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某科学兴趣小组使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g
20
20
20
20
水量/mL
50
50
①
50
温度上升/℃
2.2
1.4
3
1.3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2)、该实验的变量是。(3)、实验中,①应为。(4)、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5)、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6)、计算:燃烧 20g黄豆,锥形瓶内的水吸收了J 的热量。(1 mL 水每升高1 ℃,需要吸收约4.2J的热量) -
2、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水、、糖类、、脂肪、和膳食纤维等七大类。
-
3、图是消化系统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消化系统是由和组成的。图中①④⑥所示的结构属于消化系统的。(2)、图中[①]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流入[②]。(3)、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④] , 它分泌的起到乳化脂肪的作用。(4)、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 , 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充分混合。(5)、含有消化液种类最多的消化器官是[] , 它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6)、图中[⑧]是形成粪便的场所,它的起始部位是盲肠。
-
4、一天,某少年按如图所示时间就餐,在不刷牙的情况下口腔内液体的pH在一天中的变化如图所示:(1)、晚上不就餐时,口腔内 pH 一般维持在左右。(2)、口腔若经常保持酸性,容易患龋齿。若一天进行三次漱口,最佳的时间安排是____。A、三次吃点心前 B、三次吃点心后 C、早、午、晚餐前 D、早、午、晚餐后
-
5、氟化物与人体牙齿的抗腐蚀关系早在 20世纪前已被人们了解。为了研究它们的关系,科学家在一条有天然氟化物的河流的两岸随机抽样 1000 名儿童做牙齿检查,其中一半为5岁儿童(乳牙期),另一半为12 岁儿童。图显示儿童腐烂的、掉了的或修补的牙齿数。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5岁儿童比12岁儿童蛀牙多 B、使用含一定量氟化物的牙膏可能有利于防止蛀牙 C、北岸儿童的蛀牙比南岸儿童的多 D、氟化物含量越高,牙齿抗腐蚀能力越强
-
6、图是人体小肠绒毛和植物根毛结构,对两者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都属于器官层次 B、细胞中都有液泡 C、都能增加吸收面积 D、都能吸收水和蛋白质
-
7、小科在学习了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后,归纳如图,对图中 ABCD 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消化液 B、消化腺 C、环形皱襞 D、毛细血管
-
8、图中表示人体消化系统的是( )A、
B、
C、
D、
-
9、观察小肠结构示意图,归纳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1)、小肠壁上有腺,能分泌。(2)、小肠内表面有和等结构,使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大大增加。(3)、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且小肠壁、壁和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
10、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有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够不断蠕动以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壁主要由肌肉构成,因而胃属于肌肉组织
-
11、根据牙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①②③所指牙结构的名称:
① , ② , ③。
(2)、图所示龋齿形成的过程中,会导致患者感觉到剧烈牙疼的环节是(填字母)。 -
12、下列哪个不是牙齿的直接功能 ( )A、切断食物 B、吞咽食物 C、磨碎食物 D、撕裂食物
-
13、人体有多个消化腺,其中位于消化道内壁的消化腺有;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消化腺 的主要功能是分泌 , 参与食物的消化。
-
14、小科吃西瓜时,不小心吞下一粒西瓜子,这粒西瓜子在他消化道内的“旅行路线”是( )A、口腔→食管→咽→胃→大肠→小肠→肛门 B、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C、口腔→咽→胃→食管→小肠→大肠→肛门 D、口腔→大肠→咽→胃→食管→小肠→肛门
-
15、材料一 关于酶的发现,许多科学家曾做过一系列实验,如图所示:
材料二 1897 年,毕希纳研磨酵母菌细胞,从死亡的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出酵母汁,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材料二中,毕希纳实验的变量是。(2)、材料一中毕希纳实验的结果支持材料一中哪位科学家的观点?。(3)、根据材料分析,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A、酶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 B、斯帕兰扎尼分离出的胃蛋白酶可以催化蔗糖汁的分解 C、酶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D、科学的发现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
16、 E为一种人体消化道中的酶。小科用鸡蛋清做材料来研究酶E的催化作用。在5 支试管内分别放入含等量酶 E 的不同 pH 缓冲液,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操作。鸡蛋清经酶 E 的作用被消化,细玻璃管两端变得透明。(1)、小科做该实验的目的是。(2)、该实验在设计上的不足之处及改正方法是。(3)、小科改进实验不足后,进行正确操作,每2m in记录一次细玻璃管内透明鸡蛋清的长度,所得结果如图乙。本实验通过比较体现酶E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强弱。(4)、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17、模型可揭示现象和解释本质,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一些复杂的事物。在人体消化系统中,酶催化脂肪分解的过程模型如图所示,A代表 , 它在反应前后,具有化学性质不变的特性。该过程发生在 , 它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
18、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该实验装置放入 37 ℃的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分别在琼脂块的四个圆点处滴上1滴碘液,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共形成了四组对照实验 B、滴上碘液后只有④处显示蓝色 C、③④圆点对照可以说明唾液能催化分解淀粉 D、②④圆点对照可以说明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
-
19、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 37 ℃ 温水中10 min,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加碘液后,①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 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 D、②与③对照,②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
20、小金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操作:
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稀淀粉溶液;
②向各试管注入唾液淀粉酶溶液;
③向各试管滴碘液;
④将3 支试管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水浴中维持温度5 min;
⑤观察实验现象。
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①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②。(2)、以上操作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是(填序号,部分操作可重复)。实验操作
操作内容
A 试管
B试管
C试管
①
稀淀粉溶液/mL
2
2
2
②
淀粉酶溶液/mL
1
1
1
③
碘液/滴
1
1
1
④
温度处理(5m in)
____
100 ℃
0℃
⑤
观察现象
____
____
____
(3)、A试管的水浴温度应为℃。(4)、支持“酶的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的实验现象是 A , C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