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测量液体的温度,下列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2、为了比较苹果汁和橘子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某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取2只相同的小烧杯,分别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2只相同的胶头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入苹果汁5滴、橘子汁7滴恰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请问哪种水果维生素含量高( )
    A、苹果汁 B、橘子汁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 3、 “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视频标题引发了小城的思考。为测量参考书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分度值是0.5毫米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 C、数出参考书共200页,测出整本书总厚度记为L,然后再用总厚度L 除以纸的页数200,则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1=L/200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 4、 小城5次测量科学课本的宽度, 结果分别为18.53cm、18.52cm、18.11cm、18.50cm、18.51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次的测量数据都是正确的 B、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 C、18.50cm中最后一位“0”可以去掉 D、最后结果应记作 18.43cm
  • 5、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0.3米 3=0.3×106=3.0×105毫升 B、15厘米=15厘米÷100=0.15米 C、2.5升=2.5升×1000毫升=2500毫升 D、1.6千米=1.6×1000米=1600米
  • 6、实验是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滴加液体 B、读取体积 C、测量温度 D、测量长度
  • 7、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以下是小城观察校园生物时提出的问题,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
    A、含羞草在什么环境中叶片会合拢 B、校园中哪种植物最具观赏性 C、麻雀的哪些身体结构适于飞行 D、蜻蜓在下雨前为什么会低飞
  • 8、现有铜与另一种金属元素的混合物粉末,可能是镁、铁、锌中的一种,现欲测定其组成。取该混合物粉末8.0g放入烧杯中,将140.0g14.0%的稀硫酸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1

    2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35.0

    35.0

    35.0

    3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6.8

    5.6

    4.4

    4.2

    求:

    (1)、该混合物粉末铜的质量分数?
    (2)、该混合物粉末中另一种金属为何种金属?
    (3)、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9、现有50克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

    (1)、A点时溶液的溶质有.
    (2)、所加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3)、若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是多少?
  • 10、长时间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 CaCO3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想测定水垢中( CaCO3的含量。他们取100g水垢,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同时测量5分钟(min)内生成( CO2质量,测量数据如下表:

    时间/ min

    1

    2

    3

    4

    5

    生成CO2的质量/g

    15

    25

    30

    33

    33

    计算:

    (1)、4min后, 水垢中的CaCO3(填是或否)反应完全?
    (2)、请根据表格分析写出你发现的一条规律是
  • 11、工业盐酸中通常含少量 FeCl3而呈黄色,小亮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l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50g,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 溶液,反应过程中,当加入的NaOH溶液质量至以下数值时,对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进行了测定,部分数据如下表,请根据表格和图象完成下列问题: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25

    50

    75

    10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75

    100

    125

    m

    (1)、开始没有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2)、 m=(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12、某实验小组同学想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所用装置气密性良好)。

    【查阅资料】

    a、二氧化碳在饱和 NaH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b、CaCl2溶液呈中性。

    (1)、 装置B的作用是..
    (2)、实验中观察到A 中持续有大量气泡产生,但较长时间后,经验证D中二氧化碳仍然没有收 集满,原因是
    (3)、同学们改进实验装置并成功完成了实验。在处理废液时,小新同学认为不能将锥形瓶中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而应该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填化学式)反应完全后过滤,就可得到只含 CaCl2一种溶质的溶液。
  • 13、某同学通过以下实验验证稀硫酸的部分化学性质:

    实验一、 Na2CO3+H2SO4实验二、 BaNO32+H2SO4实验三。 NaOHH2SO4

    (1)、实验三中无明显现象,为判断反应后H2SO4是否剩余,可选用下列药品中的____;
    A、石蕊溶液 B、Zn C、CuO D、BaNO32
    (2)、将实验一、二、三反应后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后续实验及现象如下:白色沉淀 A 是
    (3)、关于无色溶液B成分的猜想中,合理的是()。
    A、一定有NaNO3 ,  可能含有 NaOH B、一定有 NaNO3,可能含有 HNO3和H2SO4 C、一定有 NaNO3和HNO3 ,  可能含有 H2SO4
  • 14、同学们都有这样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夏天,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腐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颗粒状石灰石比块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泡更快。说明反应物的浓度(溶质质量分数)、温度和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对化学反应快慢有影响。小明利用稀硫酸与某金属的反应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下表是五组50mL 稀硫酸与0.1g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丝状金属的规格相同):

    实验序号

    1

    2

    3

    4

    5

    金属状态

    丝状

    粉末状

    丝状

    丝状

    丝状

    稀硫酸质量分数/%

    5

    5

    10

    10

    15

    溶液温度/℃

    反应前

    20

    20

    20

    35

    丢失数据

    反应后

    34

    35

    35

    50

    55

    金属消失的时间/s

    500

    50

    125

    50

    30

    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实验(填实验序号),表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越快;
    (2)、比较实验1和2,表明 , 化学反应越快;
    (3)、依据实验规律,推测“丢失数据”的值约是
  • 15、甲乙两同学进行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的实验(如图):

    【进行实验】甲同学按实验一进行实验,很久后才观察到明显现象,乙同学按实验二进行实验,很快观察到有现象,甲同学分析了乙同学的实验,不加其它任何试剂,只进行实验操作 , 很快就能观察到实验现象;

    【实验评价】实验二操作过程存在不足,缺少的实验仪器是

    【拓展思考】实验结束后,把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取少最烧杯中的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少量 NaOH 溶液,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则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

  • 16、如图是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请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Ⅰ的名称
    (2)、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在G装置上画出用排水法收集一种难溶性气体的方法。(画图表示)
  • 17、向盛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 pH,所得数据如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加入 NaOH 溶液的体积/mL

    0

    2

    4

    6

    8

    10

    12

    14

    烧杯中溶液的pH

    1.1

    1.2

    1.4

    1.6

    2.0

    7.0

    11.0

    12.2

    (1)、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mL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2mL 时,溶液显.
    (3)、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 18、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酸雨主要是由人工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造成的。
    (1)、pH<5.6的降水成为酸雨,它会使土壤酸化,施用适量可改良土壤酸性;
    (2)、SO2通入碘水(碘的水溶液)会生成硫酸和氢碘酸(HI),我们可利用此原理来测定空气中SO2的含量,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某同学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六支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六支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填序号);
    (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3)、有一支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 20、下表是二氧化锰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关系的实验数据: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40

    1:20

    1:10

    1:5

    1:3

    1:2

    2:3

    1:1

    2:1

    生成1 L氧气所需的时间(s)

    124

    79

    50

    54

    75

    93

    106

    153

    240

    (1)、据表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时,反应速率最快,
    (2)、二氧化锰用量过多冲淡了氯酸钾粉末,相当于减小反应物的 , 所以反应速率受到影响;
    (3)、二氧化锰的用量过少时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原因是
上一页 136 137 138 139 14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