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在卸货点用水平方向的推力把箱子推到D处(图甲)。在B处遇到方方,方方迅速取下小箱子,小明调整了推力,继续将大箱子推到D处。AD段推力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大箱子底面积为( 0.5m2, , 质量为20kg,小箱子质量为5kg。

    (1)、AB段大箱子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帕?
    (2)、BC段大箱子对地面的压强与AB段相比要
  • 2、有一足够大的水池,在其水平池底中竖直放置一段圆木,如图所示。圆木可近似看作一个圆柱体,底面积( 0.8m2,高5m,密度 700kg/m3未向水池内注水时,圆木对池底的压力和压强分别是多少 ?g=10N/kg

  • 3、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这是中国航天领域的里程碑事件。“祝融号”从着陆平台上驶下,已知火星车质量为240kg,共有6个车轮,若其每个车轮与火星表面的接触面积约为4 4.0×103m2,求“祝融号”对火星水平平整表面的压强。(已知g火星=3.76 N/ kg)
  • 4、缙云烧饼名扬海内外。如图是烧饼制作从揉团到压扁的过程,则面团变成面饼后对桌面的(    )

    A、压力变小 B、压力变大 C、压强变小 D、压强变大
  • 5、日常生活生产中,常常根据需要考虑受力面上的压强大小。下列事例中能增大压强的是(     )
    A、坦克通过履带与地面接触 B、单钢轮压路机有较重的前轮 C、滑雪板与雪地接触面积较大 D、背包用较宽的背带
  • 6、小婷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在U形管接头处加装了一个“三通接头”,如图甲所示。

    (1)、U形管与探头连接时,阀门K应处于(选填“打开”或“关闭”)状态,以确保U形管内的水面相平。
    (2)、比较图乙与两图,可得出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比较图丙与丁两图,还可初步得出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若需通过图丁和戊对比得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将图戊中的探头向移动适当的距离;移动探头后,观察到U形管水面高度差为Δh,此时探头受到盐水的压强为p盐,小婷取出探头放回水中,当U形管水面高度差再次为Δh时,测出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为0.2m,则p盐= Pa。
    (4)、小婷发现探头所处深度较浅时,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不明显,可将U形管中的水换成密度更的液体以方便读数;探究过程中,保持探头所处深度不变,将U形管逐渐向后倾斜,偏离竖直方向,U形管中两液面所对刻度线间的距离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7、小莉在“悟理创新实验”社团活动中,看见如图甲所示的双探头压强计,该装置一次测量可采集多个数据,这激起了她探究液体压强的兴趣。

    (1)、U形管A、B中装入同种液体,小莉用手轻压探头C、D处橡皮膜到一定程度,U形管两侧液面都出现了明显高度差且保持稳定,说明压强计(选填“漏气”或“不漏气”)。
    (2)、如图甲,小莉先在装水的容器中进行实验,然后换用密度大于水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如表:

    序号

    液体种类

    探头C深度 ho/ cm

    高度差Δhʌ/格

    探头D深度hɒ/ cm

    高度差ΔhB/格

    1

    3

    6

    5

    10

    2

    4

    8

    6

    12

    3

    硫酸铜溶液

    3

    9

    5

    15

    4

    硫酸铜溶液

    4

    12

    6

    18

    ①分析表中(填序号)两次数据可知: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②分析表中1、3(或2、4)数据可知:深度相同时,液体越大,压强越大。

    (3)、小莉受双探头压强计原理的启发制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器材(细金属管与浮筒相通),她将浮筒漂浮在水中后再使其竖直向下移动,感受到细金属管对手的作用力越来越大;将浮筒竖直浸没于水中后,仔细观察可发现其下表面橡皮膜形变更明显,其原因是
  • 8、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枢纽工程——我国白鹤滩水电站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按设计,水电站总库容206.27亿m3 , 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89m,顶宽13m,最大底宽72m。水电站左岸、右岸地下厂房共有16台水轮发电机组。建成后具有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拦沙、改善下游航运条件和发展库区通航等综合效益。从水对坝体的压强角度说明水电站混凝土双曲拱坝筑成“上窄下宽”的好处。

     

  • 9、小科用如图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1)、图中金属盒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为cm。
    (2)、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时,为确保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水和____(填字母)进行对比实验。
    A、密度为1.06g/cm3的盐水 B、密度为1.53 g/cm3的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溶液
  • 10、小京利用同一个微小压强计等器材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是否有关,进行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液体内部的压强是通过微小压强计中来反映的。
    (2)、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有关;乙、丙两图所示的实验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有关。
  • 11、高压锅是生活中一种密闭的加热容器,锅盖中央有一出气孔,孔上盖有限压阀,当锅内气压达到限定值时,限压阀被顶起放出部分气体,从而实现对锅内气体压强的控制。已知高压锅盖上出气孔的横截面积为 12mm2, , 限压阀的质量为84g。当地大气压的值取 1.0×105Pa,请回答问题:

    (1)、高压锅是根据的原理设计工作的。
    (2)、使用高压锅时锅内气体最大压强是(写出计算过程)。
    (3)、对照图乙判断:用该高压锅烧水,水温最高可以达到℃。
  • 12、学校科技节开展水火箭比赛,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占总体积比例、瓶内气压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除上述因素外,为研究水火箭射程与瓶内液体质量的关系,某兴趣小组通过只改变液体的密度来改变其质量,并用图甲装置和有关测量工具进行如下实验。①取一可乐瓶作为水火箭内胆,瓶内装入体积为V

    的水,将其放置在已固定好的发射架上。②用打气筒给水火箭打气,当瓶内气压为p时,打开开关发射。③测出水火箭的射程,多次实验取平均值。④用食盐和水配制A、B、C三种密度不同的溶液,均量取体积为V的溶液替换水,重复上述步骤①②③。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实验中用于测量水火箭射程的工具是
    (2)、一定温度下,用足量的食盐和水配制溶液,若观察到 , 则溶液密度达到最大。
    (3)、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4)、某同学认为本实验用相同装置,只用水进行实验,通过改变水的体积来改变质量更方便。从控制变量的角度判断该同学的观点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13、在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某同学利用带拉环的吸盘、固定在墙上的平面镜、水、刻度尺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具体实验步骤是:①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吸盘平面面积10cm2;②用弹簧秤测出吸盘自身的重力0.5N;③将吸盘沾水润湿后,压在平面镜上,排进吸盘内空气;④用弹簧秤水平拉动吸盘,直至恰好脱落,读出此时弹簧秤示数95N;⑤记录整理数据;⑥算出大气压的值,分析实验结论。实验装置如图甲。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上述实验步骤中,多余的一步是(填序号)。
    (2)、将吸盘沾水润湿的目的是
    (3)、若乙装置活塞与注射器筒内壁间的摩擦力为4N,小刚用14N拉力慢慢拉动注射器。该注射器有刻度的部分长度为10cm,注射器容积为10mL,则该地的大气压为
  • 14、央视“大风车”栏目常介绍科普知识,其中介绍了“天气预报瓶”的创意新品(如图所示),a为玻璃管,与大气相通,b为密闭的玻璃球,a与b下部连通,内装有红墨水。小科仿制了一个,发现比较灵验,当a管液面明显上升时,往往为阴雨天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管液面上升时,显示大气压增大 B、a管和b管液面相平时,瓶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C、“天气预报瓶”利用天气与大气压的关系进行预报 D、b球内装有较多红墨水,可减小瓶内温度变化造成的干扰
  • 15、下列事例中不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    )
    A、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 B、用注射器吸取药液 C、水往低处流 D、吸盘式挂钩能紧贴在墙壁上
  • 16、如图所示,将重10N的长方体木块A放入水平放置的盛水容器中静止时,有1/3的体积露出水面,木块A受到的浮力是牛。若在木块A上放另一物块B,使木块A刚好全部压入水中,若所加物块B的体积是木块A的1/3,则物块B的密度与木块A的密度之比是.

  • 17、如图所示,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弹簧测力计和量筒研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多少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铁块浸没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铁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N

    水的体积/cm3

    水和铁块的总体积/cm3

    排开水的体积/cm3

    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N

          

    ①在量筒中加入水,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的刻度。

    ②把系有细线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出铁块的重力。

    ③把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盛有水的量筒里,再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④读出量筒内水面位置升高后的刻度。

    ⑤计算铁块排开水的体积,求出铁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

    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设计的表格中缺少一项,该项是____。

    补充完整后,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实验后,该组同学进行了反思:

    (1)、量筒中不能加入太多的水,否则无法直接测出 , 从而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2)、通过以上实验得出结论不可靠,理由是____。
    A、没有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B、没有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 C、没有进行物体部分浸入水中时的实验
  • 18、小科通过研究得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的结论,下列四组实验可以证明“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的是( )

    ①测力计上挂着浸在水中的铁块,让铁块慢慢下移,在铁块浸没前测力计示数逐渐变小

    ②测力计上挂着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让铁块再下移一段距离,测力计示数不变

    ③将两块相同的木块以横、竖不同的姿态放入水中,它们均漂浮在水面上

    ④将质量相同、形状各异的实心物体放入水中,它们均漂浮在水面上

    A、只有②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9、如图所示,装有金鱼和水的塑料袋受到的总重力为20N。某同学将扎紧袋口的塑料袋放入水中,发现它漂浮在水面上,则该塑料袋排开水的体积为m3

  • 20、取一根内部横截面积为1cm2的直筒形塑料管,在底部扎上橡皮膜后,称得质量为2g。向管内倒入10g液体,再将它放入水中。放手后,观察到橡皮膜恰好变平,如图所示。

    (1)、水对塑料管底部橡皮膜产生的压强大小为
    (2)、装有液体的塑料管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上一页 453 454 455 456 4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