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温差发电技术是绿色环保的发电技术,利用热电转换材料和两块金属板可制成简易的温差发电装置。如图所示,将发电装置的一块金属板放在冷水中,用火焰加热另一块金属板,观察到与热电转换材料连接的LED小灯珠发光。

    热水温度t1/

    84.7

    74.8

    73.0

    70.8

    69.5

    68.4

    冷热水温差Δt/

    64.1

    54.2

    52.4

    50.2

    48.9

    47.8

    电压U/V

    5.39

    5.27

    4.57

    4.25

    4.16

    3.90

    (1)、小明想利用此装置探究发电的电压与温度的关系,对此装置做了适当的改进:将LED小灯珠拆下,换成数字电压表接入电路;撤去蜡烛,将上端金属板A浸入热水中,用温度计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冷、热水的温度。测得数据如上表所示,则:

    ①改变热源的目的是

    ②分析表格数据,当时室温是℃;

    ③要提高发电电压可采取的办法是;(针对不同影响因素各写1条)

    (2)、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人体和环境的温差做出了温差电池。若该电池在1的温差下产生2×102V的电压,输出功率为1×106W , 则输出电流为A。
  • 2、2023 年 11 月 26   日,渠南街道一处在建仓库工地,4 名施工人员将移动脚手架推向工地 另一处过程中,触碰到 10kV 高压线,造成 4人死亡。为了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家庭电路 中一般都装有漏电保护器,家庭电路用电器漏电时,通过火线与零线的电流不相等,漏电 保护器中检测装置(在图中虚线框内,未画出)检测到这一差异后,便切断电源,起到保护 作用。漏电保护器中另有试验电路,由开关 S 与电阻 R 组成,如图丙。人体意外触电时 的危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有关。在极端潮湿等环境中 6 伏以下的电压才是安 全的。查阅资料得知:由于人体的电阻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人体的安全电压有 5 个等级(42 伏,36 伏,24 伏,12 伏,6 伏)。如在皮肤干燥等情况下 42 伏以下的电压是安 全的。请回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的高压触电类型是 触电。如图乙,当站在绝缘物上的人一手 接触火线,另一手接触零线时,漏电保护器( 填 “会 ”或 “不会)起保护作 用。
    (2)、如图丙,是一位网友发的视频截图,他嫌家里大半夜老是跳闸,用一根棍将空气开关支了起来,网友非常关心最后119派车去他家了吗? 电流过大能引起开关跳闸。造成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是
    (3)、如图丁,当开关 S(选填“断开 ”或 “闭合 ”)时就能模拟用电器漏电,此时通过 AB 两处的电流 IA     (选填“>”、“=”或“< ”)IB
    (4)、为确保人体在任何环境中都安全,测电笔内部电阻设计至少为 21400 欧,则允许通过 人体的最大电流为多少?
  • 3、现在的小火锅常用一种被称为“固体酒精”的物质作为燃料,如图所示,已知这种燃料的热值是2.0×107J/kg , 若小火锅中质量为1kg的热汤的温度从50升高到100 , 共消耗40g固体酒精,汤的比热容近似为水的比热容,求:

    (1)、热汤吸收的热量;
    (2)、小火锅烧汤的热效率。
  • 4、
    (1)、如图乙所示,电压表读数为
    (2)、小明“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小灯泡的IU图像如图丙所示:

    ①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应选用规格为(填选项字母)的滑动变阻器;

    A.“10Ω 0.5A”       B.“50Ω 0.5A”       C.“100Ω 0.2A

    ②将电路重新连接好,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压表、电流表均有较小的示数,对此现象判断和后续操作正确的是

    A.灯泡短路,应更换灯泡

    B.灯泡断路,应更换灯泡

    C.滑动变阻器断路,应更换滑动变阻器

    D.灯泡正常,应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③图丙曲线的原因是

    ④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与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相同的是(填选项字母);

    A.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

    B.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

    C.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

    ⑤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已知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一块电压表,三个开关和电压恒定不变的电源及滑动变阻器,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电路,也测出了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实验步骤如下:

    ①闭合开关S和S1 , 断开开关S2 ,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②保持滑片位置不变,然后闭合开关S和S2 , 断开开关S1 , 记下电压表示数为U;

    ③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灯泡的电阻为RL=(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 5、小丽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对质量均为0.2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加热,给水加热,使水的内能;得到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则水在16min内吸收的热量为J,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J/kg

  • 6、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控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大对生物体造成损害。这主要是因为水的(  )
    A、沸点高 B、比热容大 C、凝固点低 D、密度大
  • 7、“拔丝红薯”是很多人喜欢的菜品,刚出锅的“拔丝红薯”香气特别浓,夹起一块红薯时就会拉出很长的丝,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刚出锅时香气特别浓,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B、夹起红薯时会拉出很长的丝,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红薯由生到熟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的 D、已加热的红薯有内能,未加热的红薯没有内能
  • 8、小明同学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水和煤油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两杯液体的液面相平。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1)、实验中,可以通过比较(选填“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来反映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2)、图1甲是所用的实验装置,其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仔细观察指出错误之处

    (3)、纠正错误后继续实验,小明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1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应选液体(选填“水”或“煤油”)作为供暖物质,其效果更佳;
    (4)、上述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有转换法和
    (5)、完成实验后小明继续探究“水和某未知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如图2甲所示,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初温相同的水和未知液体,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放在未知液体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2甲所示为91℃。图2乙为试管中的未知液体和水从加热至沸腾温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未知液体的质量是水的质量的2.5倍,c=4.2×103J/(kg·℃),则未知液体的比热容c=J/(kg·℃)。

  • 9、请根据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对应的实物电路乙。

  • 10、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用金属块研究浮力的实验。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

    (2)比较(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比较(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金属块的密度为kg/m3

    (5)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兴趣小组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请指出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6)纠正了错误,继续实验,兴趣小组得出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7)小明认为金属块在水中会下沉,如果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则不会得出以上结论。小明的观点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 11、小明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甲所示.

    (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后,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问题;

    (2)重新组装器材后,他用手指轻轻按压橡皮膜,若发现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 , 则说明故障已排除;

    (3)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有关;

    (4)接着小明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不变;

    (5)小明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明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 原因是:

  • 12、如图所示,平底茶壶的质量是400g,底面积是40cm2 , 内盛0.6kg的开水,放置在面积为1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

    (1)水对茶壶底部的压强;

    (2)茶壶对桌面的压强。

       

  • 13、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沿斜面的力将大箱子推进车厢,请画出箱子沿斜面向上运动时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示意图。(点O为箱子的重心)

  • 14、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刚开始做第1次实验时控制不好力度,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木块在第7s时的摩擦力为N,在第1s时受到的合力为N。

  • 15、历史上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是.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精确地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1个标准大气压的值是Pa.
  • 16、如图所示,将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某种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中,木块静止时,有1/4的体积露出液面,此时液面比放入木块前升高2cm,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化了160Pa(取g=10N/kg),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 B、木块的密度为0.6g/cm3 C、木块受到的浮力是6N D、使木块完全浸没需要4N向下的压力
  • 17、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3:5,质量之比为3:4,现将它们完全浸没在水中,则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F:F为(     )
    A、3:5 B、4:5 C、4:3 D、5:4
  • 18、实心的铜球和铝球,它们的质量相同,如果把它们全部按入水银里,静止不动,所用的向下的作用力(  )
    A、铜球比铝球的大 B、铜球比铝球的小 C、两球的作用力一样大 D、难以判断
  • 19、用矿泉水瓶做的下列小实验中,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的是(  )
    A、水量越多形变越大 B、纸片托住满瓶泉水 C、孔位越低流速越大 D、用力吹气喷出水雾
  • 20、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物体受力的同时不一定在施力 C、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 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上一页 393 394 395 396 39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