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是中国科技馆展品“惯性车”,小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当它将要从“∩”形框架的下方通过时,突然从火车顶部的小孔中向上弹出一小球,该小球越过框架后,又与通过框架的火车相遇,并恰好落回原来的孔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   )

    A、小球在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 B、相对于小火车,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C、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前的力 D、小球能落回小孔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保持与火车相同的速度
  • 2、足球运动中,足球被踢出后向前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    )
    A、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足球离开脚后还能继续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空中飞行的足球上升到最高点时,若它所受力全部消失,它将保持静止状态
  • 3、如图是元代《农书》中描绘的农民使用扇车清选谷物的情景。农民快速摇动摇柄,扇轮转动产生气流,当把谷物倒入扇车时,谷物在力的作用下落入扇车;气流使枯瘪的谷物从出风口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饱满的谷物由于惯性大不会被吹到出风口,说明惯性大小与有关。

  • 4、如图所示,当小科跳到最高点时,若一切外力消失,则他将    (   )

    A、水平向右匀速运动 B、竖直向下匀速运动 C、斜向下匀速运动 D、保持静止
  • 5、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定律不能用实验证明,只是一种猜想 B、该定律可以通过小车从斜面滑下的实验直接得出 C、该定律可以用实验证明,因为它是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D、该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概括出来的理想运动定律
  • 6、下列关于不可见光应用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电视机的遥控器发出红外线控制电视 B、红外夜视仪能感应红外线 C、验钞机验钞时发出的紫光就是紫外线 D、适量照射紫外线有利健康,过量则有害
  • 7、如图,小江在暗室中将红色和蓝色透明玻璃部分重叠放置,在玻璃的右侧放白纸。让一束白光照射到玻璃片上,白纸上A、B、C三个区域呈现的颜色为    ( )

    A、A区域黑色 B、B区域黑色 C、C区域黑色 D、B区域紫色
  • 8、如图所示,一束红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a 点处形成一个红色光斑。现保持入射光位置、方向及三棱镜位置不变,仅将红光改为紫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仍在a点处 B、保持光屏位置不变,紫色光斑在a点上方 C、将光屏向左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 点处 D、将光屏向右平移,紫色光斑仍可落在a点处
  • 9、1666年,牛顿使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从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以看到一条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彩色光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太阳光是复色光,②和③是单色光 B、②→③顺序依次是从红光到紫光 C、电视机发出的光组成与太阳光相同 D、这个现象产生的原理是光的色散
  • 10、如图所示,将平面镜放在垂直于凸透镜主光轴的位置,O点是镜面与凸透镜主光轴的交点,凸透镜光心和平面镜相距为d,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射向透镜,经平面镜反射后会聚于两镜的中点A,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    )

    A、d B、12 C、32 D、23
  • 11、现有以下3种光学元件: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根据如图所示情况判断,方框内可选的光学元件有( )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 12、图中是一个截面为正方形、中空部分为椭圆形的玻璃体,则这个玻璃体    (    )

    ①可以看作两块凹透镜 ②可以看作一块凸透镜 ③对图示光束具有发散作用 ④对图示光束具有会聚作用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 13、光线经过甲、乙两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下列对两透镜类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透镜的折射光线会聚于一点,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B、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是发散的,说明乙透镜是凹透镜 C、甲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甲透镜是凸透镜 D、乙透镜的折射光线比入射光线更向主光轴靠拢,说明乙透镜是凸透镜
  • 14、如图所示,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过凹、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平面镜中入射角的度数。

  • 15、在我国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下列关于该记载解释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
    A、 B、 C、 D、
  • 16、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从左向右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都是凸透镜 B、①③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②③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D、只有①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 17、根据表格数据可推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   )

    次序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性质

    1

    24 cm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0cm

    倒立、放大的实像

    3

    4 cm

    正立、放大的虚像

    A、4 cm<f<24 cm B、10 cm<f<20cm C、10 cm<f<12 cm D、4 cm<f<20cm
  • 18、如图所示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时,某同学首先使发光点 S、凸透镜L 和光屏 P 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其次当他把发光点 S 移到图示位置时(图中MN为光具座的标尺即刻度尺),发现发光点 S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然后他再用一烛焰S'在图示位置上取代发光点 S。这时,要使烛焰S'在光屏P 上成清晰的像,以下几种操作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不动,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再将光屏P 向左移适当距离 B、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和光屏P 不动,只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 C、在图示位置时,保持烛焰S'和光屏 P 不动,只将透镜L向右移适当距离 D、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不动,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再将光屏 P 向右移适当距离
  • 19、将一透明空杯放在两支颜色不同,大小相同的蜡烛前,透过杯子可观察到被遮挡与未遮挡的两个部分。当给杯子装入水后,透过杯子装水部分居然看到蜡烛“错位”且变粗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装水部分的杯子水平看去与凸透镜效果相似 B、“错位”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 C、“错位”变粗部分的蜡烛的像是虚像 D、若要“错位”变粗的部分变细,杯子应远离蜡烛
  • 20、小滨和小江决定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光学实验。小滨将一根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在薄膜上呈现了一个像;小江把一块凸透镜嵌入小孔中,刚好也在薄膜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两次实验成像的原理都是光的折射 B、两次实验在薄膜上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C、两次实验在薄膜上成的像都是实像 D、小滨在第二次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的位置适当向右移动,此时向右移动薄膜可以得到清晰的像
上一页 76 77 78 79 8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