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小华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 100℃的开水温度虽然一样,但 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会放出热量。对此,小华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实验过程】(实验中的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

    ①将一定质量温度为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为T2 , 比较发现T2高于 T1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小忠认为仅凭 T2高于 T1"的现象(填“能”或“不能”)证明小华的观点,因为: 
    (3)、小忠的改进步骤如下,请补充完整:

    ①再取一个相同的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水量相同,温度为 T1的冷水;

    ②然后向杯中倒入直至

    ③摇匀后测出此时保温杯中的水温 T3, , 若 , 则可以验证小华的结论是正确的。

    (4)、为了防止在开盖时被水蒸气烫伤,你认为下列开盖方法最安全的是( )。
    A、 B、 C、
  •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它反映了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的电子层排布规律,回答问题:

    (1)、元素周期表中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同一周期,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C、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D、同一族,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小科通过查阅本卷告知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P-31, Cl-35.5,K-39, Fe-56),根据元素周期表推测出硅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是( )。
    A、18 B、26 C、28 D、33
    (3)、第8号元素与第11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4)、已知1个C-12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1个Z 原子的质量为b千克,则Z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12ba千克 B、12ba C、12ab千克 D、12ab
  • 3、一次物理课上,老师拿出了4个表面涂着相同颜色漆的大小不同的实心正方体金属块(上面分别标着1、2、3、4四个数字,漆的质量、体积都忽略不计),老师告诉大家画中两个是铁块,另两个是铜块 (ρ用>ρ铁),同学们测量了每个金属块的质量和体积后,老师在黑板上用描点法画图象,如图所示,刚刚描好对应的四个点,聪明的小阳就知道了哪两个是铜块哪两个是铁块。请你判断金属块3是 块,和金属块2是同样材料做的是金属块 

  • 4、某物质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为NaNOₓ;已知该化合物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 16, 请计算:
    (1)、 NaNOₓ由  种元素组成。
    (2)、x=;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该物质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至0.01%)。
  • 5、2024年10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永舫院士等团队研发出光电转化率高的钙钛矿-有机叠层太阳能电池。

    (1)、钙钛矿的主要成分是CaTiO3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2)、图为简易的元素周期表,则钛元素大概位于  (填“A”或“B”) 区域。
    (3)、钛-46,钛-47,钛-48是三种不同的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 )。
    A、只有钛-46占位置 B、占三个不同的位置 C、同占一个位置
  • 6、如图是铺在青藏铁路冻士区路基两侧的“热棒”示意图。为了防止路基冻土熔化,使用它能对路基进行主动 (选填“升温”或“降温”)。热棒的工作原理是: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氨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变成气态氨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散热,气态氨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又沉入了棒底。

  • 7、有一个塑料矿泉水瓶,上面标有“600mL”的字样,某同学用天平测得其总质量为616g。他喝完后测得空瓶的质量为10g。
    (1)、 此矿泉水的密度为  kg/m3
    (2)、若此同学喝掉16的矿泉水后,则剩下的矿泉水和瓶的总质量为g。
    (3)、若在瓶中放入400g水和194g的酒精,刚好装满,则此混合溶液的密度为 g/cm3
  • 8、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下图中O”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各图示表示化合物的是;表示混合物的是。(均填序号)

  • 9、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其中物质(选填“甲”、“乙”)是晶体,它的熔点是℃,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状态。

  • 10、将相应序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常温下碳酸氢铵是一种固体②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③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④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以上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11、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 氦气:   。
    (3)、2个碳酸根离子: 
    (4)、 硝酸铵: 
  • 12、杨梅口感酸甜,营养丰富。小孙同学发现校园里有一棵杨梅树,树上挂满了一个个小杨梅。于是他搜集了很多资料,做了如下记录:

    资料一:杨梅树是雌雄异株植物,即雄性植株只开雄花,雌性植株只开雌花。只有在开花的时候才能分辨出是雌花还是雄花。杨梅的花期在4月份左右,果期在6~7月。

    资料二:杨梅树一般通过图乙方式进行繁殖。过程如下:①在进入盛果期的丰产杨梅树上剪取一段生长健壮的枝条,最好是树冠中上部且生长在外围的1~2年生枝条,将枝条修剪成为6~7厘米的接穗。②准备砧木:砧木一般是选用野生播种的杨梅苗或者是自播种树苗,一般是用种子播种,已经培养了2~3年的优质杨梅苗。这样更有利于成活。

    根据资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搜集到的资料一分析判断杨梅是 (填“自花传粉”或“异花传粉”)植物;杨梅花的花粉多而轻,属于风媒花。
    (2)、小孙计划种植1株雄性杨梅树和1株雌性杨梅树,查阅当地4-5月旗帜飘扬方向多为图乙中所示方向。图乙A、B两处为种植杨梅树的位置。请你根据风向,判断雌性杨梅树应种植在 处较合适(选填“A”或“B”)。
  • 13、草本植物酸浆的果实外面包裹着片发有为质是市场上常见的水果———“姑娘儿”。如图为是从开花到结果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利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萼片的外表皮有保卫细胞围成的气孔;萼片的横切面两层表皮细胞之间有排列疏松的细胞群,其细胞内具有叶绿体,同时在横切面内还观察到输导组织。根据招以上特点分析,萼片最接近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2)、花蕾期开始,萼片中细胞数量没有增加。因此,萼片迅速膨大、顶端合拢的现象是细胞的结果。
  • 14、小玲在嘉陵江边捡到一块会吸水的小石块(吸水后体积不变),回到家她想测一下石头的密度。她先用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是60g,再把它放到一个容积是370mL的容器里,然后缓慢地往容器里加水,直到水面刚好到达瓶口,一共加入了0.34kg的水,最后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将表面的水擦拭干,再测出它此时的质量是70g,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
    A、2.0×103kg/m3 B、1.5×103kg/m3 C、1.3×103kg/m3 D、4.0×103kg/m3
  • 15、某同学根据表中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得出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 /gcm-3

    物质

    密度 /gcm-3

    蜂蜜

    1.4

    0.9

    酒精

    0.8

    2.7

    水银

    13.6

    8.9

    A、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B、把50g酒精倒掉一半,剩余酒精的密度仍为0.8g/cm3 C、蜂蜜和酒精混合后液体密度为2.2g/cm3 D、铝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所以铝的质量比铜小
  • 16、图示为某矿石样品中的各元素质量分数的模型。由此可推断出该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

    A、NaCl B、SiO2 C、Fe2O3 D、Al2O3
  • 17、“晒纸”是将刚生产的湿纸,通过自然蒸发使纸张变干。北面背阳,若无风情况下在杭州为了更快完成晒纸工序,下列晾晒方式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 18、实验测得某硫酸铵[(NH4)2SO4]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其中可能混入了下列哪种物质( )
    A、NH4HCO3 B、CO(NH2)2 C、NH4Cl D、NH4NO3
  • 19、“浙江丽水,养生福地”,丽水白云山更是因其负氧离子(O22-)浓度高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O22-和O2一定不同的是( )
    A、质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原子数
  • 20、东晋葛洪在《抱补子》中记载“丹砂(HgS)烧之成水银”,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表示的微观意义是2个氧原子 B、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中涉及1种单质和3种化合物
上一页 610 611 612 613 6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