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波尔多液”是一种保护性的杀菌剂,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 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病菌不会产生抗药性、对人和畜低毒等特点,是应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杀菌剂。如图所示是利用废弃铜料(只含有铜和一定量的铁)和石灰石制备“波尔多液”的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器1中将硫酸以喷淋方式注入的目的是。(2)、 气体B的化学式为。(3)、反应器3和反应器4的内壁不能为铁或铝,原因是(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即可)。
-
2、某河流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漂浮在水面,研究团队通过引入食藻虫等方式,对该河流水质进行治理改善。该河流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如图所示。(1)、图中所示食物网中有多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能量损失最少的一条食物链:。(2)、图中生物,与黑鱼亲缘关系最近的是。(3)、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则图中的生物成分还缺少。
-
3、如图所示是小科为爷爷购买的一款助听器及部分结构名称。(1)、助听器能帮助听力衰减患者听见声音是因为它能增大声音 的这一特性。(2)、调节助听器上的音量控制旋钮可以改变声音的放大程度,它的实质是(填某种电学元件)。(3)、小科查阅说明书后,了解到助听器的麦克风能将收集到的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而内部的动圈式话器则会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信号。其中动圈式话器的原理是。
-
4、如图甲所示是健身蹦床,原理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为定值电阻,压力传感器R的阻值随压力增加而减小。在运动者从与蹦床接触至下落到最低点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蹦床受到的压力逐渐变小 B、运动者的速度逐渐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逐渐变小,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变大 D、R1消耗的功率逐渐变大,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逐渐变大
-
5、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0~6时附近,植物没有进行呼吸作用 B、该植株一昼夜内在b点时有机物总量最多 C、a、c点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均相等 D、12时附近,呼吸作用增强导致光合作用下降
-
6、小科在学习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后,制作了“针孔照相机”,如右图,看到清晰的像后,如把小孔变小一些,观察到的像将( )A、变小 B、变大 C、变暗 D、变亮
-
7、如图所示是磷与氧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表示磷原子,“○”表示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虚线框中应该是( )A、
B、
C、
D、
-
8、2020年11月1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在“奋斗者”号下潜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奋斗者”号所用材料钛合金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合成材料 B、“奋斗者”在水下下潜过程中所受压力与浮力都逐渐增大 C、“奋斗者”成功坐底的马里亚纳海沟是由板块张裂形成 D、“奋斗者”号采用声呐等定位导航,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
9、网传大功率激光笔照射眼睛,会导致眼睛永久性失明。小科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利用激光照射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探究这个过程。发现在激光照射下,纸上的碳粉消失了。下列关于凸透镜的模拟的眼部结构、碳粉消失时对应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晶状体、汽化、吸热 B、晶状体、升华、吸热 C、晶状体、升华、放热 D、玻璃体、熔化、吸热
-
10、我国外科专家首创“跟腱一脊髓中枢一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解决了脊髓损伤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难题。具体做法是:分别剪断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传出神经,然后将二者进行显微手术缝合,如图所示。患者通过敲击自己的跟腱引起反射促使膀胱排尿。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膀胱 B、人体在②中产生尿意的感觉 C、上述人工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① D、患者敲击自己的跟腱促使膀胱排尿属于条件反射
-
11、当航天员朱杨柱和桂海潮打起用水做的“乒乓球”时,地面课堂的同学们纷纷发出惊叹的声音。在太空中,乒乓球拍上所绑的吸汗毛巾的微绒毛让液体无法吸附,能让水球和毛巾形成疏水结构,呈现出“拍水不破”的效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做的“乒乓球”在太空中不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 B、球拍拍打“乒乓球”的力的大小等于“乒乓球”给球拍的反作用力 C、“乒乓球”被击打前处于平衡状态 D、“乒乓球”离开球拍后, “乒乓球”加速向前运动
-
12、下列四种物质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 )A、石墨 B、干冰 C、沥青 D、陶瓷
-
13、小科学习了科学课后,更加用心地观察生活,通过观察咖啡制作过程总结了下列几点想法,关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咖啡香飘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 B、咖啡在变凉的过程中,以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C、咖啡在变凉的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 D、咖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
14、如图为小科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D、该原子核由2个中子和2个电子构成
-
15、如图所示是我省某校学生在一个学期内,观察记录自然笔记时在校园拍摄的一组照片。分析照片中景象,可知拍摄这组照片时( )A、太阳直射在靠近北回归线处 B、我省的白昼时长在逐渐变短 C、正是在我省赏桃花的最佳时节 D、处于我省全年气温最低的月份
-
16、现有史籍中最早讨论滑轮的是《墨经》。书中将向上提举重物的力称为“挈”,往下降落的力称为“收”,整个滑轮称为“绳制” (图1)。现分别用甲、乙两个力替代“收”(图2),使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上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这个滑轮能省力 B、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大小 C、甲拉力做的功大于乙拉力做的功 D、甲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小于乙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
17、“为300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正脊筛查”列入2023年浙江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该项目可以获得学生的脊柱曲度、体质指标等信息。“正脊筛查”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
-
18、项目化学习小组准备设计一款手动晾衣架,通过手摇器将钢丝绳缠绕或者释放,来带动滑轮组工作,使水平晾杆上升或下降。(1)、如下是项目成员讨论得到的评价量表,请选择或再添加一个评价维度,并写出一条对应的优秀标准。
评价维度
优秀
待改进
操作性
手摇器转动流畅,无打滑、卡顿
手摇器难以转动流畅,有打滑、卡顿
经济性
晾杆、滑轮、钢丝绳材料价格实惠
晾杆、滑轮、钢丝绳材料价格昂贵
轻便性
晾杆尺寸合理,材料密度小
晾杆尺寸太大,材料密度太大
安全性
钢丝绳不易磨损、断裂
钢丝绳易磨损、断裂
●(●
……
……
(2)、小陈选用铜铝合金来制作水平晾杆。为了探究铜铝合金(只含 Cu、Al两种元素)的成分含量,小陈取样品10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收集到0.65g氢气,请通过计算求出该铜铝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3)、如图是小陈设计的手动晾衣架,未挂衣物时,小陈测得用5.9N的力拉动绳子,能将这款手动晾衣架匀速抬高,已知水平晾杆的质量为2.2千克,每个滑轮均相同,不计绳重与摩擦,请求出每个动滑轮的质量。 -
19、学者在野外考察中发现了一些现象,生活在寒冷地带的木本植物,多数体表颜色较深,如叶为墨绿色,茎或枝条为黑褐色;而生活在炎热地带的木本植物,往往体表颜色较浅,如叶为浅绿色,茎或枝条为浅绿色。有些学者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在寒冷环境下,深色体表的植物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利于维持细胞内酶的活性。(1)、根据已学知识,学者的解释基于酶的活性受因素的影响。(2)、某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以验证学者们的解释是否正确:A.取两组长势相似的灌木幼苗,放入等容量的烧杯,烧杯内盛满完全培养液,并放置两支相同的温度计;B.一组烧杯的外壁均涂上油漆为深色组,另一组不涂为浅色组。
①实验处理和过程:仿照寒冷地带的自然光照条件,将两组材料置于低温条件下(4℃),每次光照5小时。期间需要记录 , 来反映植物吸收能量。
②预测实验结果和得出实验结论:若出现的现象,则学者们的说法成立,否则无法成立。
(3)、基于本实验,为了让耐寒性较弱的行道树安全越冬,可采取的合理有效措施有(答出一点即可)。 -
20、为方便师生饮水,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如甲图所示,其工作电路原理如乙图,电热丝R1、R0绕在出水管上,水经过出水管时被加热,通过按“温水、开水选择开关”按钮,可以选择出温水或开水。该直饮水机的额定电压是220V,开水加热电功率是2200W,温水加热电功率是1000W。[已知:电热丝R1、R0电阻不随温度变化,水的比热容( 水的密度 分析并计算:(1)、当“温、开水选择开关”闭合时,饮水机处于出(填“温水”或“开水”)状态;(2)、电阻R1的阻值为多大?(3)、现在需要50℃的温水1000mL,已知水的初温是20℃,不计热量损失,需要加热多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