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小明发现,每天晚上7时至9时,小区处于用电高峰期时,家中的电灯相对暗些;而晚上11时以后,过了用电高峰期,电灯又会变得亮一些。这是为什么呢?爸爸提示:“不同时段,电路中使用的用电器数量不同,其总电阻也不同。可以把某一时段小区内正在使用的所有家用电器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小灯泡来模拟。通过比较小灯泡两端电压(相当于家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的变化,你就能知道原因了。”于是,小明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在下表中。记录数据后发现小灯泡突然熄灭,电压表指针指在“3V”刻度线处。
②查明故障并分别换上两个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后继续实验,把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③计算小灯泡的电功率和电阻值,并记录在下表中。
小灯泡
电压/伏
电流/安
电功率/瓦
电阻/欧
2.40
0.43
1.03
5.58
2.60
0.33
0.86
7.88
L3
2.75
0.26
0.72
10.58
数据分析:每次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都小于电源电压,说明实验中的导线等其他元件也有电阻,会“分走”一部分电压。
反思解释:
(1)、实验中小灯泡突然熄灭,可能是发生了(填“短路”或“断路”)。(2)、过了用电高峰期,家中的电灯功率变大,亮度增加,其原因是。(3)、在输电线路中,为了减少电能的损耗,应尽量选择( )的导线。(填字母)A、长而细 B、长而粗 C、短而粗 D、短而细 -
2、小金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研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与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之间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恒为3伏,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3欧,滑动变阻器R1上标有“2A 5Ω”的字样。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电流表示数/安
0.38
0.43
0.50
0.60
0.75
①
电压表示数/伏
1.86
1.71
1.50
1.20
0.75
0.00
变阻器电功率/瓦
0.71
0.74
0.75
0.72
0.56
0.00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2)、表中第6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表中数据①是。(3)、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此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随着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规律是。 -
3、某科学小组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了研究。装置如图所示,两只烧瓶内装满煤油,瓶塞上各插一根玻璃管,瓶内各装一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R甲和 Rz。
猜想一:电热跟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电热越多。
猜想二:电热跟导体的电阻大小有关,电阻越大,电热越多。
为了验证猜想一,小组成员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①将电阻丝R甲和 Rz 串联在电路中,标出两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读数I1 , 经过一段时间后标出两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
②当两根玻璃管中的液面降到原来的高度后,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闭合开关,记下电流表的读数I2 , 经过相同时间后标出两根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经常会采用转换或放大的思想。为了比较电热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实验中体现这些思想的设计有。(写出一条即可)(2)、为了验证猜想一,必须比较同一个烧瓶中前后两次实验玻璃管内液面上升的高度,原因是。(3)、科学研究倡导有依据的猜想,请说出生活中支持猜想二的实例:。 (写出一个即可) -
4、小金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伏,电源电压恒定。(1)、依据图甲,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电路连接完整。(2)、小金正确连接实物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灯泡两端的电压为伏。接下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填“A”或“B”)端移动,直至小灯泡正常发光。
-
5、除H2、CO能还原氧化铜外,CH4及其他一些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也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如:加热时,CH4能与CuO反应生成 Cu、CO2和] 某拓展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对有关气体问题进行探究。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Ⅰ】对已知气体性质的探究。
(1)、利用CH4 气体,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填序号)①A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
②B装置中固体由白色变蓝色
③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
【探究Ⅱ】对气体组成的探究
(2)、气体X可能由H2、CH4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同学们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对其组成进行探究。①C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可证明气体X中含有。
②根据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蓝色的现象,得出气体X中含有 H2的结论,请对此结论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探究Ⅲ】对未知气体的探究。
(3)、使某火箭燃料X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观察到A装置中的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B装置中的固体由白色变为蓝色;C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中导出的气体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已知燃料X是由2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根据现象及信息推断,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氢氧化钠、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小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等分为两份。
②往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③往另一份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 , 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②推测原样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2)、原样品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
7、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实现如图所示的转化的是( )
选项
甲
乙
A.
稀硫酸
B.
NaOH溶液
C.
稀盐酸
溶液
D.
稀硫酸
溶液
A、A B、B C、C D、D -
8、科学兴趣小组进行物质间转化的接龙比赛,其比赛规则如下:从同一物质开始进行转化,接龙物质不能重复,且必须含有指定元素,以转化路径长且正确者为比赛胜者。某场比赛的过程记录如下(“→”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指定元素:钡元素 起始物质:BaO
下列方案中能获胜的是( )
A、 B、 C、 D、4 -
9、小明利用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反应制取硫酸亚铁,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资料: ②硫酸亚铁容易被氧化为硫酸铁等物质。
(1)、配制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克。(2)、写出该流程中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资料①除外):。(3)、稀硫酸与生锈的铁屑充分反应后,要确保铁有少量剩余,其目的是。 -
10、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 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测定空气中( 体积大致所占比例
用铁丝代替红磷做实验
C.
证明 能与水反应
将 通入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
D.
除去氧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A、A B、B C、C D、D -
11、比较、归纳是科学学习中的常用方法。若下列物质转化都由一步反应实现:2 , 则( )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复分解反应 B、三种转化都必须加入盐酸才能实现 C、②只能由酸与碱反应实现 D、三种转化的生成物中都有水
-
12、某固体由 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 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 B、 C、 D、 -
13、科学兴趣小组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时发现:将R 放入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同时生成+2价的盐;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其方案不可行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方案
A.
Cu粉
Zn粉
加入足量的( 溶液后过滤、洗涤、干燥
B.
CO气体
气体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干燥
C.
NaCl固体
固体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蒸发
D.
固体
固体
加水溶解并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后蒸发溶液
A、A B、B C、C D、D -
15、在“A+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A、HCl和 NaOH B、CO2和NaOH C、H2SO4和Fe2O3 D、H2SO4和BaCl2
-
16、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直接制得CuCl2的是( )A、氢氧化铜与稀盐酸 B、氧化铜与稀盐酸 C、铜与稀盐酸 D、碳酸铜与稀盐酸
-
17、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鉴别棉花和羊毛 B、用湿润的 pH试纸测白醋的 pH C、用水鉴别NH4NO3、NaOH、NaCl三种固体 D、按溶解、过滤、蒸发的主要操作顺序分离CaCl2和的固体混合物
-
18、金属防腐是科学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某校学习小组以“铁的腐蚀”
为项目进行如下研究。
【认识铁的腐蚀】
(1)、下列环境中的铁制品最容易生锈的是()。(填字母)A、未擦干的铁锅 B、涂油漆的栏杆 C、盛水的不锈钢水杯(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探究铁的腐蚀】
(3)、该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起始时量筒内水面处于50毫升刻度处,之后水面缓慢上升。静置几天后,水面最终处于(填“40”或“10”)毫升刻度附近,原因是。【拓展探究】
(4)、小强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铁钉用砂纸打磨,称其质量,按如图乙所示组装装置,放置3天,再取出铁钉称量。在不同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得到铁钉质量增加情况如下表所示。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铁钉质量增加值/克
0.02
0.04
0.08
0.16
0.18
0.18
0.18
小强同学的实验是探究因素对铁钉腐蚀快慢的影响,结论是。
(5)、有同学认为小强的实验未能真实反映50℃以后铁钉腐蚀的快慢,理由是50℃以后铁钉质量没有发生变化。请分析铁钉质量没有变化的原因:;改进实验方案以证明你的分析:。 -
19、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金属,其部分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下表所示。根据表格信息推测其用途,错误的是( )
熔点
2500℃
密度
3克/立方厘米
强度
与钢相似
导电性
良好
导热性
良好
抗腐蚀性
优异
A、用于焊接金属 B、制造航天飞机 C、制外科手术刀 D、用于通信设备 -
20、 O2和Cl2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与甲烷反应。已知氧气与甲烷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由此推断氯气与甲烷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 )A、C和 HCl B、CH2Cl2和 HCl C、CCl4和 HCl D、CCl4 和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