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茶山杨梅”是我国四大精品杨梅之一,产于我市瓯海区茶山街道,有“红盘绿蒂”之美誉。
(1)杨梅开花时节如果遇上连日阴雨,其产量会大幅度下降,是因为下雨影响了杨梅树。
(2)果农为了繁殖大量的杨梅树,又不改变杨梅的品质,常采用图乙方法,关于这种生殖方式的优点是。(写出一点)
(3)杨梅为雌雄异株植物,4月份开花,花粉多而轻(如图丙所示),以下四种种植方案中结果率最高的是。(● 表示雌株。表示雄株,箭头表示温州地区4月份风向)
A.
B.
C.
D.
-
2、古筝,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
(1)小红在古筝演奏中发现,拨动不同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松紧程度有关。于是她利用弦音计(如图甲)做研究,弦音计上有四根固定在“音箱”上的琴弦,每根弦线的松紧程度都相同。她选用的琴弦长度、粗细、材料图中已标出.若她选择b、c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的关系。
(2)小红在古筝演奏中还发现,古筝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走音”现象,这是指琴弦发声的偏离了标准,于是她就拿出“调音器”拧动琴弦右端的弦钉来“调音”(如图乙所示),这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来实现的。
-
3、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爱德华兹因在开创体外受精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试管婴儿培育过程如图。
(1)“试管婴儿”这种生殖方式属于。(填“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2)“试管婴儿”发育所需营养是通过脐带与从母体获得。
(3)下列患有生殖器官疾病的夫妇中,能获得亲生孩子的是(填字母)。
A.丈夫正常,妻子卵巢发育不良 B.丈夫睾丸发育不良、妻子正常
C.丈夫正常。妻子的输卵管阻塞 D.丈夫睾丸发育不良、妻子输卵管堵塞
-
4、小新用如图装置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为表面粗糙的毛玻璃制成。如图调整好位置后,小新从毛玻璃光屏背后看到的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A、
缩小 B、
放大 C、
放大 D、
缩小
-
5、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新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的部分内容,图中①和②可以分别对应( )A、光的折射、水中青山的倒影 B、光的折射、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C、光沿直线传播、阳光下的树影 D、光沿直线传播、水中的月亮
-
6、多肉植物因叶片肥厚而得名。如图所示,将多肉的一张完整叶片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会发育成新的个体,这种繁殖方法属于( )A、营养繁殖 B、分裂生殖 C、出芽生殖 D、有性生殖
-
7、如图为菜豆的一生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所需要的有机物由子叶提供 B、③的茎和叶由菜豆种子中的胚芽发育而来 C、⑤所示豆荚的外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来的 D、菜豆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
-
8、日偏食景象(如图)是难得一见的天文景观。在发生日偏食景象时,小新同学举着纸板让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刻有一个很小的“△”形孔的纸板上,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A、
B、
C、
D、
-
9、下列四种微生物,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曲霉,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B、乙是大肠杆菌,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C、丙是酵母菌,会产生芽体进行繁殖 D、丁是蘑菇,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
10、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人分别戴着眼镜清晰看到前方物体S1和S2的光路图,则( )A、甲为近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B、甲为远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C、乙为近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D、乙为远视眼,眼镜使清晰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
11、如图所示实验中,是为了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实验①: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 实验②:敲击鼓面
实验③:将手指轻轻放在喉咙发声处 实验④:用自制的土电话传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2、近日,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黄岗山区域发现蝶类新物种——黄岗山白灰蝶,生长发育阶段与家蚕相似,黄岗山白灰蝶一生要经历的时期依次是( )A、受精卵→幼虫→成虫 B、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C、受精卵→蛹→成虫 D、受精卵→蛹→幼虫→成虫
-
13、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m处鸣笛后2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s1。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
(3)汽车的速度v。
-
14、如图所示,画出光源S发出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P点的光路图。
-
15、在图中画出 AB 物体在 MN镜子中的像。
-
16、在图用细绳将实心球挂在墙上,在图中画出绳子对球的拉力,拉力大小为20牛顿的示意图。
-
17、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小王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 , 则
(1)小王同学在做实验前必须先分析问题,并做出猜测。从小王同学设计的实验来看,他认为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2)小王同学通过甲乙两次实验。比较实验现象,是为了验证猜想:;
(3)要得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结论,小王同学需分析比较两次实验;
(4)小王同学能不能通过分析比较乙和丁两次实验的现象来得出结论?为什么?。
-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此透镜的焦距为。调节烛焰、透镜和光屏,使三者中心在上,目的是;
(2)用此透镜进行图乙所示实验,将透镜固定在 50cm处,蜡烛放在20cm处,移动光屏直至找到清晰的像,此时在光屏上看到的像的性质是;
(3)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移动(填入“上”或“下”),如要使像仍呈现在光屏中央,应该向上移动光屏。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屏上的像(填选项)。
A.无影响 B.像变为原来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 D.不成像
-
19、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1)同时选用两节相同的干电池,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关系;
(2)将光屏放在电池B的位置上,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像;
(3)将电池 A 朝远离玻璃板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电池 A 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4)移动电池 A 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
-
20、如图,摄像镜头捕捉路上行人拍摄,该摄像镜头相当于透镜(“凹”或“凸”),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填“会聚”或“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