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4年2月开始中国铁建提速建设常泰长江大桥如图甲。这将是长江上首座集高速公路、城际铁路、一级公路的“三位一体”过江通道,桥全长约10km。其中主桥约1200m。上层为设计时速100km/h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一级公路和城际铁路。

    (1)一辆货车总重10吨,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总重力的0.15倍,且以设计时速匀速通过该桥主桥,则该车受到的牵引力是多大,共需要多少秒?

    (2)若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驶入大桥,假设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经15s行驶0.315km后,然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用15s,求在这30s整个过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是m/s

  • 2、如图所示为“顶针”,是民间常用的缝纫用品,一般为铁质或铜制,套在手指上,能顶着针尾,手指发力来穿透衣物。小云发现妈妈的缝纫盒里也有一个顶针,刚学完密度知识的小云设计了两个不同的方案鉴定顶针的材料,查阅完资料得知ρ=8.9×103kg/m3ρ=7.8×103kg/m3

    方案一: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实验操作如下:

    ①小云将顶针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②再将顶针放入倾斜的装满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用量筒测出小烧杯中溢出的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顶针大于量筒口)

    方案二:利用电子秤测量,实验操作如下:

    ①给烧杯中装入适量水,按电子秤清零键,如图a。

    ②用细线悬挂顶针,慢慢放入烧杯的水中,不接触烧杯底部,如图b,此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1

    ③慢慢松开细线,使顶针沉底,如图c,此时电子秤的示数为m2

    (1)、用顶针套在手指上推针的目的是通过减小对手指的压强;
    (2)、方案一中测量的顶针的质量为 , 该顶针的原材料为。方案二中测出顶针的密度ρ=(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水的密度为ρ);
    (3)、你认为(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的测量方法更精确,理由是:
  • 3、在研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有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往装置中加水,当水位从容器体积13处升高至23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结论。小明觉得在加水的过程中,水的质量也会增加,干扰结论判断。于是他采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对该结论进行深入探究,以下是他的实验步骤:

    ①将自制塑料膜均匀铺在电子秤的秤面上,打开电子秤进行调零。

    ②用烧杯往容器内倒水,水要达到一定深度。

    ③调节自制角度调节器,改变侧板的倾斜角度,观察记录电子秤的示数以及水面高度。

    (1)、图甲实验中,随着水位的增加能观察的实验现象是:
    (2)、图乙实验中,能利用电子秤的示数反映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大小的依据是:
    (3)、小明通过实验证明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和液体密度有关。请你写出用装置乙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关系的简要操作:
  • 4、“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经过如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用字母表示)。
    A.
    B.
    C.
    (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点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3)、“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们基于实验事实并加以合理的逻辑分析的而获得的,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 5、如图甲所示,小明依据课本的实验方案测量本地的大气压值。所用一次性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2mL。

       

    (1)步骤一: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底端,这样做的目的是 , 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步骤二:如图所示安装好器材,水平向右缓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

    步骤三: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00cm;

    步骤四:算出大气压强的值Pa;

    (2)为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小明利用自家汽车里的“胎压计”测量实际的大气压,示数如图乙所示,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小明认为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A.弹簧测力计的自重对实验有影响

    B.注射器中有空气未排尽

    C.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有摩擦

    D.注射器漏气

  • 6、擦窗机器人的质量为2千克,它的“腹部”有吸盘;如图,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

    (1)擦窗机器人工作时,主机内部的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而“吸附”在玻璃上;

    (2)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则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机器人沿着水平匀速向左擦窗,此时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为

  • 7、小明自制了一支密度计,将其分别放入盛有液体密度为ρ和ρ的甲、乙两个容器中,静止时如图所示,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FF;从观察到的现象判断:ρρ(均选填“>”、“<”或“=”)。

  • 8、质地均匀的长方体重10N,如图所示放在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0.01m2 , 则它对桌面的压强p1Pa;用水平力F1向右缓慢推动物体,使其一小部分露出桌面,在推动物体的过程中,物体对桌面的压强(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 9、一物体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时,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时,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 , 两次运动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 , 则F1F2(选填“<”、“=”或“>”,下同),v1v2

  • 10、赛龙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每年的端午节横店影视城都会举办端午龙舟赛。如图所示是龙舟赛的精彩情景。

    (1)、坐在龙舟最前面的是指挥者,他相对于龙舟来说是(填“运动”或“静止”)的。
    (2)、队员通过向后划桨使龙舟加速向前做直线运动,此时龙舟受力(填“平衡”或“不平衡”)。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11、如图所示,有一个盛水玻璃容器,水中浮着一个倒立的玻璃杯,杯中封有部分空气,处于图示的静止状态,当小管中水位发生变化时,关于玻璃杯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往小管中加水,玻璃杯将向上运动 B、往小管中加水,玻璃杯仍然保持静止状态 C、打开阀门,小管中水位下降,玻璃杯将向上运动 D、不管小管中水位升还是降,玻璃杯永远保持静止
  • 12、小科用刻度尺、塑料碗、大烧杯(底面积为S)等器材测量金属球的体积和质量,他先在烧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1;将金属球放在塑料碗中,放入球后的状态如图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2;将塑料碗中的金属球轻放入烧杯中,如图丙所示,测出此时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3。则该金属球的密度为(  )

    A、h2h1ρh3h1 B、h3h1ρh2h1 C、h2h1ρh2h3 D、h3h1ρh2h3
  • 13、2024年1月9日,客场作战的福建女排在先输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以3∶1击败辽宁女排,取得了与山东队争夺联赛第五名的资格。如图所示,这是女排运动员正在扣球的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力扣球时,排球的运动速度加快,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B、手对排球的作用力和排球对手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排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排球离开运动员后还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排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 14、我国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科学原理,如古代人民就能充分利用空气流动原理设计建筑、制作工艺品等;传统建筑“冷巷”是相邻两屋之间狭窄的露天通道;当风快速穿过“冷巷”时,两侧屋内的空气就会向“冷巷”内流动(如图),这是因为风快速穿过“冷巷”时(  )

    A、流速变小,压强减小 B、流速变小,压强增大 C、流速变大,压强减小 D、流速变大,压强增大
  • 15、如图所示,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串连在一起(不计测力计和绳的自重),小科用100N的水平拉力拉测力计B,此时A、B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

    A、200N;100N B、100N;100N C、100N;200N D、200N;200N
  • 16、如图所示容器中装的是水。当阀门a和阀门b打开后,水不流动时观察到的现象为(  )

    A、左管中水面最高 B、右管中水面最高 C、中间容器中水面最高 D、中间容器和左、右管中的水面一样高
  • 17、如图所示的各种措施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切果器的刀片很薄 B、滑雪板的面积宽大 C、骆驼的脚掌宽大 D、大货车有很多车轮
  • 18、如图所示,打弹弓是很多男孩子年幼时的游戏,下列情景中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描述,其中一个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

    A、瞄准时,手的拉力把橡皮筋拉长 B、松手后,橡皮筋的弹力把石块射出 C、飞行中,重力让石块划出一道弧线 D、中靶时,靶把石块弹开
  • 19、在下列做法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是(  )
    A、三级跳远要助跑 B、用盆泼水 C、用石头打水漂 D、行车时保持车距
  • 20、我校在10月23日举行了关中第47届运动会,深受全校学生的喜爱。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预备!开始!”随着发令枪声响起,运动员们迅速起跑。运动员听到枪声立即起跑,这一反射活动属于(选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在起跑等待阶段运动员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心跳加快等生理反应,这些生理反应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填激素名称)分泌增多引起的,这一生理过程的调节是由调节和激素调节相互协同完成的;
    (2)、运动会期间各种零食、饮料刺激着同学们的味蕾,给同学们增添了不少乐趣,其中可乐也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在可乐瓶瓶盖打开时我们可以观察到可乐中出现大量气泡,这一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气压的减小而(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运动会开幕式中氢气球也是全场的一大亮点。若氢气球的总重力为0.28N , 体积是0.2m3 , 当氢气球用细绳系着静止在空中时,细绳对氢气球的拉力是多少?(空气密度ρ=1.29kg/m3
上一页 284 285 286 287 28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