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研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小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释放,到达斜面底部时的动能大小都相同 B、水平面上物体A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撞击时小球具有的动能越大 C、小球从斜面上越高处释放,物体A就被推得越远,说明动能大小与所处高度有关 D、小球从斜面上释放到与物体A共同静止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 2、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面上,t=0时刻,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通过安装在弹簧下端的压力传感器,测出这一过程弹簧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  )

    A、t1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B、t2时刻小球动能最大 C、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 D、t2~t3这段时间内,小球增加的动能等于弹簧减少的弹性势能
  • 3、下列是忘记盖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的检验,在取少量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不合理的是(已知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均呈中性)(  )
    A、滴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的pH>7 , 证明原样品部分变质 B、滴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的pH>7 , 证明原样品部分变质 C、滴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证明原样品没有变质 D、滴入足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滤液的pH=7 , 证明原样品全部变质
  • 4、如图所示,分别使用滑轮或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物体,滑轮质量均相等且动滑轮的重力小于物体重力,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被提升的高度也相等,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个装置所做的有用功为W=W=W B、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关系为v<v<v C、绳子自由端的拉力大小为F>F=F D、三个装置的机械效率为η
  • 5、图甲~丁为汽油机的四冲程示意图,图①②为实验演示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演示实验可模拟甲冲程,②演示实验可模拟丁冲程 B、四冲程中依靠飞轮惯性带动的冲程是甲、乙、丙 C、甲、丁过程中能量转化均为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汽油机四冲程的工作过程为:丙→甲→丁→乙
  • 6、下列有关科学实验中“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某固体物质中加入稀盐酸

    产生大量气泡

    该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在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且不消失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C

    在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

    不变色

    两者一定恰好完全反应

    D

    将某溶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该溶液可能是碱溶液

    A、A B、B C、C D、D
  • 7、如图是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将NaOH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出A点溶液的pH将偏大 C、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分子 D、B点时加入溶液的质量和另一种溶液的质量一定相同
  • 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去除杂质的方法

    A

    NaCl

    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过滤

    B

    CaO

    CaCO3

    加水、过滤

    C

    Fe

    Zn

    加过量FeSO4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D

    CO2

    H2O

    将混合气体通过浓氢氧化钠溶液

    A、A B、B C、C D、D
  • 9、根据图片和下方文字表述,可以确定倒霉熊对物体做功的是(  )
    A、推大石头没推动 B、举着石头不动 C、托着物体水平前行 D、将地上石头捡起来
  • 10、“对比法”是实验探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分析下图铁钉生锈实验的设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对比①②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对比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C、对比①③可以说明铁生锈一定要有水参加 D、对比①②③可以说明铁生锈必须水和氧气同时参加
  • 11、在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浮沉子”项目化学习活动,与老师讨论并一起制定了评价量表(如下所示)。小明用矿泉水瓶和药剂小玻璃瓶制作了一个“浮沉子”(如图甲所示),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矿泉水瓶内,拧紧瓶盖使其密封,用手挤压使矿泉水瓶发生形变“浮沉子”便会下沉(如图乙所示),松手恢复原状后“浮沉子”即上浮。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活动材料

    __________

    材料偶宜但不易获取

    材料昂贵且不易获取

    装置稳定性

    保持竖直不会倾倒

    保持竖直偶尔会倾倒

    经常会倾倒

    调试效果

    轻轻一按便能下沉

    用力一按才能下沉

    用力一按也不能下沉

    (1)、评价量表中“________”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2)、阅读材料,分析“浮沉子”能下沉的原因是
    (3)、小明发现自己的作品在“装置稳定性”中处于“合格”等级如果想达到“优秀”等级请结合浮沉子的工作原理,提出改进的建议是
  • 12、如图所示,图甲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0牛,图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牛,g取10牛/千克。求 :

    (1)图乙中A物体受到的浮力。

    (2)A物体的体积。

  • 13、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小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10cm2;将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填“砝码”或“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

    (1)将缺少的一个步骤补充完整:

    (2)塑料挂钩吸盘能“平贴”在天花板上是由于受到的作用。

    (3)问所挂物体的重力不超过多少,吸盘才不会脱落?(不计细线和吸盘的重)大气压约为1×105帕,g取10牛/千克)

  • 14、高压锅的锅盖上有一个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戴着一个帽子为限压阀,当高压锅内气体的压强超过安全值时,气体跑出一部分,使锅内气体的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8mm2 , 限压阀的质量为100g的高压锅,要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1.0×105Pa , 问:

    (1)高压锅工作的原理是通过(填“增大”或“减小”)锅内气压,让水的沸点(填“升高”或“降低”),从而使食物在较高温度下煮熟;

    (2)高压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为多少?(g取10N/kg)

  • 15、疫情期间学校经常要对教室进行消毒处理。现医务室购买了一桶消毒液,上面标有“2×102m31.2×103kg/m3 , 20%”的字样。请计算:

    (1)这一桶消毒液总质量是多少千克?其中含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2)每间教室需要用去2%的消毒液2kg,则需要20%的原装消毒液多少千克?

  • 16、秋冬正值板栗上市。热乎乎的糖炒栗子可香了。

    现象一:向保鲜盒中倒入刚炒好的栗子,拧紧盒盖,待其冷却,发现保鲜盒打不开

    现象二:向保鲜盒中倒入刚炒好的栗子,盖上盒盖,不盖紧,待其冷却,发现盒盖很容易打开。

    请结合所学气压等知识解释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象一产生的原因:

    现象二产生的原因:

  • 17、你见过煮汤圆的情景吗?当汤圆刚放入水中时,会沉入锅底,因为FG;而当汤圆煮熟时,则会上浮,是因为FG;最终浮于水面,此时FG。(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

  • 18、某科学探究小组用图示电解器电解水,测定两管逸出气体的体积,记录如下:

    时间/min

    体积/mL

    1

    2

    3

    4

    3

    6

    7

    8

    连电源负极的管(A)中气体

    6

    12

    20

    29

    39

    49

    59

    69

    连电源正极的管(B)中气体

    2

    4

    7

    11

    16

    21

    26

    31

    (1)、A是电源的极,检验乙试管中的气体的方法是
    (2)、装置密闭性良好、读数正确,若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溶解能力大于氢气,请分析实验中测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偏(选填“小”或“大”)。
  • 19、探究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和深度的关系,甲、乙两同学把装满水的溢水杯放到台秤上,溢水杯口下方放置一空量筒。用细线系住金属块并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测力计示数为G。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且始终不与杯底接触,如图所示。

    (1)、金属块浸没前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说明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逐渐
    (2)、据此,甲同学认为金属块受到的浮力随浸入水中的深度增大而增大;而乙同学则认为浮力随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而增大。接下来他们继续实验,增大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始终不变,且为F。据此可得出的观点不具有普遍性。这个过程中金属块受到的浮力F=。(用已测得量的字母表示)
    (3)、为了深入研究,他们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 , 水的密度用ρ表示,其排出水的重力G= , 通过比较数据发现F=G , 用不同的物体和液体重复上述实验,都能得出F=G , 说明决定浮力大小的根本因素是G
    (4)、从金属块开始浸入直至浸没一定深度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20、小慧同学在学习了大气压的知识后,动手设计了相关实验(如图甲):将烧瓶中的水煮沸后停止加热,并马上将烧瓶倒过来,等水停止沸腾后,往烧瓶底部浇上凉水,观察烧瓶内水的沸腾情况。

    (1)小慧的实验目的是验证对水的沸点的影响;

    (2)在实验过程中,小慧发现,烧瓶底部在浇上凉水后很容易破裂;为了更好地实验,小慧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烧瓶中的水沸腾(如图a所示)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b所示)。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重新沸腾。实验表明

    (3)若利用图c装置来验证“压力锅的原理”。当瓶内水沸腾后,小慧该如何操作 , 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

上一页 224 225 226 227 2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