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读取液体体积 B、   闻气味 C、   测定水的温度 D、   点燃酒精灯
  • 2、实验室现有硫酸铜和硫酸钠的固体混合物样品,小科同学想测定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先称取该混合物样品25g,完全溶于水中,然后取用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平均分四次加入其中,充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

    实验所得数据见下表,请你分析并进行有关计算:

    次数

    1

    2

    3

    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g

    25

    25

    25

    25

    生成沉淀的质量/g

    4.9

    x

    14.7

    14.7

    (1)、表中x的数值为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反应后所得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 3、2024年9月29日,苍南玉苍山景区空中观光旅游路线正式开通,其中一条线路是:桥墩某地作为直升机临时起降点,直飞玉苍山,1520分钟穿梭山水间,上下高差720米。若一位旅客质量为60千克,求从起降点到玉苍山,直升机对旅客做的功是多少?功率至少是多少?

  • 4、已知A、B、C、D、E分别为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铁溶液中的一种,为鉴别该五种溶液,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所示:

    (1)、C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2)、若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则D为(填物质名称)
    (3)、为鉴别B和E,加入的物质X为(请写出一种)
  • 5、如图所示把金属小球放在A处,然后让它静止沿轨道滚下,忽略轨道的摩擦及空气的阻力,请在坐标图像中绘制出小球在由A滚动到D的过程中,动能变化的大致情况。

  • 6、科学小组为验证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四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A组试管都有H2产生,若要制得较纯的H2 , 选用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
    (2)、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
    (3)、C组实验忘记滴加指示剂,请写出一种判定酸过量的方法:
    (4)、根据离子浓度的变化,有同学认为D组实验不能说明酸的通性,理由是①号试管反应的实质是:Ag++Cl=AgClH+数量没有减少。请写出②号试管反应的实质:
  • 7、工业上常用石灰石高温煅烧来制取化工原料生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3__CaO+CO2 , 为了探究球状石灰石恰好完全煅烧所需的时间与温度的关系。小明查阅到了如下资料:

    资料一:煅烧时温度维持在9001150°C之间,直至石灰石恰好完全分解,生石灰的产出率高、品质好。如果煅烧时间过长,生成的生石灰品质会下降;煅烧时间过短,石灰石未完全分解,产出率降低。

    资料二:煅烧时,球状石灰石从外向里逐渐分解,烧透的厚度与成分如图甲所示。一定大小的球状石灰石,烧透厚度与煅烧时间、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根据图乙,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2)、推测要将半径为75毫米的球状石灰石在8小时内烧透,温度应控制在______。
    A、9001000°C B、10001052°C C、10521100°C D、1100°C以上
    (3)、工厂采集的石灰石形状大小不一,工人会用碎石机将采集到的石灰石处理成图丙所示的大小相同的球状,并预热一段时间再开始煅烧,可大大提高生石灰产量和品质。请结合上述探究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
    (4)、请你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石灰石已经完全分解(写出实验药品和现象)。
  • 8、“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习总书记的号召下,绿色环保意识早就深入我们的生活。小组同学对某工厂排放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猜想可能含有CO2、CO、H2中的一种或几种,该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气体的组成,结合气体检验———气体净化———气体转化———气体检验———尾气处理的思维模型,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已省略)。实验后发现A装置中溶液变浑浊,C中的固体由黑色变红色,D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

    在反应前后对C、D装置进行了质量的测量(各步反应均完全),测量结果如下表:

    反应前后

    反应前

    反应后

    C装置中的试管与固体的总质量/克

    a

    c

    D装置的中U形管与固体的总质量/克

    b

    d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组同学发现该套装置有一明显的不足,请你指出:

    (2)装置C体现的是上述思维模型中的

    (3)通过表格数据分析,小组同学得出原混合气体还含有CO,他们的依据是(用字母a、b、c、d表示)。

    (4)实验中有同学提出来,钡离子是重金属离子,会污染环境,是不是可以用其他物质来代替呢?于是分小组展开了讨论。根据现有的NaCl溶液、CaCl2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你认为替代氢氧化钡溶液的最佳选项是

    A.NaOH和NaCl的混合液B.Ca(OH)2和CaCl2的混合液

    C.NaCl和CaCl2的混合液D.NaOH和CaCl2的混合液

  • 9、古人使用的投石机是应用杠杆及能量转化的原理制成的。项目化学习小组对其开展研究,并利用木板、橡皮筋、瓶盖、等体积实心小球(木球a、石球b、铁球c)制作了简易的投石机,如图投射时,只要下压抛掷杆及小球,改变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松手后抛掷杆即可绕固定轴转动,当抛掷杆碰撞到挡板时,瓶盖内的小球会被抛出。

    表一:投石器制作的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总投射10次)

    评价等级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一:投远

    射程最远

    射程较远

    射程较近

    指标二:投准

    4-6次能投射到指定区域

    3次及以下能投射到指定区域

    (1)、小组自评“投远”这一指标为良好。如何增大射程呢?小组对射程的影响因素展开了探究。

    ①小组认为,同一木球射程与橡皮筋的形变程度有关。下压抛掷杆分别位于不同位置,发现在橡皮筋的形变程度越大时,木球的射程越远。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木球射程越远的原因

    ②小组根据能量转化和动能的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射程与抛掷小球的质量有关,当橡皮筋的形变程度相同时,3个小球射程由远到近排序为(用字母表示)。

    (2)、利用该投石器,小组希望让铁球能投得更远,简单可行的改进方法为
    (3)、请你给评价指标二“投准”的优秀等级设计评价标准
  • 10、自嗨锅深受年轻人喜欢,锅盖上有个透气孔,锅内有一个发热包,加入冷水后可迅速升温从而加热食物。甲为自嗨锅的结构,乙图为发热包的部分说明书。

    【实验原理】(1)请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发热包中为什么要加入铝粒?

    【查阅资料】铝会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并放热,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3H2

    【实验操作】(2)小科取发热剂和生石灰各3g,分别与等量的水反应,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丙图所示。根据图像小科认为:“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不是发热包放热的主要原因,理由是

    【分析交流】(3)发热剂使用后的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因而碱性较强,需调节至中性再处理,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往废液中加入酚酞试液,再

    【改进建议】(4)除了说明书中注意事项外,请根据自嗨锅结构和原理,说出使用自嗨锅的过程需注意的一个安全事项

  • 11、为了证明酸和碱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资料】①乙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

    ②无水硫酸铜遇到水或水蒸气变蓝色;

    ③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设计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取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3号,向1号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酸和无水硫酸铜,向2号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和无水硫酸铜,向3号试管中加入无水乙酸、氢氧化钠固体和无水硫酸铜,使试管内各试剂充分混合。(每支试管加入试剂后,迅速塞紧橡胶塞)

    实验二:如图乙,取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入试管,逐滴匀速滴加NaOH溶液,用传感器实时获得反应过程溶液的pH,结果如图乙中的题图。

    【实验反思】

    (1)、实验一中设置1号、2号试管的目的是
    (2)、实验一中能证明酸和碱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3)、当实验二传感器测得pH值为4时,溶液中的微粒有H2ONa+。(写两种离子符号)
    (4)、由实验二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分析,酸和碱发生反应的证据是
  • 12、纯钛是银白色的金属固体,密度小,硬度大,常温下易被氧化。由钒铁磁铁矿提取金属钛的主要工艺过程如图所示: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钛的一种化学性质:
    (2)、根据上面提取钛的流程图,分析金属镁和钛的金属活动性关系是:
    (3)、钛广泛用于制造医疗用品,如制各种头盖骨、人造关节、骨骼固定夹等。下列有关钛的特性中支持这个应用的是______。
    A、钛的密度比钢小,仅为4.54克/厘米3 , 但机械强度可与钢媲美。 B、钛在常温下表面易生成一层极薄的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可以抵抗强酸强碱的腐蚀,表现出较强的抗腐蚀性。 C、钛具有“亲生物”性,一般不会使人体内产生不良反应。 D、钛没有磁性。
  • 13、如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装置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开始时先挤压微型滴管,再点燃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2)、实验过程中,能证明氧化铜被还原的实验现象是:
    (3)、实验过程已经得到了铜,可是结束后又变成了黑色,请分析造成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是:。(请写出一种)
  • 14、目前,免拆型手术缝合线广泛应用于手术中,它是用新型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C3H4O2n]制作而成。聚乳酸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制取:

    (1)、从物质分类角度看,淀粉属于(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中间产物葡萄糖C6H12O6所含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3)、乳酸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乳酸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 15、化学材料和化学技术在智能房屋建设和家具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

    (1)、智能房屋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太阳能电池板能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
    (2)、甲烷气体传感器安装在厨房墙壁的上端,说明该气体的密度空气。(填“大于”“小于”“等于”)
    (3)、新型碳纤维强度是钢的20倍,为了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必须选择适当的预氧化条件。将碳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测得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如乙图所示。由图可知,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是
  • 16、“果蔬洗盐”是一种果蔬清洁剂,某“果蔬洗盐”的部分标签如图所示。

    ×××果蔬洗盐

    【配料】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

    【净含量】350克

    【使用方法】1千克常温水,添加15克左右(约3盖),果蔬浸入溶液中浸泡3分钟,捞出、清水冲洗。

    (1)、测定果蔬洗盐配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 , 读出溶液pH。
    (2)、瓜果表面残留的农药一般呈酸性,用“果蔬洗盐”溶液浸洗瓜果有助于消除瓜果表面的残留农药。主要是利用配料的物质是:。(请写出一种)
  • 17、在探索酸碱反应是否放热的过程中,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推出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有同学认为推理不合理,理由是
    (2)、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从图中可知酸和碱的反应(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烧杯中溶液pH值逐渐(选填“升高”或“降低”)。
  • 18、为了除去溶液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中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选项

    溶液

    杂质

    试剂

    A

    NaOH

    Na2SO4

    适量BaCl2溶液

    B

    CuSO4

    H2SO4

    足量CuO粉末

    C

    Fe2SO43

    CuSO4

    适量NaOH溶液

    D

    HCl

    CaCl2

    足量CaCO3固体

    A、A B、B C、C D、D
  • 19、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间存在一定关系,合理利用三者关系,能更好地服务人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结构一性质: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古人通过往铜中加入锡,加热熔融后制成青铜合金,来增强防锈能力,其原理是(  )
    A、隔绝水 B、改变铜原子的种类 C、隔绝空气 D、改变金属内部结构
    (2)、性质—用途:稀硫酸能去除钢铁表面的铁锈(氧化铁),这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中(  )
    A、能与某些碱反应 B、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C、能与某些盐反应 D、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3)、如图是小明制作的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20、某兴趣小组开展利用紫甘蓝制作酸碱指示剂的项目化学习,他们经历了制取试剂、检验试剂和应用试剂三个环节的探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用小刀将紫甘蓝叶片切成小块

     

    ②将紫甘蓝小块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75%的酒精,反复捣碎

     

    ③将步骤②中的物质倒入纱布中,在烧杯中得到紫甘蓝汁液

    (1)、小组制作试剂过程如上图,步骤③中的物质分离的原理类似于(  )
    A、沉淀 B、过滤 C、结晶 D、蒸馏
    (2)、利用自制酸碱指示剂测量校园一矩形农场土壤的酸碱性,小明选取了5个位置取样测量(图中表示农场俯视图取样点),则取样方式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上一页 115 116 117 118 1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