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东钱湖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联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统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浙江省宁波鄞州区九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2017-2018学年华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期中模拟试卷
-
1、t℃时,根据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图中的斜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 100 B、图中n 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只有 z 是饱和溶液 D、将m 点表示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再加入该溶液的溶质30g
-
2、如图甲所示为科技创新小组的同学设计的模拟高速公路入口“超限超载”检测站升降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图。已知电源电压为8 V且保持不变, 是阻值为200Ω的定值电阻,质量不计的托盘与力敏电阻R2绝缘并紧密接触, 的阻值随压力 F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电路中电流≥20 mA时,会触动另一电路报警器开始报警(图中未画出)。(1)、闭合开关S后,当托盘中的检测物的质量增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闭合开关S后,当不放检测物时,电压表的示数为多少?(3)、报警器开始报警时,检测物的重力为多少?
-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由断开到闭合时 ( )A、电流表A 的示数不变 B、电压表V 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V 的示数与电流表A 的示数的比值变大 D、电路的总电阻变小
-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电流表的内阻不可忽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 Ω,闭合开关后,滑片 P 由b 端移动到a 端,电流表的示数I与电压表的示数U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V,电流表的内阻为Ω。
-
5、如图甲所示为电阻A 和B 的I-U图像,如图乙、丙所示为它们的部分电路连接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当电阻B 两端的电压为2.5V时,B的阻值和A 的阻值相等 B、图乙中,当电压U为3 V时,B 的电阻为5 Ω C、图丙中,当电压U为2 V时,干路总电流为0.6A D、图丙中,在电压U从0增大到2.5V的过程中,通过A、B两电阻的电流之差先变大后变小
-
6、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片 P 从右端移到左端的过程中,两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现仅将R1的电阻更换为70Ω后,重复上述操作,两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大致关系图像可能是 ( )A、
B、
C、
D、
-
7、在电学实验中,相同的电路往往有不同的作用,如图所示。(1)、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当 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当 Rx 从5 Ω换成10Ω时,滑片 P 最终将更靠近原来P 所在位置的(填“左”或“右”)侧。(2)、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位置的目的是。(3)、利用该电路图还可以进行的实验。
-
8、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子距离测量仪,R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其每厘米长的电阻为0.5Ω,电路各部分均接触良好。物体M 只能在导轨上做直线运动,并带动与之相连的金属滑片 P 移动,电压表示数可反映物体M 移动的距离。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 置于电阻丝中点,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1.5 V和0.2 A。由此可知 ( )A、电阻丝的总电阻为7.5 Ω B、当电压表示数为2 V时,物体M 向右移动了5cm C、当电压表示数为1 V时,物体M 向左移动了5cm D、若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 置于电阻丝某端点,可测量的最大距离为30cm
-
9、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18 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 Ω 1 A”的字样,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至中点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定值电阻R 的阻值为10 Ω B、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0.6A C、滑片P 移动到最左端时,电流表示数最大 D、滑片P 移动到最右端时,电压表示数最大
-
1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甲、乙两表均为电压表时,两电压表示数之比 当开关S断开,甲、乙两表均为电流表时,两电流表示数之比I甲: I乙为 ( )A、2:1 B、3:1 C、2:3 D、1:3
-
11、现有12Ω的电阻两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从上述4种器材中任选3件填入图中的虚线框中,可构成3种不同的正确电路(电源电压为12 V)。当开关闭合后,电流表或电压表的示数不可能是( )A、1.5A B、2A C、6V D、12V
-
12、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5 V,L1、L2发光时的电阻均为6Ω,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应分别选择 ( )A、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 B、电流表(0~0.6A)、电压表(0~15V) C、电流表(0~3A)、电压表(0~3V) D、电流表(0~3A)、电压表(0~15V)
-
13、将轻小的金属杆A 用一根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下,下列判断它是否带电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验电器的金属球跟它接触,若金属箔张开,则A 肯定带电 B、用带电小球B 靠近它,若它被吸引,则A 肯定带电 C、用带电小球B 靠近它,若它被推开,则A 肯定带电 D、用纸屑靠近它,若纸屑被吸引,则A 肯定带电
-
14、假如自然界存在第三种电荷,且遵循已有的电荷间的作用规律。a、b、c三个轻质小球分别带正电荷、负电荷和第三种电荷,均用绝缘细线竖直悬挂,相互靠近但始终不接触,三个小球的最终状态可能为 ( )A、
B、
C、
D、
-
15、20℃时,将一杯物质R 的溶液分四次各蒸发10g水(不过滤),每次蒸发后均恢复到20℃观察杯底固体物质的质量,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
每次蒸发水的质量/g
10
10
10
10
杯底固体物质的总质量/g
0
1
3
?
则第四次蒸发水后杯底固体物质的质量为 , 物质R 在20℃时的溶解度为 , 物质R 的溶解性属于 , 第二次蒸发后所得溶液中R 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
16、20℃时,分别将2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与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蒸发掉20g水,再降温到20℃,分别析出硝酸钾晶体ag与bg,则a、b的大小关系是 ( )A、a=2b B、2a=b C、a=b D、无法确定
-
17、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A、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3.3% B、20℃时,将18 g硝酸钾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68g C、60 ℃时,将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增加溶剂水 D、80℃时,将269g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60℃,析出晶体的质量为159 g -
18、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配制等浓度的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需控制的条件是。(3)、t3℃时,配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最多的是。(4)、将t4℃时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排列顺序是____(填字母)。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甲>丙 D、乙>甲=丙
-
19、如图所示为某固体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会带结晶水。M、N两点分别表示该固体形成的两份溶液在不同温度时的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当条件改变时,M、N两点的位置可能也随之变化,其中判断错误的是 ( )A、都升温10℃后,M、N 点均水平向右移 B、都降温10℃后,M 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 点向左平移 C、恒温下加水稀释,M、N点均不动 D、恒温下蒸发溶剂,M点不动,N点先向上移至曲线然后不动
-
20、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选项所描述的变化事实的是 ( )A、图甲: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图乙: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温 C、图丙: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水 D、图丁:加热蒸发酒精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