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温度不变时,某物质的溶液经过如下变化。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M2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B、M3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M2M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M3溶液再蒸发5g水,析出晶体一定是2g
  • 2、两个边长相同,材料不同的实心正方体甲和乙,用质量不计的细线连接,静止后悬浮,细线处于绷紧状态(  )

    A、甲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B、甲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相等 C、甲受到的浮力与乙受到的浮力相等 D、如果将细线剪断,甲、乙再次静止后,乙受到的浮力变大
  • 3、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甲亢 B、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巨人症 C、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糖尿病 D、胰岛素分泌过少——呆小症
  •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一定是均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温度升高,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C、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 D、析出溶质后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的
  • 5、如图,用酒精灯加热对流管的一端,可发现水会沿一定方向流动,若采用冷却的方法,使对流管中的水沿同一方向流动,则冷却的部位应在:(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 6、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 7、用50克98%的浓硫酸配制成2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
    A、145g B、195g C、245g D、196g
  • 8、下列现象属于植物感性运动的是(     )
    A、植物的根在土壤中总是朝着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B、当土壤水分分布不均匀时,根就朝较湿润的地方生长 C、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的上面 D、醡浆草的叶片,因光照和温度的改变而引起白天叶片张开,夜晚或雨天闭合下垂
  • 9、下列方法难以从溶液中分离出溶质的是(     )
    A、过滤 B、蒸馏 C、蒸发溶剂 D、冷却热饱和溶液
  • 10、将某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直到有晶体析出,下图能正确表示此变化过程的是(       )
    A、 B、 C、 D、
  • 11、下列词语中,描述天气现象的是
    A、终年少雨 B、冬冷夏热 C、四季分明 D、狂风暴雨
  • 12、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甲)。

    (1)、通过图甲分析你认为“碳中和”含义是
    (2)、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如果观察到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3)、海洋是重要的清除CO2的途径,但海水过量吸收CO2会造成海洋酸化,使海水的pH(填“变大”或“变小”),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4)、“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该装置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C3H8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低钠盐”(如图)是在精盐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氯化钾,以降低食盐中钠元素的含量。生产厂家为改善“低钠盐”的味道会添加少量食用硫酸镁。

    (1)小科欲测定“低钠盐”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取40g样品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将100g10%的氯化钡溶液分五次加入烧杯中,生成的沉淀经过洗涤、过滤、烘干后称量,沉淀质量如下表(涉及化学方程式MgSO4+BaCl2=MgCl2+BaSO4 , “低钠盐”中其他成分都能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质量/g

    20

    20

    20

    20

    20

    沉淀总质量/g

    2.24

    m

    6.72

    6.99

    6.99

    ①上表中m的值为

    ②样品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测量后,小科反思:实验过程中如果沉淀洗涤不干净,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要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下列试剂可用来检验的是

    A.NaOH  B.Na2CO3  C.AgNO3  D.Na2SO4

  • 14、将一定浓度的稀硫酸滴入40克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pH随加入硫酸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涉及的化学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当加入硫酸溶液的质量为a时,溶液中溶质有(填化学式)。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 15、一辆在水平路面上沿直线匀速行驶的货车,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总重的0.1,货车(含驾驶员)空载时重为1.5×104N
    (1)、求货车空载行驶时所受的阻力大小;
    (2)、求货车以36km/h的速度空载匀速行驶时,10s内货车牵引力做的功;
    (3)、当货车以80kW的额定功率、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时,求货车最多可装载多重的货物。
  • 16、小金同学在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红色的火柴头燃烧过后能被磁铁吸引。为了研究这一现象,小金对燃烧后火柴头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资料一:火柴头中含有氯酸钾、硫磺、二氧化锰,以及石蜡、炭粉等成分;一般红色火柴头所用的着色剂为氧化铁。

    资料二:氧化铁不具有磁性,不能被磁化;四氧化三铁是具有磁性的黑色固体,故又称为磁性氧化铁。四氧化三铁在该条件下不与硫酸铜反应

    【建立假设】

    假设一: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四氧化三铁。

    假设二: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单质铁。

    假设三:燃烧后的火柴头成分中含有四氧化三铁和单质铁。

    (1)、小金认为其成分中含有单质铁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收集证据】

    步骤①:将燃烧后的火柴头研磨成粉末并装入试管。

    步骤②:在试管中加入足量CuSO4溶液,充分反应。

    步骤③:过滤并将得到的固体充分干燥,再用磁铁吸引。

    【得出结论】

    (2)、若假设三成立,则作为证据的实验现象应为

    【拓展提高】

    (3)、尝试用科学原理解释火柴头中加入氯酸钾的目的
  • 17、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因此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实验中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但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能否“制造现象”获得CO2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

    【实验一】小东设计了如方案一所示的实验,向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的桌面上。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U形管左侧液面右侧液面,由此证明CO2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实验二】小阳查阅资料后设计了如方案二所示的实验,也获得了化学反应的证据。

    查阅资料:NaOH易溶于酒精,Na2CO3微溶于酒精且两者都不与酒精反应。

    实验步骤:

    步骤一:锥形瓶中装入适量的石灰石,分液漏斗中装入适量的稀盐酸,按方案二连接装置,乙试管中装入等量的10%NaOH酒精溶液。

    步骤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和止水夹a、b,分别向甲、乙两试管通入CO2气体。

    步骤三:观察甲、乙试管中出现的现象。发现甲试管没有明显现象,乙试管有白色沉淀析出。

    (2)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解释乙装置中出现白色沉淀的原因:

    实验结论:CO2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实验反思】

    研习小组通过“制造现象”获得发生化学反应证据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减少。

    方法二:通过观察的增多。

  • 18、利用斜面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实验中,质量为m的小球从图示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撞击水平面上的物体M

    (1)、该实验是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之间的关系;
    (2)、小科再用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从斜面上高为h处由静止开始滚下,最后测得M移动的距离为s3。多次重复实验,发现都是s3>s1 , 由此可得出结论:
    (3)、小科又进行了“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他选用长度和粗细分别相同,但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序号

    弹簧

    被压缩后弹簧长度l/cm

    木块移动距离s/cm

    弹簧A

    5

    s1

    弹簧A

    10

    s2

    弹簧B

    5

    s3

    弹簧B

    10

    s4

    小科设计该实验方案基于的猜想是

    (4)、在实验操作中,小科发现木块总是被撞出木板而无法完成实验,小兰认为可以换一块更长的木板,请你再给小科提一条改进建议:
  • 19、学习小组在实验室探究铜、锌、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中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解释与结论】实验Ⅱ中实验现象是。由上述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锌、铜、银。

    【反思与交流】某同学又取了金属M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金属M(选填“能”或“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拓展与延伸】同学们用不同形状的锌和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在室温下进行实验,探究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记录表:

    实验编号

    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均取20mL)

    锌的形状

    (均取1g)

    氢气的体积(mL)

    (均收集3min)

    20%

    锌粒

    31.7

    20%

    锌片

    50.9

    30%

    锌粒

    61.7

    30%

    锌片

    79.9

    (1)实验①②对比说明

    (2)若要比较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对反应快慢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编号是。学习小组由此得出影响锌和稀硫酸反应快慢的部分因素。

  • 20、青海的茶卡盐湖含有大量天然食盐和纯碱,人们常利用夏天蒸发结晶的方式获取食盐,但因含有碳酸钠无法直接食用,小金利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如下图所示的流程图来除去碳酸钠提纯食盐,设计相关评价量表。

    流程图

    提纯食盐的评价量表(部分)

    评价指标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试剂种类

    能与碳酸钠反应,并生成氯化钠

    能与碳酸钠反应,但不能生成氯化钠

    不能与碳酸钠反应

    试剂用量

    过量试剂,也不会引入新杂质

    适量的试剂才不会引入新杂质

    \

    (1)、根据评价量表,从“试剂用量”的角度评价所选择的试剂氯化钙属于是。(填“优秀”、“合格”或“待改进”)。
    (2)、根据评价量表,为了使其都能达到优秀的指标。针对该方案,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上一页 131 132 133 134 1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