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近年来,我国对芯片产业关注度日益增加。如图是芯片的“地基”————硅晶圆的制作流程,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过程是( )

    A、 B、 C、 D、
  • 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矿泉水,一段时间后瓶壁上会出现小水珠(如图)。若用“O”代表水分子,以下关于瓶壁外水珠形成过程的微观模型正确的是( )
    A、 B、 C、 D、
  • 3、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中,需要加热约200mL的水,要用到的下列仪器是( )

    A、①④⑥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④⑥
  • 4、如图是几种生物或结构分类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除乳酸菌以外的六种生物或结构归为A类的依据是它们都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B、将衣藻和梨树归为一类的依据是能进行光合作用 C、乳酸菌可以分裂繁殖,酵母菌可以出芽生殖,这两种生殖方式都是无性生殖 D、香菇可以通过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这是一种有性生殖
  • 5、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
    A、p=FS B、 C、 D、
  • 6、  加热20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经一段时间后,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18.4g。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
    (2)、消耗了多少克高锰酸钾?  (列方程计算)
    (3)、若改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来制取等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克氯酸钾?  (列方程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01)
  • 7、 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天内变化很大,蔬菜生长最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一般为0.1%~0.2%。如图是项目化学习小组设计的一款二氧化碳浓度自动调节装置原理模型图,右侧工作电路为二氧化碳供给装置,左侧为控制电路。其中控制电路电源电压U 为12V,定值电阻 R0阻值为30Ω,Rₓ是气敏电阻,其阻值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如下表。分析回答:

    大棚中( CO2浓度/%

    0

    0.05

    0.1

    0.15

    0.2

    0.25

    0.3

    气敏电阻 R的阻值/Ω

    40

    35

    30

    25

    20

    15

    10

    (1)、二氧化碳浓度仪由电流表改装成,并在电流表的表盘刻度上标注对应的二氧化碳浓度值。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大,电流值将(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2)、简述该装置能实现二氧化碳浓度自动调节的原理: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时, , 使工作电路左边盐酸液面下降,大理石与盐酸分离,反应停止;当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时,有相反的变化。如此反复,从而实现二氧化碳浓度的自动调节。
    (3)、结合工作原理,通过计算说明要符合蔬菜生长最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电磁铁衔铁吸下和释放的电流值分别为多大? (电磁铁上电阻丝阻值不计)
  • 8、  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后,科学小组成员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步骤、结果等如表:

    I.取材。取生长旺盛且长势相同的灰莉叶片若干,避开叶脉,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制备若干圆形小叶片。

    Ⅱ.排气。将制备好的圆形小叶片置于大注射器内,堵住注射器前端开口并向外缓缓拉活塞,重复数次使小圆形叶片内部的气体逸出。

    Ⅲ.取完全相同的四只烧杯,分别装入等体积 NaHCO3溶液(一种能为植物提供( CO2的溶液),分别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将烧杯放置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分别调节烧杯和光源的距离,观察并记录烧杯中的     ?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烧杯

    圆形小叶片

     2溶液

    距光源距离

    3min

    6min

    9min

    10片

    20mL

    15cm

    2

    4

    8

    10片

    20mL

    30cm

    1

    2

    6

    10片

    20mL

    45cm

    0

    1

    4

    10片

    20mL

    黑暗

    0

    0

    0

    (1)、实验中,每个烧杯放入10片小圆形叶片面不是1片,是为了
    (2)、本实验进行前,是否需要对灰莉植株进行暗处理? (选填“是”或“否”)
    (3)、 步骤Ⅲ中“?”应该填的内容是
    (4)、通过实验,可能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请你对该同学的结论作出评价
  • 9、  小科对教材中“实验室制取CO2时,选用石灰石(或称大理石)和稀盐酸为原料,一般不选用稀硫酸”这一句话产生了疑惑。于是提出了问题:实验室制取CO2在何种情况下可使用稀硫酸?

    (1)、一般不能使用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2)、安装如图实验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后,使一定浓度(适当)的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在装置甲中与等质量的( CaCO3粉末反应,装置乙、丙的作用是测量CO2的体积,装置乙中液体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写两条)。
    (3)、在相同条件下测得(2)中实验产生的CO2体积(V)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实验结果:0~300s内, 反应I比反应II生成CO2的速率(选填“快”或“慢”) , 但差距不大。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实验室也可用稀硫酸和碳酸钙粉末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 10、  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硫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0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mg/g。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 11、  春季是流感的高发期,流感会诱发包括肺炎在内的多种呼吸系统疾病。为加快药物起效,可采用吸入疗法,将药物通过鼻腔吸入,直达病灶。如图一表示胸腔底部横膈膜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图二是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c、d表示气体进出的过程;图三是人进行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值的变化曲线,图中A、B、C、D、E是曲线上的五个点。在图三中的阶段(填“ABC”或“BCD”或“CDE”), 药物会被吸入人体, 此时横膈膜处于图一中的  状态 (填“①”或“②”),膈肌处于(选填“收缩”或“舒张”)。图二中表示氧气的是 (选填“a”“b”“c”或“d)。

  • 12、  在学习了动物的呼吸作用之后,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来研究昆虫是否进行呼吸作用。O点是AB绕着转动的一个固定点,活塞与金属滑片AB 相连,活塞移动,滑动变阻器R的阻值随之改变,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已知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实验预测与分析:

    (1)、昆虫如果进行呼吸作用,活塞最终将停留在a的(填“原来”、“偏左”或“偏右”)位置。
    (2)、随着昆虫不断的呼吸,小灯泡的亮度将
  • 13、  实验室可以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有关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若使用A 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如果要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除A 装置外,还应选用上述装置中的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从上述装置中选择适当的装置进行连接,并写出连接顺序:  (填字母)。
  • 14、  分类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分类有一定的标准。下列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字母)。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经科学测定C瓶中CO2与CO的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则瓶中CO2与CO的质量比为;保持D瓶中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写名称)

  • 15、 氟利昂是一种常见的致冷剂。氟利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  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  臭氧与氧气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2)、经过①②③的反应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 (“减少”、“增加”、“不变”),其原因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不变。
  • 16、  空气是一种用途很多的自然资源,可用于工业上制取氧气,其流程如图所示。

    (1)、 ①所采取的方法是  。  (填“升温”或“降温”)
    (2)、液态空气分离过程中,(填化学式)先被分离出来,分离的依据是各物质的沸点不同。
    (3)、以下属于氧气用途的是()(        填字母)。
    A、气体肥料 B、医疗急救 C、助燃乙炔切割金属
  • 1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则下列关于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20

    2

    1

    37

    反应后质量(g)

    待测a

    32

    待测b

    12

    A、a的取值范围: 0≤a≤16 B、该反应类型一定属于化合反应 C、当a=15时,物质Z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D、当b=1时,反应中X、Q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1:5
  • 18、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代表氧气 B、a代表高锰酸钾 C、t1时刻, KClO3开始分解 D、t3时刻,生成氧气的质量达到最大值
  • 19、“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经过图一所示的暗处理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二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 B、图三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C、图四中遮光部分滴加碘酒后不变色 D、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 20、某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实验前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耗尽 B、乙实验收集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C、丙实验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D、丁实验说明萌发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氧气
上一页 611 612 613 614 6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