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硝化甘油(C3H5N3O9)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因为它在人体内被缓慢氧化生成A气体: 4C3H5N3O9+5O2=12A+12CO2+10H2O , 则A 的化学式为(    )
    A、NO B、NO2 C、N2 D、N2O
  • 2、下列用途与物质的性质不对应的一项是(    )

    选项

    物质的性质

    用途

    A

    氮气较不活泼

    食品防腐

    B

    铜有导电性

    作导线

    C

    汽油易挥发

    作燃料

    D

    稀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

    除铁锈

    A、A B、B C、C D、D
  • 3、2022年3月24日,在距地球40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宇航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天宫课堂”。

    (1)、如图甲所示向外拉动玻璃板,水未分离,形成了“液桥”,说明水分子间存在
    (2)、同学们对于宇航员在空间站驻留6个月,如何获取氧气充满了疑问。查阅资料发现:空间站中常用水汽整合系统实现供氧(流程图如图乙)。该流程图中未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3)、下列实验可以在空间站完成的有____(可多选)。
    A、 B、 C、 D、
  • 4、一般泡制咖啡包含磨咖啡豆、加热泡咖啡、保温三个阶段。图甲为多挡位咖啡机,图乙是其电路结构简化图,电动机用于磨咖啡豆,R1、R2为发热电阻。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

    额定电压

    220 V

    磨豆功率

    110 W

    加热功率

    1210 W

    保温功率

    88 W

    产品规格

    295*280*410mm

    (1)、若仅闭合S2 , 咖啡机的工作状态处于阶段。
    (2)、R1的阻值是多少欧?
    (3)、小金某次泡制咖啡,只进行了磨豆和加热,其中磨豆用时0.5分钟,加热用时3分钟,本次泡制咖啡共消耗多少焦电能?
  • 5、重力储能是一种新型储能方式,它通过提升或放下重物实现能量的储存或释放,能量转化过程如图甲所示。重力储能可有效提升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某风力发电、重力储能综合项目,单个风力发电机组的平均发电功率为1500 kW。某次风能充沛时,系统利用风能发电的富余电能,将2个质量均为3×104kg的重物从地面提升至30m的高度处,实现能量储存,如图乙所示。根据相关信息,完成以下问题(g取10 N/kg)。

    (1)、若某电动汽车每行驶1km的路程需消耗0.2kW·h的电能,单个风力发电机组发电1h产生的电能,可供该电动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2)、储能系统将2个重物匀速提升至30m高处的过程中,系统对重物所做的功是多少?
    (3)、储能系统将2个重物从30m高处放回地面的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电能为1.44×107J,该过程的发电效率是多少?
  • 6、人工肾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机器,通过将病人的血液引入透析器,透析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利用透析膜将净化后的血液送回病人的静脉中,透析过程如图甲所示。

    (1)、人工肾相当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
    (2)、透析后的血液最先进入心脏(如图乙)的(填序号)结构中。
    (3)、结合透析过程,能够通过透析膜的物质有____(可多选)。
    A、 B、血细胞 C、大分子蛋白质 D、尿素
  • 7、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将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结合起来,实现共同富裕。某地依托农田、鱼塘等自然资源打造集人工湿地、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一体化的田园综合体(如图甲)。其中人工湿地具有收集、蓄存雨水,净化生活污水实现循环使用,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功能(如图乙)。

    某校学生到该生态园游学,科学老师布置了研学作业,请一起完成下列作业:

    (1)、人工湿地内的芦苇、藻类植物、浮游动物、微生物等所有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
    (2)、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属于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的有(写出两种)。
    (3)、为了增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请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4)、图丙是科研人员对人工湿地内某条食物链“Ⅰ→Ⅱ→Ⅲ”中的各级生物含有的能量进行检测的结果。结合图丙信息完成案例分析:“荒岛求生”竞赛游戏中,假如某人所剩食物除了水,就只有一袋玉米以及两只鸡(鸡除了玉米外没有其他食物来源)。以下提供的两个方案中,可以使他生存更久的是____。
    A、先吃鸡,后吃玉米 B、先吃玉米,鸡养到最后吃
  • 8、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思维模型如下:

      

    项目化学习小组按图甲完成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时,发现进入集气瓶的水量低于“1”刻度线。

    为提高氧气含量测定的精准度,展开了如下研究。

    【误差分析】几名同学对测量值偏小原因的分析如下:

    甲:红磷的量不足,未能把瓶内氧气耗尽;

    乙:将燃烧匙伸入集气瓶瞬间,部分空气逸出;

    丙:实验前导管中有空气,实验后一部分本应进入容器的水滞留在导管中;

    丁:由于广口瓶的形状造成很难均分五等份,影响测量结果。

    (1)、以上原因分析中,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被大家一致否定,你认为是哪位同学的观点?(填“甲”“乙”“丙”或“丁”)。

    【方案改进】根据以上讨论,为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精准度,学习小组同学设计了图乙改进装置。(已知: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无毒;白磷的着火点是40℃,有剧毒)

    (2)、比较图甲、图乙的实验方案,下列关于图乙实验方案叙述正确的有____(可多选)。
    A、利用着火点更低的白磷并采用加热后的玻璃棒“内引燃”,建立封闭空间使实验结果更精准 B、可以解决图甲方案中一部分水滞留在导管中带来的误差问题 C、改用量筒内水的体积变化来确定消耗氧气的体积,使测量结果更精准 D、彻底地解决了实验的安全性问题,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3)、小金认为,图乙实验装置还需在橡皮管处补充一个止水夹,请表达你的观点及理由:
  • 9、小科同学想利用如图甲所示电路,研究通过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伏)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正确连接电路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记录了多组数据,并作出了图丙所示图像。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小灯泡变亮)。
    (2)、当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的功率为
    (3)、实验结束后,小科继续对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与它两端电压的关系进行了探究。滑动变阻器的U-I图象应为图丁中虚线(填“①”“②”或“③”),并说明理由:
  • 10、小科用图甲所示方法验证二氧化碳气体具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这些性质。小科利用如图甲装置多次实验发现结果与预期现象不符,和同学交流后认为可能是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存在问题,为此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

    (1)、小科对图甲实验的预期现象是
    (2)、你认为小科改进后的实验装置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3)、为了确保实验达到预期现象并能验证二氧化碳的上述性质,请你提出一条建议:
  • 11、杆秤(如图甲)是我国古老的质量测量工具,如今人们仍然在使用。小科想:是否可以将杆秤改成“密度秤”,于是他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了如下操作:

    【制作步骤】

    步骤Ⅰ:取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制作好“密度秤”。未悬挂秤砣时提起秤钮,发现木棒不能水平平衡。小科将木棒换成了头粗尾细的筷子,并在杯中放入几枚硬币,移动秤砣,当“密度秤”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将此时秤砣的悬挂点 B 标记为“0”刻度线(单位:g/cm3)。

    步骤Ⅱ:按图丙所示,在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提起秤钮,移动秤砣,当“密度秤”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将此时秤砣的悬挂点C标记为“1”刻度,再将 BC两刻度线之间分为10等份。

    步骤Ⅲ:在杯中倒入“等量”的酒精,移动秤砣使“密度秤”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得酒精的密度。

    【反思总结】

    (1)、步骤Ⅰ中将图乙中的木棒换成筷子的目的是
    (2)、步骤Ⅲ中“等量”的意思是
    (3)、小科用该“密度秤”测量食盐水的密度,发现秤砣移至最右端还不能水平平衡。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操作可行的有____(可多选)。
    A、提钮左移 B、增加杯中硬币数量 C、增大秤砣质量 D、减少水量
  • 12、吃菠萝时,通常将菠萝浸泡在食盐水中几分钟后再吃,这是为什么呢?查阅资料得知:菠萝中有一种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吃后常有刺痛发麻的感觉。食盐水能破坏菠萝蛋白酶,使其丧失活性。菠萝中真的有蛋白酶吗?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A

    B

    C

    实验处理

    取三只相同的小烧杯,编号A、B、C,分别放入0.5立方厘米大小的果冻(成分为蛋白质)

    A烧杯中加入

    10毫升蛋白酶溶液

    B烧杯中加入10毫升蒸馏水

    C烧杯中加入

    10毫升鲜榨菠萝汁

    将A、B、C三个烧杯均放在 37°C的恒温环境中,三小时后观察

    实验现象

    果冻消失了

    没有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

    菠萝汁中有消化蛋白质的蛋白酶

    (1)、设置B组实验作为对照组的目的是
    (2)、表中空格处应填
    (3)、为研究食盐水的浓度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请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步骤。

  • 13、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实验装置。

    (1)、图甲利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氨气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应选择的制取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
    (2)、小科利用图甲中装置A制取氧气时,发现气体难以收集。他提出改用图乙装置及药品可以产生平稳的气流,顺利完成实验,他的理由是
  • 1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袁隆平院士(图甲)带领的团队研发了高产且耐盐碱的海水稻新品种(如图乙)。海水稻具有耐盐碱性、生育期短、根系发达、细胞液浓度高等特点,即使在盐碱地,根也能吸收充足的水分。如图丙为海水稻叶片内的某些生理过程。

    (1)、图丙中a 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2)、图丙中的c过程吸收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气,是通过图丁中(填字母)进出植物体的。
    (3)、海水稻可以在海边盐碱地生长,其根毛区细胞的特点是(写出一点)。
  • 15、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氯化钠溶液实验。

    (1)、配制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2)、过滤后展开滤纸,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下图中的____(填字母)。
    A、 B、 C、 D、
  • 16、小金用20N的水平推力把图甲中纸箱匀速推往桌面中央,桌子始终保持静止;小金再用120 N的水平推力将桌子沿水平方向匀速推动,纸箱在桌面上没有发生滑动,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地面对桌子的摩擦力方向是
    (2)、图乙中纸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牛。
  • 17、“原子一分子”学说的建立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材料一:1803年,道尔顿在原子论中提出元素由微小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比例形成不可再分的原子———“复杂原子”。

    材料二:1809年,盖·吕萨克认同道尔顿的原子论,并提出自己的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中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包括“复杂原子”)。道尔顿反对盖·吕萨克的假说,他认为若该假说成立,解释化学反应时,有些反应会推导出“半个原子”,与原子论矛盾。

    材料三:1811年,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解决了道尔顿和盖·吕萨克的矛盾。随后,科学家们确立并逐步完善了“原子——分子”学说。

    (1)、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内有带负电的 , 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
    (2)、依据道尔顿的原子论和盖·吕萨克的假说,下列反应能推导出“半个原子”的有____(可多选)。
    A、1升氢气和1升氯气化合成2升氯化氢气体 B、2升氢气和1升氧气化合成2升水蒸气 C、木炭与1升氧气化合成1升二氧化碳 D、木炭与1升二氧化碳化合成2升一氧化碳 E、硫与1升氢气化合成1升硫化氢气体
  • 18、利用氯化铁溶液浸出废金属(主要成分为铁铜合金)回收海绵铜(一种特殊形态的单质铜)的某种工艺流程图如图甲所示:

    (1)、浸出池中发生的反应有 Fe+2FeCl3=3FeCl2,此反应类型属于反应(填写反应的基本类型)。
    (2)、若酸洗槽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再加入铜及少量铁,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如图乙所示,则“”表示 (填写离子符号)。
  • 19、双柚汁以“常山胡柚”和“香柚”为核心原料,以其清爽的口感和扑鼻而来的清香深受市场的青睐。

    (1)、胡柚和香柚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2)、胡柚汁最主要来自(填字母)结构。
  • 20、小科利用易拉罐做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图甲将空易拉罐制成简易温度计,为了更加精确地测量温度,应该选择(填“粗”或“细”)的吸管。
    (2)、图乙将易拉罐放在音箱附近,纸屑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声音能传递
    (3)、图丙在易拉罐中加入少量酒精,轻轻晃动易拉罐,按动按钮,产生电火花,罐子飞出去了,这个过程与汽油机的冲程能量转化方式一致。
上一页 602 603 604 605 60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