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1】如图甲所示为探究种子呼吸作用的实验装置。

    小浙认为:可根据装置①、②实验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判断种子是否进行了呼吸作用。

    小江认为:可根据装置①、②中红色水滴的移动情况,判断种子是否行进了呼吸作用。

    (1)、将种子消毒后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
    (2)、组内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小浙的观点错误的,基于的理由是
    (3)、【实验2】同学们在实验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后小灯泡L会发光。其中0是一个固定点,活塞连接金属滑片AB(质量不计),金属滑片AB可绕O点转动,当活塞运动时,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会发生改变。

    乙装置可根据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判断种子是否进行呼吸作用。若要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可将O点向(选填“左”或“右”)移。

    (4)、请你解释:乙装置中,随着种子呼吸作用的进行,小灯泡的亮度会如何变化,为什么?
  • 2、非洲大蜗牛是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对蔬菜等农作物危害极大。为探究不同药剂对非洲大蜗牛的防治效果,研究小组选用石灰粉、5%梅塔颗粒剂、3%灭蜗灵颗粒剂,将大小相似,健康状态一致的非洲大蜗牛,随机分为A、B、C、D四组进行实验,每组60只,每组重复3次,5天后统计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防治实验

    蜗牛死亡率

    A

    不播撒任何药剂

    2%

    B

    播撒一定量的石灰粉

    100%

    C

    播撒等量的5%梅塔颗粒剂

    36%

    D

    播撒等量的3%灭蜗灵颗粒剂

    70%

    (1)、该科研团队可以通过判断药剂的防治效果。
    (2)、每组重复3次实验,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如何处理测量数据: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防治非洲大蜗牛效果最好的药剂是。扁平虫是非洲大蜗牛的主要天敌,专家认为利用它控制非洲大蜗牛优于药剂,理由是:
  • 3、建立模型能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现象。如图是学生利用模型讨论浙江地区冬寒夏热的问题。

    (1)、图甲是太阳内部释放能量过程的模型图,该变化属于。(选填“核聚变”或“核裂变”)
    (2)、小浙认为浙江冬寒夏热是地球在夏季距离太阳较近。请从图乙中找出否定他观点的证据: 
    (3)、小江用图丙模型解释冬寒夏热,认为夏季正午时地面单位面积接受到的太阳能比冬多,这是因为地球以一个倾斜的角度绕太阳公转,造成夏季和冬季的不同而导致的。
  • 4、登山时,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以适应不同强度的运动。下图是部分的生理调节过程:
    (1)、由上图可知,在肌肉运动强度调节的过程中,人体参与的系统有(写出两个)。
    (2)、结合上图小明认为肾上腺素也参与了以上的调节,下列事实支持小明观点的有____。
    A、肾上腺素能刺激心血管系统,使心跳加快 B、肾上腺素使支气管扩张,增加肺部通气量 C、肾上腺素能提高注意力,对记忆的形成和巩固有重要作用
  • 5、据报道,室温超导材料研究取得新的进展。科学家将含氢、氮和镥三种元素的化合物作为材料制成导体,放置在“金刚石压砧”装置中并加压后(如图),在室温下进入超导状态,导体不再有电阻。

    (1)、从物质的分类来看,这种室温超导材料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如图实验中,两块金刚石挤压产生了超大的压强,请写出一种增大压强的方法
    (3)、某一段电阻为250欧的导线,通过其电流为8安,若这种室温超导材料能够得到应用,那么每分钟可以减少 焦热量的损失。
  • 6、天然存在的氧原子一般是氧-16,其原子核由8个质子和8个中子构成,另外还存在少量含9个中子的氧-17和含10个中子的氧-18。最近某科研团队首次观测到氧-28,其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1)、氧-28的原子核中有 个中子。
    (2)、氧-28与氧-16 的关系与下列相同的是 ____。
    A、白磷和红磷 B、碳-12和碳-14 C、金刚石和石墨 D、氕和氘
    (3)、图中得到氧-28的过程 (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学变化。
  • 7、小浙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按照规范的操作成功找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构,但没找到叶绿体。他怀疑是显微镜放大倍数太低,于是准备换用高倍镜来观察。

    (1)、当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时,因为高倍物镜镜身更长,可能会出现现象,于是他就停止了转动。为了增大显微镜观察时的放大倍数,除了换用高倍物镜外,他还可以换用来实现。
    (2)、实际上,并不是每个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填一种生理活动)的场所,所需的光依靠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来吸收。洋葱长期生活在土壤中没有获得光照,导致叶绿体这一结构逐代退化了。
  • 8、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两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可知,氯化钠由构成。
    (2)、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C处应填入的物质化学式 
    (3)、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加两滴紫色的石蕊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呈
  • 9、“稳定与变化”是具有跨学科属性的大概念,它表示自然之中的一切事物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又时刻变化着。下列叙述与“稳定与变化”观念相符的是
    A、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内径细”,主要是为了读数更精确 B、为便于描述磁场的方向和磁场的强弱,建立磁感线模型 C、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有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D、恒温动物体温相对稳定,是因为产热与散热两个生理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 10、如图,小浙在家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墙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清晰的像,同时还观察到墙上有手和透镜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墙上烛焰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墙上手和透镜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若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手和透镜的影子变小 D、若蜡烛不动,透镜靠近蜡烛,能再次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 11、分子筛具有多孔结构,孔径均匀。利用孔径合适的某型分子筛将氧气从空气中“筛”出,从而获得氧气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分子停止了运动 B、该过程中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C、该过程可推断分子的大小:N2>O2 D、该过程中氧分子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 12、2025年是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峰年,日面活动区多且活跃,频频爆发大耀斑、日冕物质抛射、太阳质子事件,并多次引发强地磁暴。若太阳耀斑爆发时产生的质子流(带正电)运动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在银河系的中心,能自行发光发热 B、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 C、太阳抛射质子时产生的电流方向为从B到A D、地球周围的地磁场从地理北极出发回到地理南极
  • 13、如图是小浙连接的电路,开关闭合后,发现灯L2比L1亮。关于该电路分析错误的是

    A、通过L2的电流比L1的电流大 B、L2的电阻比L1的电阻大 C、L2两端电压比L1两端电压大 D、L2的实际功率比L1的实际功率大
  • 14、小浙按人类对磁的认识历程,对“电与磁”的知识进行梳理,图中对应位置的内容填写正确的是

    A、赫兹 B、电动机 C、电磁起重机 D、电磁感应现象
  • 15、猪笼草有的叶子会特化成“捕虫瓶”,如图所示。当小虫跌进瓶里,瓶盖会自动关闭,在消化液的帮助下将小虫“吃”掉。这个事例不能说明的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体的结构是与功能相适应的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16、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游泳运动员汪顺与由上亿名数字火炬手组成的数字人共同点亮亚运火炬,这是世界首创。数字人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虚拟人物,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数字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数字人是由细胞组成的非生物 B、数字人不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数字人的存在增大了世界物种的多样性 D、数字人执行点火属于条件反射
  • 17、小浙依据体积大小,将氢原子、肌细胞、太阳、月球标注在数轴的甲、乙、丙、丁四处,如图所示。其中乙处标注的是

    A、氢原子 B、肌细胞 C、太阳 D、月球
  • 18、某机器的能量流向图如图所示,据此推测该机器可能是

    A、汽油机 B、电动机 C、发电机 D、电热水器
  • 19、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吸管“吸”取杯中的饮料。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A、公路旁用隔音墙“吸”收部分噪声 B、大树通过根从土壤中“吸”取养分 C、化学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药液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
  • 20、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过程中水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水降温结冰 B、溶解蔗糖 C、电解水制取H2和O2 D、蒸馏自来水获得蒸馏水
上一页 130 131 132 133 1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