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低钠盐”(如图)是在精盐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氯化钾,以降低食盐中钠元素的含量。生产厂家为改善“低钠盐”的味道会添加少量食用硫酸镁。
(1)小科欲测定“低钠盐”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取40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将100g10%的氯化钡溶液分五次加入烧杯中,生成的沉淀经过洗涤、过滤、烘干后称量,沉淀质量如下表(涉及化学方程式 , “低钠盐”中其他成分都能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
沉淀总质量/g
2.24
6.72
6.99
6.99
①上表中的值为。
②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测量后,小科反思:实验过程中如果沉淀洗涤不干净,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要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下列试剂可用来检验的是。
A.NaOH B.Na2CO3 C.AgNO3 D.Na2SO4
-
2、将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滴入4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pH随加入硫酸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涉及的化学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当加入硫酸溶液的质量为a时,溶液中溶质有(填化学式)。(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3、一辆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货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总重的0.1,货车(含驾驶员)空载时重为。(1)、求货车空载行驶时所受的阻力大小;(2)、求货车以36km/h的速度空载匀速行驶时,10s内货车牵引力做的功;(3)、当货车以80kW的额定功率、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求货车最多可装载多重的货物。
-
4、小金同学在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红色的火柴头燃烧过后能被磁铁吸引。为了研究这一现象,小金对燃烧后火柴头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资料一:火柴头中含有氯酸钾、硫磺、二氧化锰,以及石蜡、炭粉等成分;一般红色火柴头所用的着色剂为氧化铁。
资料二:氧化铁不具有磁性,不能被磁化;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固体,故又称为磁性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在该条件下不与硫酸铜反应
【建立假设】
假设一: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四氧化三铁。
假设二: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单质铁。
假设三: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四氧化三铁和单质铁。
(1)、小金认为其成分中含有单质铁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收集证据】
步骤①:将燃烧后的火柴头研磨成粉末并装入试管。
步骤②:在试管中加入足量溶液,充分反应。
步骤③:过滤并将得到的固体充分干燥,再用磁铁吸引。
【得出结论】
(2)、若假设三成立,则作为证据的实验现象应为。【拓展提高】
(3)、尝试用科学原理解释火柴头中加入氯酸钾的目的。 -
5、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因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实验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但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能否“制造现象”获得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
【实验一】小东设计了如方案一所示的实验,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U形管左侧液面右侧液面,由此证明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实验二】小阳查阅资料后设计了如方案二所示的实验,也获得了化学反应的证据。
查阅资料:NaOH易溶于酒精,微溶于酒精且两者都不与酒精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的石灰石,分液漏斗中装入适量的稀盐酸,按方案二连接装置,乙试管中装入等量的10%NaOH酒精溶液。
步骤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a、b,分别向甲、乙两试管通入气体。
步骤三:观察甲、乙试管中出现的现象。发现甲试管没有明显现象,乙试管有白色沉淀析出。
(2)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解释乙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
实验结论: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实验反思】
研习小组通过“制造现象”获得发生化学反应证据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减少。
方法二:通过观察的增多。
-
6、利用斜面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中,质量为m的小球从图示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物体M(1)、该实验是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之间的关系;(2)、小科再用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从斜面上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滚下,最后测得M移动的距离为。多次重复实验,发现都是 , 由此可得出结论:;(3)、小科又进行了“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他选用长度和粗细分别相同,但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序号
弹簧
被压缩后弹簧长度l/cm
木块移动距离s/cm
①
弹簧A
5
②
弹簧A
10
③
弹簧B
5
④
弹簧B
10
小科设计该实验方案基于的猜想是;
(4)、在实验操作中,小科发现木块总是被撞出木板而无法完成实验,小兰认为可以换一块更长的木板,请你再给小科提一条改进建议:。 -
7、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探究铜、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解释与结论】实验Ⅱ中实验现象是。由上述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
【反思与交流】某同学又取了金属M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金属M(选填“能”或“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拓展与延伸】同学们用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在室温下进行实验,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记录表:
实验编号
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均取20mL)
锌的形状
(均取1g)
氢气的体积(mL)
(均收集3min)
①
20%
锌粒
31.7
②
20%
锌片
50.9
③
30%
锌粒
61.7
④
30%
锌片
79.9
(1)实验①②对比说明;
(2)若要比较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学习小组由此得出影响锌和稀硫酸反应快慢的部分因素。
-
8、青海的茶卡盐湖含有大量天然食盐和纯碱,人们常利用夏天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取食盐,但因含有碳酸钠无法直接食用,小金利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图来除去碳酸钠提纯食盐,设计相关评价量表。
流程图
提纯食盐的评价量表(部分)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试剂种类
能与碳酸钠反应,并生成氯化钠
能与碳酸钠反应,但不能生成氯化钠
不能与碳酸钠反应
试剂用量
过量试剂,也不会引入新杂质
适量的试剂才不会引入新杂质
\
(1)、根据评价量表,从“试剂用量”的角度评价所选择的试剂氯化钙属于是。(填“优秀”、“合格”或“待改进”)。(2)、根据评价量表,为了使其都能达到优秀的指标。针对该方案,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
9、小金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B溶液中含有阴离子是(用符号表示)。
(2)B、D试管内的物质在E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
10、将化学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对问题的认识。请你参与下列有关分类问题的讨论。(1)、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在K、H、O、N 四种元素中任意选择三种组成合适物质,将其化学式分别填在下面②、⑥的横线上。(2)、化学反应之间、化学物质之间具有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表中X、Y符合下图所示关系的是(选填下列表中选项)。
A
B
C
D
X
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化合物
钠盐
Y
化合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氧化物
碳酸盐
-
11、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求量最大的三种营养元素是(填元素符号)(2)、某农民发现自己地里的庄稼叶色枯黄,并且有部分倒伏现象,你建议它应该施用下列哪种肥料最好( )A、 B、 C、 D、
-
12、中国古代科学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本草经集注》中对硝石(主要含的天然矿物)有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价(2)、《蜀都赋》中有“火井沈荧于幽谷,高焰飞煽于天垂。”描写的是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燃烧时的现象,这体现了具有(填化学性质)。
-
13、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请根据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①;②。
(2)化学性质:氨气与水反应后所得氨水显性。
-
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A熟石灰、B苏打、C一氧化碳、D氮气、E浓硫酸、F盐酸这六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字母填空)。(1)、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是;(2)、常用于工业除锈的试剂是;
-
15、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粉末,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依次可能是Mg、Fe、Zn B、金属活动性: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
16、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Fe
稀盐酸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
B
溶液
Fe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
NaOH溶液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D
溶液
加入适量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
17、小金同学在水平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只皮球表面涂黑,使其先后从高度处由静止自由下落,分别在纸上留下黑色圆斑A、B,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法判断
-
18、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表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
物质
牛奶
蔗糖水
鸡蛋清
炉具清洁剂
pH
6.3~6.6
7
7.6~8.0
12~13
A、蔗糖水 B、炉具清洁剂 C、牛奶 D、鸡蛋清 -
19、在科学实验课上,同学们使用了一支特别的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实验。这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15℃;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5℃。现在同学们要用这支温度计来测量其他物体的温度:(均写出计算过程)(1)、该温度计刻度线上,55℃的刻度代表的实际温度是多少℃?(2)、测量过程中,有没有哪一个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有的话,示数是多少?
-
20、学习了温度计的知识后,同学们尝试自制温度计。如图所示为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瓶中装的是空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液柱的长度忽略不计)。(1)、将双手搓热捂住瓶子,发现液柱不动,原因可能是;(2)、将此装置改进后放在室内,当温度升高时,液柱向(填“左”或 “右”)移动;(3)、使用过程中发现玻璃管内液柱移动不明显,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