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三次模拟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2015-2016学年物理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沿江区域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兴化、泰兴三校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二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模物中考二理试卷
-
1、如图1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cm,如图2所示停表的读数为s。
-
2、如下图所示是王丽和张华同学在公园绿道上骑行自行车的速度与时间图像,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0-10s两人所通过的路程相等 B、张华做匀速运动 C、以绿道上树木为参照物,张华一直在运动 D、第10s末两人的速度相等
-
3、手机通常都配有语音助手,极大地提高了手机使用的便利性。下列物理知识或应用中与这项功能有关的是( )A、回声定位 B、控制噪声的途径 C、语音识别技术 D、超声能在空气中传播
-
4、李白在《月下独酌》一诗中写出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佳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这句诗,正确的说法有( )A、“明月”是光源 B、“影”的形成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 C、“明月”在诗人杯中成的是实像 D、杯中的月亮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
5、下列现象中,能够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发出的超声波发现昆虫 B、医生使用B超诊断疾病 C、医生使用超声波振动消除人体中的结石 D、利用声呐测量海水深度
-
6、我国民族乐器丰富多彩,发声原理各有千秋,下列各组乐器中,发声原理不同的是( )A、萧和笛子 B、阮和琵琶 C、阮和笙 D、二胡和古筝
-
7、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AC的长度为120cm,B点是斜面AC的中点。实验时,松手后,小车依次通过A(停表每格为1s)如图所示。在小车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BC段的速度测量将偏小 B、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15cm/s C、为了便于计时,应将木块向A端移动 D、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
-
8、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
9、下列物体是光源的是( )A、钻石 B、月亮 C、恒星 D、行星
-
10、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B、误差是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产生的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改进测量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
11、以下是小明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 )A、教室的门高为1.80m B、小明本人的身高为165dm C、一张光盘的厚度为1.2cm D、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5cm
-
12、将下列器材对着太阳光,能在纸片上形成一个亮点,时间足够长时将纸片点燃的(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
13、如图是塔式热发电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即平面镜),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跟踪太阳光装置控制,以便准确的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高塔顶部的接收器上。下列光现象中与定日镜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射击瞄准 B、日晷计时 C、水中倒影 D、小孔成像
-
14、儿童公园中设置了如图1金属管做的传音筒,有图2甲、乙、丙三个声音分别从同一根金属管这边喇叭传到另一头的喇叭位置,声音在金属管中传播的路径相同,甲乙丙三个声音在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中显示的波形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声音传播时间最长 B、另一头听到的甲丙声音的音色相同 C、这个装置只利用了金属管来传播声音 D、甲声音比乙声音的频率高
-
15、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在靠近居民区的路段设置的声音屏障,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乙图:利用超声可以探测海底深度,说明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其他声波 C、丙图:城市中的噪声测试仪,数字95.8后的单位应该是Hz D、丁图: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反射来定位的
-
16、校运会100米比赛,站在终点线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线的发令枪的枪声后才开始计时,记录的成绩是(本题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运动员的实际成绩应该是多少?(2)、运动员的100米跑速度是多少?
-
17、春节期间,小马看到烟花炸开2秒钟后才听到响声,烟花炸开处到小马的距离大约是多少?
-
18、在一次物理实验探究课上,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1)、安装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 , 目的是;(2)、通过探究,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与物距u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3)、当蜡烛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时,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该成像原理工作的;(4)、在图乙中,小明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物理老师的眼镜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5)、学生发现蜡烛燃烧产生的异味令人难受,经讨论大家认为可利用灯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其好处是(说一点即可)。
-
19、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 且折射角(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答:(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
-
2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选择的实验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支蜡烛、刻度尺、火柴、白纸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选用薄玻璃板而非平面镜的原因是;(2)、实验时,小明将白纸对折,如图甲所示,铺在水平桌面上,沿折痕画线作为玻璃板底边所在的位置,在实验过程中应始终保持其与纸面;(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玻璃板 , 透过玻璃板观察到蜡烛的像,如图甲所示。然后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放到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录此时两支蜡烛的位置,变换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操作。将白纸上像和蜡烛位置的对应点连接,并测量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相等;(4)、在完成步骤(3)后小明发现,像和蜡烛位置的连线垂直于玻璃板,结合(3)的结论,小明认为自己已经发现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你认为小明对这一规律的总结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 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