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探究“影响感应电流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新用导线将金属棒、开关等连接成如图甲所示电路。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部分实验电路,a、b间接入的电表应选择(选填“学生电流表”或“灵敏电流计”);

    (2)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感应电流大切割磁感线速度大小的关系”时,让导体棒沿相同方向以不同的速度切割磁感线,分别记下每次实验中电表指针偏转的格数如表,由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实验序号

    导体棒切割磁感线速度

    电表指针偏转格数

    1

    慢速

    1.5格

    2

    中速

    3格

    3

    快速

    5格

    (3)探究“感应电流大小与磁场强弱的关系”时,小新将蹄形磁体换成如图乙所示的电磁铁,这样做的好处是

    (4)移动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时,能转化为电能。

  • 2、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探究(如图1)。取一段透明软管,一侧连接注射器空筒,另一侧的处理分别为:甲组——插入带叶枝条;乙组——插入去叶枝条;丙组——不插入枝条。向空筒中注入稀释的红墨水至2毫升刻度处,将三组装置放在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等其余条件一致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液面变化。

    组别

    处理方式

    液体刻度(mL)

    实验前

    15min后

    液体减少量

    带叶枝条

    2

    1.8

    0.2

    去除叶片的枝条

    2

    1.98

    0.02

    无材料

    2

    1.99

    0.01

    (1)静置15min,观察注射器中液面下降情况并记录数据(如上表)。比较甲组和乙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为进一步探究空气流通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同学们对装置进行了新的改造,在固定板上加装一个微型风扇(模拟空气流通),如图2所示,标记为丁组。

    ①为确保实验准确,应选择上述实验中的组与植物枝条丁组进行对照。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注射筒中的液面刻度,丁组的液面(选填“低于”或“高于”)对照组,这说明空气流通利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3)有小组想根据蒸腾作用的原理制作仿生加湿器。同学们已筛选几种材料,并完成初代产品,接下来要对该产品进行全方面的评估,请你从性能角度提出一条评价指标

  • 3、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因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实验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但无明显现象。能否“制造现象”获得CO2 , 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

    资料:NaOH易溶于水和酒精,Na2CO3易溶于水、微溶于酒精,且两者都不与酒精反应。

    【实验一】小科设计了如方案一所示的实验,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U形管左侧液面右侧液面,由此证明CO2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2)CO2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二】小新设计了如方案二所示的实验,也获得了化学反应的证据。

    实验步骤:

    步骤一: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的石灰石,分液漏斗中装入适量的 , 按方案二连接装置,甲试管中装入一定量的10%NaOH水溶液,乙试管中装入等量的10%NaOH酒精溶液。

    步骤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a、b,分别向甲、乙两试管通入CO2气体。

    步骤三:观察甲、乙试管中出现的现象。发现甲试管没有明显现象,乙试管有现象。

    实验结论:CO2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 4、番茄维生素含量丰富,深受大众喜爱。某科学兴趣小组研究了其生理活动:图甲是大棚内番茄种植密度与有机物制造和消耗的关系图。为了进一步探究番茄幼苗的生理活动,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据图分析回答:

    (1)、当播种密度过大或过小时,番茄产量都不理想。分析图甲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时(选填“m1”“m2”“m3”或“m4”),有机物积累得最多。
    (2)、科学兴趣小组实验过程如下:

    ①首先关闭阀门,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小液滴会向移动。

    ②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甲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一段时间后取下叶片甲,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得出结论: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将此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的目的是:

  • 5、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如图甲)。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如图乙)。

    (1)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卢瑟福推测: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里“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数据,统计不同偏转角度的α粒子数量,绘制图像(如图丙)。结合图丙,请列举得出“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这一结论的主要证据是

    (3)基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你认为下图中最符合实际的原子结构为(填字母)。

    (4)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卢瑟福的原子模型的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 6、如图是“气雾立体栽培”装置,以人工创造植物根系环境取代土壤环境,可有效解决传统土壤栽培中难以解决的水分、空气和养分供应问题,深受眼下爱上阳台“微农业”的居民欢迎。某同学为了研究“气雾能否解决根部空气供应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两只同样的烧杯,编号甲、乙。

    步骤二:量取足量的按照适宜比例调配的营养液,分成两等份。一份营养液直接加入甲烧杯中,另一份通过雾化方式加入乙烧杯中。

    步骤三: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加热两个烧杯,比较两个烧杯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1)甲在实验中起作用。

    (2)如果气雾能解决空气供应问题,则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3)营养液中溶解的空气较多时,可促进根系的  , 为生命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

  • 7、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

    (1)为了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应选择(填“铁”或“铝”)棒作为实验材料;

    (2)在(1)中提供的金属棒中,选择合适金属棒ab进行实验,看到金属棒ab稳定时如图乙所示,然后小明仅对调磁极位置,再闭合开关,观察到金属棒ab稳定时如图丙所示,说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方向有关;

    (3)小明保持图甲中的磁极位置不动,将金属棒ab两端对调后接入电路,发现金属棒ab的摆动方向依然如图乙所示,由此小明认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无关。小明这样的操作存在的问题是

  • 8、请根据自然界中碳氧的循环简图回答:

    (1)自1910年科学家开始测定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以来,氧气含量至今没有明显变化,大气中O2的最主要来源是

    (2)结合图,下列关于碳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填字母)。

    A.可实现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互转化

    B.碳循环过程只涉及到化学变化

    C.碳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

    (3)请结合图写出一条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 9、小米Su7汽车使用磷酸铁锂电池(LiFePO4),续航可达830km,快充时间仅需30分钟。下表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

       

    (1)图甲为锂-6的原子结构图,请判断图乙中原子为甲的同位素原子。

       

    (2)已知LiFePO4中Li和P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和+5价,则Fe的化合价为价。

    (3)根据上述元素周期表分析同一周期元素电负性变化规律

  • 10、断路器具有方便、安全的特点,家庭中常用它来代替闸刀开关和熔断器。断路器串联在(选填“火线”或“零线”)上。当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会出现如图中(选填“A”或“B”)所示状态,起保护作用。

  • 11、火折子被誉为古代的“打火机”(如图),其制作与使用方法如下:

    ①将棉花、松香、硫磺等可燃物混合

    ②将混合后的可燃物卷起、压实、捆紧

    ③点燃后装入竹筒,竹筒盖子上有小孔

    ④使用时取下盖子,吹一下就能复燃

    以上有利于燃烧的有(填序号),其中①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12、思维导图是一种有助于建构知识体系的模型,如图是小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请你帮助他一起完成下列内容:

    (1)上述思维导图中“▲”处的内容为:

    (2)水是由大量的水(选填“分子”、“离子”、“元素”)构成。

    (3)硒是抗衰老元素,能抑制癌细胞生长,某品牌口服液中含有硒酸钠(硒酸根离子:SeO42),写出硒酸钠的化学式:

  • 13、以下是研究木质茎结构和功能的两个活动。

    (1)将新鲜带叶枝条插入稀释后的红墨水,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10分钟后取出,横切枝条的中上部,放大观察,如图甲所示。横切面变红的部位是(选填图中字母)。

    (2)将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条中部的树皮环剥,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形成枝瘤,如图乙。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在茎中的运输方向是

  • 14、如图是初中科学中常见仪器装置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A中仪器a的名称是 , 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为(选填装置字母)。

    (3)装置F中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有

  • 15、根据表中土壤颗粒的分类情况,回答问题:

    名称

    直径(毫米)

    砂粒

    2.0—0.02

    粉砂粒

    0.02—0.002

    黏粒

    <0.002

    (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选填“好”或“差”)。

    (2)“桃蛋”(如图所示)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则种植“桃蛋”的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选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

  • 16、指南针能指示地理方位,是由于指南针在的作用下能够指南北。如图所示是同名磁极磁感线分布图,根据磁感线方向判断图中两磁极均为极。

  • 17、在一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其中乙与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197和15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克

    8.7

    19.7

    0.4

    31.6

    反应后的质量/克

    17.4

    待测

    3.6

    0

    A、待测值为0 B、反应中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反应过程中甲、丙的变化质量比是87:36
  • 18、如图为恒温密闭玻璃温室大棚内一昼夜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棚植物在24时有机物积累最多 B、光合作用开始于6时,结束于18时 C、E点比A点高,大棚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D、在6时和18时,大棚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 19、利用图1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压强传感器测定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1瓶中的红磷用硫代替,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图2中ab段压强变化是由于燃烧产热使瓶内压强增大 C、图2中b点对应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瓶内压强逐渐减小 D、实验最后图1瓶中水面上升至1左右,说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4
  • 20、下列科学实验设计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甲图——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B、乙图——验证镁和稀盐酸反应会放热 C、丙图——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丁——图验证动物需要呼吸
上一页 762 763 764 765 76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