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选用的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额定电流约为0.3A。电源电压恒为6V,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1)、现有规格为A:“10Ω   2A”、B:“20Ω   1A”和C:“50Ω   0.2A”的三个滑动变阻器可供选择,应选择(选填字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才能顺利进行实验。
    (2)、电路连接完成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发光很暗,这时眼睛应该看着(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
    (3)、测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后,把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调为额定电压的一半,发现测得的功率大于其额定功率的四分之一,请对此加以分析:
  • 2、了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小滨进行了如图甲实验。请分析回答:

    步骤1:取10支试管,分为5组。每组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和2mL浓度为2%的淀粉溶液。

    步骤2:将每组唾液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3:将装有混合溶液的5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

    反应过程中,每隔1min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多孔瓷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已知碘液的颜色为棕黄色。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2)、小滨认为该实验过程有一个错误,应在步骤2前(填操作过程)。
    (3)、纠正该实验错误步骤后,进行正确操作。第1min时,1-5号试管取出的反应液与碘液混合后均呈蓝色,其原因是
    (4)、多次取样观察,记录各组实验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物开始呈棕黄色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图乙所示。分析上述实验结果,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小明在“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他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钢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静止开始滚下,在水平面上运动,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该实验中所探究物体的动能是指(选填“钢球”或“木块”)的动能。在该实验中,若水平面是光滑的,就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其原因是:
    (2)、由甲、乙两图可得实验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有关。
    (3)、小丽根据甲、丙两图得出结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有关,她的看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4、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它们是否发生了反应呢?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进行探究。他们在盛有一定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放置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然后开启电磁搅拌器,从滴定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计算机显示两种传感器所得的数据曲线如图乙和图丙。

    (1)、下列关于图乙、图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图乙a点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B、图乙中c点表示的溶液中Na+个数大于Cl-个数 C、图丙中d点的溶液,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会产生气泡
    (2)、由图丙可知,该反应为(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图丁是图甲中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相关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则反应后的“”表示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
  • 5、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200N的物体,已知拉力F为80N,不计绳重和摩擦,物体和绳子自由端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反映绳子自由端运动的图线是(填“A”或“B”),动滑轮重为N。

  • 6、古代发明的点火器如图甲所示,用牛角做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着易燃艾绒。猛推推杆,筒内气体温度升高,艾绒温度达到着火点随即燃烧。

    (1)筒内气体温度升高通过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2)推杆过程与下图乙中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的(选填字母)冲程相同。

  • 7、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总结了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分析下图并回答问题:

    (1)、他向稀盐酸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发现紫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色;
    (2)、在完成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会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此现象:
    (3)、为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Mg B、Na2SO4 C、Na2CO3 D、MgOH2
    (4)、小明把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现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无色溶液变成红色,则此时混合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不考虑酚酞)。
  • 8、如图是一款锂电池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可充电。

    (1)、Li2MnO4是锂电池的材料之一、Li2MnO4在物质分类上属于。(选填“氧化物”、“碱”或“盐”)
    (2)、使用电池提供动力骑行该车时,电能主要转化为车的能。
    (3)、用如图所示向上的力将前轮略微提起,其中最省力的是
  • 9、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肥胖人数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肥胖通常与遗传、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等有关。

    (1)、人体摄入的淀粉在体内经消化变成葡萄糖,其消化的主要场所为图中的。(填序号)
    (2)、青少年出现肥胖现象,是由于同化作用异化作用。(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下列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肥胖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平衡膳食 B、适度参加体育锻炼 C、多吃膨化食品,多喝碳酸饮料
  • 10、室温时,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质量相同的一块镁片和一块锌片分别与等浓度、等质量的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如图甲,压强传感器测得装置内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压强变化推测两个反应都有热量放出 B、曲线①的压强上升比曲线②高,说明①产生H2总量更多 C、曲线②是Mg与稀盐酸反应的压强变化曲线 D、反应结束后Zn一定有剩余
  • 11、如图所示,一个小球从光滑曲面的顶端自由滑下,当滑到曲面上的P点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为100焦,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滑到底端时的机械能(  )

    A、大于100焦 B、等于100焦 C、小于100焦 D、无法确定
  • 12、部分含碳物质的分类与相应的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A、a可能是C60 B、b和c能相互转化 C、c能与水反应生成d D、c不能直接转化成e
  • 13、如图所示,小明先后两次用同样的时间、同样大小的力,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不同的表面上分别移动相同的距离。该力在此过程中所做功的大小分别为W1、W2 , 功率的大小分别为P1、P2 , 关于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W1<W2   P1<P2 B、W1>W2   P1>P2 C、W1=W2   P1=P2 D、W1<W2   P1>P2
  • 14、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髓质越发达,重吸收水分的能力就越强。海狸鼠生活在淡水湖、河的岸边;田鼠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骆驼则生活在沙漠中。以上三种动物的肾剖面中皮质和髓质的比例如图所示,则甲、乙、丙分别来自(  )

    A、田鼠、骆驼、海狸鼠 B、海狸鼠、骆驼、田鼠 C、骆驼、田鼠、海狸鼠 D、海狸鼠、田鼠、骆驼
  • 15、下列是四种挪动球形石墩的方法,其中最省力的方法是(  )
    A、 B、 C、 D、
  • 16、《天工开物》中记载了锡的冶炼方法:用木炭和锡砂(主要含SnO2)共同加热产生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SnO2__Sn+CO2 , 其中最关键一步是“点铅勾锡”即加铅能使锡较易熔化流出。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炼锡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和锡砂中的SnO2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木炭和锡砂中的SnO2反应是利用了碳的还原性 C、“点铅勾锡”是利用制成合金后熔点降低 D、我国古代也曾用铜置换锡的方法进行湿法冶炼
  • 17、如图是教材中“压缩空气发热”的活动,当迅速下压活塞时,筒底浸有乙醚的棉花会燃烧起来,这与乙醚沸点低、易挥发、易燃烧等性质有关。若实验室缺少乙醚,用下列材料替代,实验最有可能成功的是   (  )

    A、 B、酒精 C、稀硫酸 D、浓盐酸
  • 18、科学实践活动课上,小明同学制作了小肠壁结构模型(如图),该作品比较形象地模拟了小肠(  )

    A、长度很长 B、内有多种消化液 C、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D、内有皱襞和小肠绒毛
  • 19、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燃烧不同种食物并观察水温的变化。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  )

    A、食物中的能量通过燃烧可释放出来 B、谷类、豆类等食物中贮存有能量 C、不同食物中贮存的能量有差异 D、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 20、利用核能发电是人们和平利用核能的重要方向。下面有关核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心脏”,里面发生的是核聚变 B、核电站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C、核电站反应堆产生的废料对环境没有污染 D、核能发电发生的能量转化:核能→机械能→内能→电能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