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为“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挂着同一金属块的示数。

    (1)、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该在方向调零。
    (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N。
    (3)、分析图丙、丁可知,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填“有关”或“无关”)。
    (4)、如果在实验中不小心使图戊中的金属块接触了容器底且与对容器底有力的作用,此时测出的盐水密度值将 , 其原因是
  • 2、如图甲所示,均匀柱状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 0.5m/s的恒定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如图乙所示为钢绳拉力F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该石料所受的重力为N,若不计水的阻力,则石料恰好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N。

  • 3、劳动实践中,小明想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首先将一个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并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

    (1)、某块鹅卵石在水池底部时,它受到的浮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的重力。
    (2)、将鹅卵石全部捞出并放置在桶内时,水池内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 4、我国自行设计的水下滑翔机“海翼”,其外形设计成流线型是为了减小阻力,“海翼”外围配备油囊装置,需要上浮时,油囊会鼓起来,从而使得排开水的体积(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受到的浮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海翼”实现浮沉的原理与传统潜水艇浮沉的原理(填“相同”或“不同”)。
  • 5、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将木块用细线系住并没入水中,如图甲所示,细线剪断后,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有 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木块的密度为 0.6× 103kg/m3 B、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为5:3 C、图甲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为5:2 D、图甲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等于图乙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 6、将重为20 N的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金属块体积的 14浸入水中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8 N,当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并与杯底接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能变为  ( )
    A、18 N B、16 N C、14 N D、10 N
  • 7、海中断崖是指海水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形成的密度跃层。潜艇在水下航行至海中断崖时,会突然掉向海底,发生“掉深”事故。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潜艇遭遇“海中断崖”前后所受的浮力不变 B、向潜艇中的水柜充气可以增大潜艇受到的浮力 C、向潜艇中的水柜充气可以减小潜艇的重力 D、下沉中的潜艇浮力大于重力,就可以马上上浮
  • 8、俗语“瓜浮李沉”,意思是西瓜投入水中会漂浮,李子投入水中会下沉。关于如图所示的“瓜浮李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西瓜所受的浮力大于李子所受的浮力 B、李子下沉过程中所受的浮力逐渐变小 C、西瓜漂浮时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 D、李子的平均密度小于西瓜的平均密度
  • 9、下列关于浮力知识应用实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浸没在水中的潜艇在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逐渐变大 B、巨轮之所以能够漂浮在水面上,是因为用空心的办法增大了排开液体的体积 C、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D、气球是利用填充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气体原理上浮的
  • 10、野外生存训练课上,某同学设计了几种获得饮用水的方法,其中最不合理的是    (   )
    A、融化积雪,煮沸后饮用 B、收集雨水,煮沸后饮用 C、过滤泥水,煮沸后饮用 D、用沙子和木炭处理海水,煮沸后饮用
  • 11、在一个装满水的容器中,放入一个质量为20g 的物块,从容器中溢出15g的水,则该物块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是    (   )
    A、下沉 B、上浮 C、漂浮 D、悬浮
  • 12、下列场景中,主要依靠空气浮力而“飞天”的是    (   )
    A、航天员太空行走 B、投篮 C、火箭升空 D、热气球升空
  • 13、某实验室内有25 ℃时某浓度的氯化钾溶液20 kg,为了确定该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方方取出 80 g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蒸发水的质量/g

    10

    20

    30

    40

    50

    冷却到25℃时析出氯化钾的质量/g

    0

    0

    0

    2.6

    6.2

    (1)、蒸发50g 水后,剩余溶液有多少?它是饱和溶液吗?其中还含有氯化钾多少克?
    (2)、原溶液中氯化钾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实验室内的氯化钾溶液中有多少克溶质?
  • 1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含有难溶性杂质的粗盐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一〕粗盐提纯。

    (1)、如图所示为过滤装置,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填序号)。
    (2)、下列操作中,可以缩短粗盐提纯实验时间的是____(多选,填字母)。
    A、研碎粗盐 B、溶解时多加一倍的水 C、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D、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3)、为了正确配制该溶液,应称量氯化钠固体g。
    (4)、用已调平的天平称取氯化钠固体时,发现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
  • 15、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Q点的含义是
    (2)、要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写出一种)。
    (3)、甲中含少量乙时,可通过的方法提纯甲。
    (4)、t2℃时,将35 g甲加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g。
  • 16、思维导图不仅是学习工具,还可以帮助我们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建构知识。如图所示为蔗糖溶液的思维导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 是指
    (2)、能证明蔗糖水具有“B”这一特点的证据是
  • 17、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分析实验过程,可以作出如下判断,其中错误的是    (    )

    A、在①→③变化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保持不变 B、在②→③变化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断减少 C、③与④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比值不可能相同 D、在①→④变化过程中,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直不断增大
  • 18、某兴趣小组将一定质量的樟脑晶体溶解在酒精中制成简易“天气瓶”,通过观察樟脑晶体在酒精中的结晶情况检测气温的变化。如图所示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结晶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瓶一定是饱和溶液 B、乙瓶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瓶 C、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可以回收樟脑晶体 D、若要长期使用该“天气瓶”,则应将其密封保存
  • 19、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收集一定量的海水,并置于阳光下暴晒获得粗盐,如图乙所示为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图。图乙中对应的溶液一定饱和的是    (   )

    A、点a B、点b C、点c D、无法判断
  • 20、若想把一瓶不饱和的A 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足量物质 A;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恒温蒸发水,其中措施一定可行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上一页 80 81 82 83 8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