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静电喷雾机可以喷撒农药,其工作原理是分别给农药粉和作物的叶片带上电荷,靠这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力,把农药粉粒紧紧地吸着在叶片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农药粉一定带负电 B、作物的叶片一定带负电 C、农药粉和作物叶片带同种电荷 D、农药粉和作物叶片带异种电荷
  • 2、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音调 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 3、在流感多发期,学校利用过氧乙酸对教室内的空气进行消毒。科创小组为了测量教室空气中过氧乙酸气体的浓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检测仪。已知电源电压恒定,定值电阻R0=10Ω,过氧乙酸气体传感器Rt的阻值与过氧乙酸气体浓度ρ成反比,如图乙所示。当教室的空气中过氧乙酸气体的浓度为0.075g/m3时,电压表的示数为0.6V。

    (1)、当过氧乙酸气体的浓度增大时,Rt的阻值将 , 电压表的示数将
    (2)、在教室内喷洒过氧乙酸后,同学们在走廊也能闻到刺激性的气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
    (3)、消毒标准如下:ρ﹤0.15g/m3为不合格,0.15g/m3≤ρ≤0.3g/m3为合格,ρ>0.3g/m3为超标。某次对教室内过氧乙酸气体的浓度进行检测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请判断该次消毒为不合格、合格还是超标。(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表达式及最后结果)
  • 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电路图,器材有:电压恒为6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开关和导线若干。

    (1)、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外,还有的作用;
    (2)、实验后,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绘制出电流I随电阻R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得出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
    (3)、根据图像乙可知,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使电压表示数为V时,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4)、为了完成整个实验,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至少为Ω;
    (5)、实验中如果不小心将电压表并联在了滑动变阻器两端,多次实验能否得到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 5、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四个相同的透明容器中密封着初温、质量相同的空气。

    (1)、在实验中,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的多少是通过观察U形管两侧来比较的;
    (2)、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通电一段时间,观察到右侧液面高于左侧液面。表明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3)、采用图乙中的实验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是否有关”时,乙图中R3与R2并联,目的是使通过R1与R2不同;右边透明容器中的R2应该选用阻值为Ω的电阻丝;
    (4)、图中的实验能解释“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它的导线几乎不发热”。
  • 6、如图甲所示是“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

    (1)、请按照图甲将图乙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小;(导线不得交叉)
    (2)、若待测电阻R短路,闭合开关后,图中表有示数;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多次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第3次测量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读数为A。由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待测电阻Rx的平均值为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次数

    电压Ux/V

    电流Ix/A

    电阻Rx

    Rx平均值/Ω

    1

    1.6

    0.16

    10.0


    2

    2.1

    0.20

    10.5

    3

    2.8



    (4)、若实验中电流表损坏,利用电压表、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和两个开关,也可粗略测出待测电阻Rx的阻值,如图丁所示,实验步骤如下:

    ①正确连接电路,闭合S1、S2 , 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1

    ②闭合S1 , 断开S2 , 读出电压表示数为U2

    由①②可得Rx=(用U1、U2和R0表示)。

  • 7、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装置。将初温和质量均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加热。(忽略热量损失)

    (1)、实验中用电加热器加热,是利用了电流的效应;
    (2)、选取两个相同规格的加热器,目的是使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热量
    (3)、分析图乙实验数据可知,加热相同的时间,液体升温更多;
    (4)、此实验中的液体更适合作暖手袋中的供暖物质。
  • 8、如图所示是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的一部分实验装置。

    (1)、给螺线管通电后应该纸板(填写操作方法),再观察铁屑的排列情况;
    (2)、铁屑的排列如图所示,说明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的磁场相似;由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可知,此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极;
    (3)、对调螺线管所接电源的正负极,小磁针指向与原来相反,说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的方向有关;
    (4)、实验结束后,观察到小磁针又偏转回南北方向,这是受到的影响。
  • 9、如图所示是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实验次数

    L1的电流I1/A

    L2的电流I2/A

    干路的电流I/A

    1

    0.24

    0.20

    0.44

    2

    0.18

    0.36

    0.54

    3

    0.22

    0.14

    0.36

    4

    0.10

    0.30

    2.00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图中电流表测通过的电流;
    (2)、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多次实验,目的是 , 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上表中;
    (3)、分析表格中前3次的实验数据可知,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为(写表达式);
    (4)、第4次的实验数据中有一个数据存在问题,造成该数据错误的原因应该是
  • 10、车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如图是某汽车的汽油机在一次工作时的能量流向图。(汽油的热值q=4.6×107J/kg)

    (1)、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冲程;
    (2)、此次工作中,该汽油机输出的机械能为J,效率为%;
    (3)、如果输入的内能是完全燃烧汽油得到的,那么此次工作消耗了kg的汽油。
  • 11、如图所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打铁花”。演出时,工匠师傅用木板将滚烫的铁水向空中泼洒,铁水与空气接触时,温度降低,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铁水的内能;在这个过程中,热量只能自发的从 , 不能相反,这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铁水最后凝固形成铁屑,但落下的铁屑却不会烫伤人,原因之一是铁的比热容较

  • 12、如图所示,是三合一充电宝给三部手机同时充电的情景。

    (1)、手机的芯片主要是利用材料制成的。
    (2)、图中三部手机之间的连接方式是联。
    (3)、手机充电时,手机电池将电能转化为能。
    (4)、手机之间通信时,是利用传递信息的。
  • 13、学习小组用装满盐水的气球连接在如图的电路中。当用手拉扯连接气球的导线,使气球变长(盐水与导线充分接触且气球不破裂)时,(       )

    A、盐水的总电阻变大 B、小灯泡变得更亮 C、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D、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 14、图甲是道路两边的太阳能路灯,它主要由太阳能电池板、控制器、蓄电池组和12个LED灯组成。它的结构如图乙所示,每个LED灯的工作电压约为2V,蓄电池组的电压为24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B、该路灯中的12个LED灯是并联的 C、白天,开关S接b,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夜晚,开关S接c时,蓄电池组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
  • 15、“金陵金箔”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打造的金箔轻薄柔软,不能用手直接拿取,但可以用羽毛“吸取”。如图甲所示,把羽毛靠近金箔,金箔在工作台上静止不动;手持羽毛轻轻扫过纸垫,如图乙所示;再将羽毛靠近工作台上方的金箔,羽毛即可将金箔吸起,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扫纸垫时,羽毛和纸垫均失去了电子 B、轻扫纸垫后,羽毛和纸垫带上同种电荷 C、羽毛吸住金箔利用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 D、羽毛吸住金箔利用了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 16、家庭用户每月缴付电费的主要依据是(       )
    A、用电器的多少 B、用电时间的长短 C、每月消耗的电能 D、用电器的实际功率
  • 17、下列器件工作时,没有利用磁场的是(       )
    A、白炽灯 B、发电机 C、电动机 D、电磁继电器
  • 18、下列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电器起火可以用水灭火 B、更换灯泡前先断开开关 C、空调可以使用两孔插座 D、开关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
  • 19、世界上第一个证实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的科学家是(       )
    A、欧姆 B、焦耳 C、法拉第 D、奥斯特
  • 20、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铅笔芯 B、橡皮擦 C、塑料尺 D、玻璃杯
上一页 945 946 947 948 94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