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完成膝跳反射的传导路线是⑤→④→③→②→① B、构成“②”结构的细胞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功能 C、人在睡眠中,一旦有蚊子叮咬也会拍打,这是简单的反射,它由脊髓控制完成 D、情绪激动时,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肾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了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 2、为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在4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各随机放入100粒豌豆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科学的是(    )

    培养皿

    场所

    阳光下

    阳光下

    黑暗中

    阳光下

    纸巾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潮湿

    温度/℃

    23

    23

    23

    5

    发芽数/粒

    89

    0

    90

    0

    A、该实验能证明阳光可以促进种子萌发 B、该实验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C、该实验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D、乙、丙可以形成对照,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一定的水分
  • 3、某海岛经常刮大风,岛上生存着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下列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有翅昆虫全部被风刮走了 B、无翅或残翅昆虫繁殖能力强 C、无翅或残翅昆虫更能适应环境 D、有翅昆虫被天敌捕食
  • 4、艾滋病是人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所导致的传染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HIV,艾滋病的传染源是艾滋病毒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接触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C、目前预防艾滋病采取的普遍措施是接种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D、HIV 攻击和杀伤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功能缺损
  • 5、下列关于“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内的淀粉 B、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 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之一,是避免酒精温度过高引起燃烧 D、叶片经脱色、清洗、滴加碘液、再清洗,遮光部分显蓝色
  • 6、中国科学院上海遗传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合作,培育出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转基因羊。在这些羊的乳汁中含有能够治疗血友病的珍贵药物,转基因羊的培育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中的①和②过程同试管婴儿一样,是在实验室内完成的 B、胚胎的发育主要是在代孕母羊的子宫里完成的 C、公羊精子内含有27条染色体,培育出的转基因羊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也是27条 D、转基因母羊的乳汁中含有能够治疗血友病的药物,该药物的形成是受基因控制的
  • 7、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蝌蚪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探究实验,具体操作见下表:

    组别

    处理方法

    破坏蝌蚪的甲状腺

    不作任何处理

    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

    实验结果

    停止发育

    正常发育

    提前发育

    之后在甲组水中加入甲状腺激素,结果蝌蚪又能继续发育。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 B、甲状腺激素会影响蝌蚪的发育 C、该实验证明了甲状腺是内分泌腺 D、乙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 8、2011年底,有9只中华秋沙鸭在浙江省松阳县松阴溪畔过冬。中华秋沙鸭在全球存活不过千只,被称为鸟类中的“活化石”,是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宝。中华秋沙鸭的生殖方式是(   )

    A、体内受精、卵生 B、体内受精、胎生 C、体外受精、卵生 D、体外受精、胎生
  • 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始大气中有氢气、甲烷等气体,没有氧气 B、始祖鸟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C、现代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 10、下列免疫类型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是(    )
    A、体液的杀菌作用 B、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
  • 11、下列人体生理活动主要是神经调节起作用的是(    )
    A、血糖过高,胰岛素分泌量增加 B、皮肤伤口处,吞噬细胞对病菌的吞噬反应 C、躯体运动时骨骼肌的活动 D、青春期出现第二性征
  • 12、“DNA 双螺旋结构的确定”被誉为生物防御领域的十大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DNA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B、DNA 是由染色体和蛋白质组成的 C、DNA发生变化可引起遗传病 D、DNA 上起遗传作用的片段称为基因
  • 13、有一天,某科学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野炊活动,所带的物品如下表所示:

    食物

    大米、猪排骨、猪肝、鸡肉、鸡蛋、豆腐

    调料

    食盐、碱面、蔗糖、食醋、味精、食用油

    用品

    铁锅、锅铲、碗、筷子、肥皂

    (1)、在讨论中餐食谱时,他们发现所带食物不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因为食物中缺少了
    (2)、到了目的地,同学们发现忘了给装食盐和碱面(主要成分是碳酸钠)的瓶子做标记,可用所带物品来鉴别。
    (3)、野炊活动中,有一同学被蜜蜂意外蜇伤,蜜蜂毒液呈酸性。其他同学马上利用肥皂水为其涂抹于患处,结果症状大大减轻,这是因为肥皂水呈性。
    (4)、野炊回来后,小科从资料中获悉:某品牌酱油每100 mL中铁营养剂的标准添加量是0.2g,铁营养剂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12.5%。由此可计算一瓶448mL该品牌酱油中所含的铁元素相当于多少克硫酸亚铁中所含的铁元素质量?如果这些硫酸亚铁是通过铁和稀硫酸反应制得,那么需要9.8%的稀硫酸多少克?
  • 14、实验后的废液一般需回收处理,不能直接倒入排污管。小科实验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10.22g,他向废液中缓缓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与滴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总质量为20g。溶于水的气体忽略不计,则:

    (1)、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的pH为
    (2)、 图中m=g。
    (3)、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回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 15、小明发现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中,反应速度逐渐变慢。查阅资料得知:其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以及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降低。为了探究二氧化锰催化能力降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材料准备】取三份质量均为2克的二氧化锰分别催化4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10%、20%、3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实验后回收二氧化锰,并分别标为A、B、C;另取多次催化分解10%过氧化氢溶液实验后回收的二氧化锰,标为D。

    【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取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0.5克,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记录收集120毫升气体所需的时间。

    ③再分别取A、B、C、D组二氧化锰各0.5克,重复上述实验。

    ④多次实验取平均值,记录数据如下:

    组别

    未使用过的二氧化锰

    A

    B

    C

    D

    收集气体时间/秒

    17.9

    23.2

    27.7

    32.3

    37.8

    (1)、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应在液面以下,其目的是
    (2)、实验中,通过比较收集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外,还可以通过比较来反映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
    (3)、由上表数据可知,引起回收的二氧化锰催化能力下降的因素是
  • 16、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含量,某小组同学在一定质量的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利用生成CO2的质量来测定(忽略稀盐酸挥发的影响)。

    (1)、小科用图甲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D装置质量的变化来得到 CO2质量。为了避免水蒸气对实验的影响,使测量结果更准确,装置C中应装入(填试剂名称)。
    (2)、小明用图乙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的变化来得到 CO2质量。他用碱石灰作干燥剂,请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实验时,正确选择干燥剂后,两装置均可通过左侧导管鼓入某种气体一段时间,来进一步减小误差。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可多选)。

    选项

    实验装置

    反应开始前鼓入的气体

    反应结束后鼓入的气体

    A

    氮气

    氮气

    B

    干燥空气

    干燥空气

    C

    氮气

    氮气

    D

    干燥空气

    干燥空气

  • 17、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溶液,它可能是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龙龙和开开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表方案进行鉴别。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龙龙

    ①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____溶液

    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滴入适量稀硝酸

    ①生产白色沉淀

    ②白色沉淀不消失

    待测溶液是硫酸钠溶液

    开开

    ①取少量待测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滴入适量氯化钡溶液

    ①无明显现象

    ②生成白色沉淀

    待测溶液是硫酸钠溶液

    根据上表回答问题:

    (1)、龙龙同学滴加的试剂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溶液。
    (2)、龙龙同学认为开开同学的方案存在缺陷,理由是
  • 18、如图是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装置A可用于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制取时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它的作用是
    (2)、甲烷是一种最简单的有机物,实验室常用A、C或A、D装置,加热分解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气体。由此可推得甲烷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
  • 19、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的一次实验中,反应最后得到一种由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的废气。某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还可以利用,为了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他设计了甲、乙、丙三套装置(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如图所示。其中最合理的是

  • 20、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锡纸中的金属成分(锡纸中以一种金属为主,其他成分对实验无干扰),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

    【建立猜想】根据锡纸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并结合金属活动性、价格等因素,猜想其中的金属可能是锌、铁、铝、锡中的一种。

    【探究过程】

    步骤

    活动内容

    收集证据

    分析并得出结论

    步骤一

    ①查阅资料:金属锌在室温下很脆②取锡纸反复折叠

    锡纸未破损

    锡纸中金属不是锌

    步骤二

    用磁铁靠近锡纸

    锡纸没有被磁铁吸引

    锡纸中金属不是

    步骤三

    ①取锡纸条放入浓度为20%的盐酸中除去可能存在的氧化膜。当观察到

    现象时,取出锡纸条并用蒸馏水清洗

    ②将处理过的锡纸条放入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锌溶液,静置观察

    ②中锡纸条表面无明显现象

    说明锡纸中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弱,则锡纸中金属不是铝,而是锡

    【交流评价】小科对实验结论提出质疑:“无明显现象”并不代表没有发生反应,因为铝与硫酸锌反应 2Al+3ZnSO4=3Zn+Al2SO43生成的金属锌为银白色,与铝颜色相同,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请在不改变反应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定量方法完善实验方案,并根据预期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继续探究】运用完善后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初步结论:锡纸中金属是铝。

上一页 604 605 606 607 60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