普通汽车和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刚刚关闭发动机后,根据汽车通过路程s时,所对应的动能Ek , 作出Eks图像如题3图所示。设两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汽车正常行驶时关闭发动机,直至汽车停止的过程中,通过发电机将动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称之为储能效率。

    (1)、汽车发动机是用水作冷却剂的,这是利用了水的大的性质;汽车转弯时,同侧前后两个转向灯会同时闪亮,若其中一只灯坏了,另一只灯仍会闪亮。则该两个转向灯是(选填“串联”或“并联”)的;
    (2)、蓄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此时蓄电池是(选填“电源”或“用电器”);
    (3)、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30min时,完全燃烧了3kg燃油放出的热量J,发动机的效率为%;
    (4)、由题3图可知,表示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进行测试的图线是(选填“①”或“②”)。若该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储能效率为70%,某次测试时,s2=100m , 则s1m。
  • 12、在“探究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活动中。

    (1)、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如图甲所示) ,用手向下捋几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选填“蓬松”或“紧密”) 。
    (2)、首先用干燥的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用干燥的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将带龟棒相互靠近,如图所示,发现相互排斥的是图 , 相互吸引的是图
    (3)、把其他经过摩擦而带电的物体分别靠近上面的有机玻璃棒和橡胶棒,发现若跟有机玻璃棒吸引,就会跟橡胶棒排斥; 若跟橡胶棒吸引,就会跟有机玻璃棒排斥,由此可推理得出的结论是自然界只存在种电荷。
  • 13、题1图所示的塔吊是施工建设中最常见的设备,其结构可简化为题2图所示的滑轮组模型。已知物体重力为3000N,在绳子自由端施加1250N拉力,物体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10s。求:

    (1)、物体移动的距离;
    (2)、拉力的功率;
    (3)、在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14、小琴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3次实验,如题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题表。

    次数

    钩码重/N

    钩码上升距离/cm

    弹簧测力计示数/N

    弹簧测力计上升距离/cm

    机械效率

    1

    2

    10

    0.8

    30

    83.3%

    2

    4

    10

    1.5

    30

    88.9%

    3

    6

    10

    30

    90.9%

    (1)、提升重物时,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
    (2)、小琴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她的想法(选填“正确”或“错误”),因为她没有考虑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3)、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N;
    (4)、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想要提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可以使用的方法是(写出一点即可)。
  • 15、如题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功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操作(步骤甲、乙、丙中小球质量分别为m、2m、3m)。

    (1)、让小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目的是使小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2)、实验中通过比较来判断小球具有动能的大小,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属于(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
    (3)、由步骤甲和步骤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速度相同时,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小华认为由步骤乙和步骤丙可以判断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你认为该观点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4)、若斜面下方的水平面光滑,本实验(选填“能”或“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 16、作图题:
    (1)、请在图坐标系中画出煤油的热值与其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Q的关系图象。

    (2)、根据如题图所示的实物电路图,在虚线框内画出与它对应的电路图。

    (3)、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题1图所示电路图把题2图所示的实物连接起来,连线不要交叉。(电流表量程选0~0.6A)

  • 17、如题图所示电路,电流表A1测量的是通过灯(选填“L1”或“L2”)的电流,A2测量的是(选填“支路”或“干路”)的电流;如果A1A2的示数分别是0.1A、0.5A,则通过灯L2的电流大小为A。

  • 18、“胖五”运载火箭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的主要原因是液态氢的热值(填“大”或“小”);升空过程中,随着液态氢质量的减少,液态氢的热值(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火箭外壳的内能增加,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火箭外壳的内能。
  • 19、如图甲所示,在平地上用水平向右的力F推一木箱,推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木箱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0﹣2s内木箱处于(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s﹣8s内木箱受到的推力为N,推力的功率为W。

  • 20、如题图是山东舰的弹射装置,能带动舰载机在两秒内达到起飞速度。气缸内蒸气体积膨胀对外 , 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同时推动活塞,使舰载机获得巨大的牵引力,这个过程与内燃机的冲程相同。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