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甲站在以0.5米/秒的速度匀速上行的自动扶梯上,乙站在以0.7米/秒的速度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甲、乙两人质量相等,甲上行过程中动能(填“增加”“不变”或“减少”)。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该时刻甲的重力势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下同)乙的重力势能,甲的机械能乙的机械能。

  • 2、小夏推箱子时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最终箱子被推出去后又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对上述过程中涉及的科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因为箱子没动,所以小夏没有对箱子施加力的作用 B、图乙:因为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推力,所以小夏没推动箱子 C、图乙:因为小夏对箱子施加了力,所以小夏对箱子做了功 D、图丙:小夏对箱子做的功小于推力与箱子移动距离的乘积
  • 3、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甲、乙两图装置相同,分别是同一小球先后从A、B两处由静止滚下,钻入纸盒内并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

    (1)、纸盒被推得越远,小球对纸盒越多,表明小球的动能越大。
    (2)、对比甲、乙两图可知,小球的动能与有关。
    (3)、若要验证动能大小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需要添加的器材是
  • 4、青少年在安静思考问题时,心脏推动血液流动的功率约为1.5瓦,若你写作业2小时,心脏做功约为焦,用这些功可以让一个质量为50千克的物体匀速升高米。(g取10牛/千克)
  • 5、如图所示,木块以一定的速度滑过A、B点,到达C 点时滑出并下落至D点。A和B、C和D之间的垂直距离均为h。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则下列对木块在运动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D点与A 点相比,动能增加,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B、A点到C 点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C 点到D 点减少的重力势能 C、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A 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C点的动能 D、B点的动能可能等于D 点的动能,但一定大于A 点的动能
  • 6、如图所示为用于锻炼身体的体育器材——跑步机。人在跑步机上可以实现快走或跑步动作,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下列关于人在跑步机上跑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对跑步机做功 B、人没有对跑步机做功 C、人体消耗的能量一部分转化为跑步机的热能 D、脚底与跑步机之间有摩擦作用
  • 7、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工人用力F 把重100牛的物体以0.2米/秒的速度匀速提升6米。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这一过程中(   )

    A、拉力F 的大小为50牛 B、绳子自由端的速度为0.4米/秒 C、拉力F 所做的功为600焦 D、拉力F 的功率为10瓦
  • 8、滑板是一项深受青少年喜欢的体育运动。如图所示为 U 形滑台和运动员姿势的简化示意图。运动员在滑台 A 处由静止自由下滑,不计滑台摩擦和空气阻力,仅依靠滑行过程中运动员姿势的自然变化(不用力),最有可能滑到滑台C处的是(   )

    A、 B、 C、 D、
  • 9、有一种运动叫蹦极,如图所示为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的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系住运动员,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在A 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B点处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的拉力相等,C点是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从O点到C 点的运动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 )

    A、从O点至C点,运动员的速度一直减小 B、从O点到A 点,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守恒;从A 点到C点,机械能守恒 C、从O点到A点,运动员的速度增大;从A 点到C 点,运动员的速度减小 D、从O点到B点,运动员的速度增大;从B 点到C点,运动员的速度减小
  • 10、立定跳远时的分解动作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运动员(   )

    A、上升时,动能减小,势能减小 B、上升时,动能增大,势能增大 C、下落时,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D、下落时,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 11、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王自行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的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上。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的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填“注水”或“抽水”)。

  • 12、小明用手机给一盆花拍照,发现手机镜头过于靠近拍摄对象时(如图所示)无法正常对焦,拍出的照片模糊,此时像成在感光器(相当于光屏)(填“前”或“后”)。小明发现将(填“凸”或“凹”)透镜紧靠在手机镜头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理解了手机微距镜头的工作原理。

  • 13、小张同学表演了一个科学小魔术“箭头反向了”,如图所示为他的魔术表演过程示意图。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该现象产生的原理。

  • 14、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成像规律实验,记录了光屏上成清晰像时的四组数据(见下表),其中明显错误的一组是(   )

    选项

    A.

    B.

    C.

    D.

    物距/厘米

    10

    15

    20

    30

    像距/厘米

    40

    30

    20

    15

    A、A B、B C、C D、D
  • 15、如图所示为游客在公园观赏金鱼的场景。游客能看到水中的金鱼是因为眼睛接收到金鱼反射出来的光。金鱼反射出来的光进入人眼的路径是(   )

    A、 B、 C、 D、
  • 16、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因此纸片上的光斑没有达到最小、最亮,在这样的情况下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 17、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下列对四个角的大小关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α1>γ1 B、α2>γ2 C、α1=α2 D、γ1=γ2
  • 18、如图所示为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19、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入容器中,在O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中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后向右移动 D、仍在原位置
  • 20、同学们学习“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是否成正比呢?

    【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

    1

    2

    3

    4

    入射角

     20°

     40°

     60°

     80°

    折射角

     13°

     

     35°

     41°

    【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上一页 547 548 549 550 5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