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对实验现象或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烟出现 B、小木条上滴加稀硫酸后,木条会变黑 C、MgCl2溶液、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不另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D、pH˙=3的无色溶液中Na2SO4K2CO3MgSO4可大量共存
  • 2、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记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B、生物变异和进化都是定向的 C、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里合成了多种蛋白质 D、原始大气中含有水蒸气、氢气、氨、氧气、甲烷等气体
  • 3、随着抗生素被滥用,有些病菌已经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关于细菌耐药性产生的叙述,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观点的是(  )
    A、细菌产生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B、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变异 D、耐药性细菌适应性很强,有多种生殖方式
  • 4、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杆(  )

    A、始终是省力杠杆 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 5、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现有人触电时不能直接用手拉开触电者 B、选用保险丝应使保险丝的额定电流小于电路正常工作的电流 C、使用测电笔时,手指绝对不能碰到金属部分,以免触电 D、接地线是用电器的安全线,两脚插头的用电器尽量不要选
  • 6、科学需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下面有关教材中的实验活动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通过乒乓球的弹开可知声音的产生原因 B、图乙,气体被抽出的过程中声音由强变弱,可得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图丙,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D、图丁,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7、如图所示的4种细胞来自同一人体。则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上述4种细胞的细胞核中都有DNA B、在神经细胞和上皮细胞中,DNA的基本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 C、4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相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D、人体所表现的性状是由DNA上的基因决定的
  • 8、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uCuOCu(OH)2 B、BaCl2HClNaCl C、AgNO3AgClCuCl2 D、Ca(OH)2CO2CaCO3
  • 9、频率为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它的波长很短,通常称之为微波。微波能沿直线传播,在遇到金属材料时能发生反射:遇到玻璃、塑料、陶瓷等绝缘材料时可以穿透;遇到含有水分的蛋白质、脂肪等介质可被吸收,并将微波的电磁能量变为内能。

    人们熟悉的手机就是利用微波进行通信的。GSM手机的工作频率一般为900~1800MHz波段。使用手机通话时,微波会对人体产生一种“加热效应”,微波频率越高,人对其能量吸收率就越高,危害也就越大。下表提供了某型号GSM手机的技术参数。

    某型号GSM手机的主要技术参数表

    工作电压

    标准配置电池

    最长通话时间

    最大发射功率

    工作频率

    4V

    680mAh

    300min

    2W

    900~1800MHz

    请根据这些技术参数和微波的上述特性解决下列问题:

    (1)、手机的最大工作电流约是多少?在300分的通话时间内手机的平均功率约为多少?
    (2)、请列举两项减小手机微波辐射危害的措施;
    (3)、某网站登载了一则“手机煮鸡蛋”的消息:两名实验人员将一个生鸡蛋放置在陶瓷杯子里,在鸡蛋两侧各放置一部手机,让听筒与鸡蛋的水平距离保持在2cm左右。用其中一部手机拨通另一部手机,并保持通话状态。在实验进行到65min时,实验人员取出鸡蛋,发现鸡蛋已经完全熟透。请判断这则消息的真伪,并简要说明理由。[假设鸡蛋内物质的比热容为4.2×103J/kg]
  • 10、由某物质R和Na2SO4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过滤后得到白色沉淀11.65 g,经试验该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滤液呈碱性。加入稀盐酸中和滤液,当加入146 g 5%的盐酸时溶液恰好成中性。求混合物中R的质量。
  • 11、请你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玉米开花时如遇到连续阴雨,为提高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2)、菜农在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常利用增施有机肥的方法来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这样做的目的和原理是什么?
    (3)、美国医学科研小组采用遗传工程的方法,用一种特殊的“内切酶”,切割了红细胞表面的凝集原,从而实现了血型的转化。根据这种方法,你认为以下血型转化可以实现的是_______。
    A、O型血转化为B型血 B、AB型血转化为A型血 C、A型血转化为B型血 D、A型血转化为O型血
  • 12、小商品市场上有一种圆形软塑料皮碗,某科学实验小组买回后,利用塑料皮碗测教室中的大气压。具体做法:

    (1)将皮碗挤压在竖直的厚玻璃上,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皮碗直径为d,则皮碗面积S=πd22

    (2)将测力计挂在皮碗的尾部,沿着垂直于玻璃的方向向外拉皮碗,当皮碗恰好掉下时记下测力计读数为F,则大气压强p0= , 你认为此小组利用原理测教室中的大气压的;

    (3)小组测出教室中的大气压p=0.8×105Pa , 向老师请教结果,老师用气压计测得的值为1.0×105Pa , 请你找出此实验不妥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不妥之处 , 改进方法

  • 13、取化学式为MZ的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碳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元素Z是
    (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
    (3)、反应管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 14、如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保持不变。将该装置放在20 ℃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毫升,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毫升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毫升/时。
    (2)、用这一方法测量光合作用速率,比实际的光合作用速率要低,原因是
    (3)、如果在原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则针筒的容量仍维持在0.6毫升读数处。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 ℃,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毫升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比较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5、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其中Rx为待测电阻,R为电阻箱,S为单刀双掷开关,R0为定值电阻,某同学用该电路进行实验,主要步骤有:

    A.把开关S接b点,调节电阻箱,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

    B.读出电阻箱的示数R;

    C.把开关S接a点,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

    D.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将电阻箱的阻值调至最大;

    (1)、上述步骤的合理顺序是(只需填写序号);
    (2)、步骤A中电阻箱调节好后示数如图乙所示,若已知R0的阻值为10Ω,则待测电阻的阻值为Ω;
    (3)、本实验所采用的科学思想方法可称为
  • 16、如图里有A、B、C、D、E、F六种物质,它们是硝酸铜、碳酸钠、氯化钡、稀硫酸、氢氧化钙五种溶液和单质铁。凡用直线相连的两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

    (1)、推断:B是
    (2)、C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右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单位:毫克/(分米2·小时)]。请回答:

    (1)、B点表示的意义是
    (2)、如果白天较长时间的光照强度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
    (3)、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 18、在AgNO3、Mg(NO3)2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                         
  • 19、如图,将正在萌发的种子,放在内有一杯NaOH溶液而用塞子塞紧的瓶中,此瓶与一个水银流体压力计相连接,由此压力计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可以测量出某种气体的消耗量。假设正在萌发的种子用完了瓶中所有的气体,则水银柱会升高到76cm处(等于大气压)。

    (1)、实验过程中,水银柱只升高到15cm处,就不再升高,此时液体上方气体压强为mm汞柱;
    (2)、此实验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 20、下图为农用扬场机的示意图。谷物脱粒后,谷粒、糠皮及少量碎石的混合物在快速转动的轮W和皮带B的带动下被抛出,谷粒、糠皮、碎石落地的远远不同,从而形成1、2、3三堆,达到分离的目的。其中1是。从能量的角度看,它们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分离,是因为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