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浮力是大家熟悉的科学概念。下列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A、在海洋中行驶的“福建号”航母
B、飘浮在空中的“极目一号”浮空艇
C、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六号”
D、“沉在”海底的沉船
-
2、【情境·问题】王亚平等3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他们在微重力环境中演示了“浮力消失”的趣味实验。地球上的同学将一个乒乓球按压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迅速上浮最终静止,如图甲;王亚平用相同的乒乓球做了该实验,静止后如图乙。(1)、问:用外力将乒乓球压入水中后撤去外力,为什么地球上的乒乓球会迅速上浮直至漂浮,而太空中的乒乓球却保持不动?(2)、【温故·过关】
活动1:根据图中的几个实验现象,梳理“浮力”知识点。
浮力:
①浮力是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托的力。
②浮力产生的原因: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例,由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随着深度增加液体压强会变 , 但物体的侧面受到的压力相互抵消,而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 , 两个压力的差值即表现为浮力,可表示为 。
③浮力的方向 , 作用点在 , 施力物体是。
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G,读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则 。
(3)、活动2:为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其中实验器材有细线、圆柱体、不规则体(和圆柱体等体积)、烧杯、弹簧测力计、水、浓盐水等,实验操作如图所示。①如图甲探究浮力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控制各变量,改变。
②如图乙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控制各变量,改变。
③如图丙探究浮力与的关系:控制各变量,改变液体的密度。
④如图丁探究浮力与的关系:控制各变量,改变物体的形状。
⑤实验结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和无关。和越小,所受浮力越小。
(4)、活动3: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可用“实验探究”与“理论探究”两种方式进行研究。【实验探究】通过下列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①实验步骤:
Ⅰ.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石块和空的小烧杯的重力,记为G石和G标。
Ⅱ.往溢水杯中加水,直至液面到达溢水口处。Ⅲ.将弹簧测力计下的石块缓缓地浸没于溢水杯中,待小烧杯接完水后,读出 , 记为F1。
Ⅳ.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接完水后的小烧杯与水的总重力,记为F2。
Ⅴ.算出石块受到的浮力 , 排开水的重力 。
Ⅵ.重复实验。实验结果:F浮=G排水。
②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过程中,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是通过测得溢出水的重力来测定的,这里使用了法。
【理论探究】第一步:建立模型,选取浸没在液体(密度为ρ液)中的立方体(边长为a)进行研究,如右图所示。第二步:理论推导,利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推导阿基米德原理。请你写出推导过程。[提示:推导过程中所用物理量需要设定(可在右图中标出)]
-
3、用高压锅煮粥,熄灭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阀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B、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 C、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还会长时间沸腾 D、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打开锅盖后气压比原来低,所以重新沸腾
-
4、取一只瓶口略比嘴巴大的瓶子,嘴巴对着瓶口吸气,瓶子会贴在嘴巴上。请解释这个现象。
-
5、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时,能使气压计示数变小的是( )A、把气压计从山顶拿到山脚 B、天气由晴转阴雨 C、季节从夏季转到冬季 D、把气压计从室内拿到室外
-
6、在活动2中,如图丁所示,测得玻璃管内水银面比水银槽内水银高76cm,能使这个高度差改变的做法是( )A、使玻璃管稍下降一点 B、把玻璃管稍稍往上提一提 C、将玻璃管稍微倾斜一点 D、把实验移到高山上去做
-
7、利用大气压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A、人的正常呼吸活动 B、人利用吸管喝饮料 C、利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 D、护士打针时,利用注射器吸取药液
-
8、【情境·问题】“吹不开”的乒乓球?小科做了个实验:在盘中倒入适量水,然后放入两个乒乓球,如图甲;利用吸管向两个乒乓球的中间吹气,如图乙。(1)、问:①小科用吸管向两个乒乓球“吹气”,说明小科体内有气体,有气体就存在。
②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向两个乒乓球的中间吹气,中间气流速度 , 气压减小,两球周边的较大,在其作用下两球向中间靠拢。
(2)、【温故·过关】活动1:实验与思考:
【实验一】瓶吞鸡蛋。将点燃的纸放进瓶中,过会再将鸡蛋放在瓶口,如图甲。
【实验二】拔河比赛。老师用两口锅制成“马德堡”半球,16名学生分两队上场拔河,无法将两口锅拉开,如图乙。老师“放气”,两口锅马上分离。
【实验三】覆杯实验。纸杯朝向各个方向,纸片不掉落,如图丙。回答问题,并结合实验现象、图片等信息梳理“大气压的存在”知识点。①图甲中,瓶吞鸡蛋的原理:点燃的纸放进瓶中燃烧,瓶内部分空气被加热后逃逸,瓶内气压变 , 瓶外大气压将鸡蛋“压”入瓶中。
②图乙中,同学们拉不开两口锅的原因是:两个半球合在一起后,进行了处理,让两口锅间几乎没有空气,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紧紧压在一起。“放气”后两口锅马上分离的原因是:锅内外气压。
③图丙中,覆杯实验中纸片没有掉落的原因是:将其牢牢“托住”。实验现象说明:大气压向都有。第1幅图中的杯子、纸片等处于静止状态,纸片受力(选填“是”或“否”)平衡。大气压的存在:
④大气压存在最有力的证明是半球实验,这个实验做了(选填“定性”或“定量”)证明。自然界中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很多,请举出2个例子:、。
⑤大气压的方向:向方向。大气压很大,人没有被压瘪,是因为人体内有 , 与外界大气压基本相等。
(3)、活动2: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测得了大气压的值。如图甲是一位实验员利用水银和长约1米的玻璃管测大气压强的实验装置,玻璃管的开口放在水银槽中,实验得到大气压可以顶起一定高度的水银。如图乙是玻璃管倾斜一定角度时测量的结果。如图丙是利用粗细不同的玻璃管测量得到的结果。如图丁是实验示意图。请结合图中的信息梳理“大气压的大小”知识点。大气压的大小:
①托里拆利实验(选填“定性”或“定量”)地测得了大气压的值。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顶起cm高的水银柱。与管子是否倾斜和粗细程度(选填“有”或“没有”)关系。
②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公式进行计算。 m=×105Pa=1标准大气压=mm汞柱。
③1个标准大气压可以顶起m高的“水柱”(列式计算)。
(4)、【归纳·知新】活动3:旅游、生活和实验思考:小科去西藏旅游,到达目的地后发现食品袋膨胀了,如图甲所示。高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上往下流动,天气晴朗,空气干燥;低压区中心的空气从下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如图乙所示。加热到沸腾的水,撤离酒精灯后不再沸腾,若用针筒抽出烧瓶中的气体,发现马上又重新沸腾了,如图丙所示。回答问题,并结合实验现象、图片等信息梳理“大气压强的变化”知识点。
问:①如图甲,食品袋膨胀一定是因为外界气压变。
②如图乙,空气总是从气压区流向气压区。所以压区中心的空气往上流动,天空多云,常形成阴雨天气。
③如图丙,用针筒抽气,烧瓶中的气压变 , 水的沸点随之 , 于是再次沸腾。
大气压强的变化:
④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不同高度处大气压是不同的,高度越高,大气压越。
⑤气压与天气的关系:晴(天),气压;雨(天),气压;冬(天),气压;夏(天),气压。
⑥气压的大小会影响液体的沸点: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会 , 反之相反。
-
9、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A、B放在水平桌面上,两容器中水的深度相等,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和p3 , 则pAPB;将压强计橡皮膜朝下分别放入两容器的底部,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分别为 和△hB , 多次实验发现 均小于 , 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10、现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将其下端蒙上橡皮膜。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不同情境中的形状变化。(1)、向管内缓缓注水,观察到橡皮膜向外凸。随着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将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动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当玻璃管移动到管内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时,橡皮膜的形状是 (选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试说明理由:。
-
11、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的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1)、为使实验现象明显,U形管中的液体选择(选填“有色”或“无色”)的更好。(2)、在图甲中,固定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多次改变探头朝向,这是为了探究在同种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向的压强大小关系。(3)、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压强。比较两图可知,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12、某学习小组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进行如下实验。(1)、图甲是U形管压强计,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金属盒上的橡皮膜选用的是(选填“易形变”或“不易形变”)的。(2)、如图乙,将压强计金属盒上的橡皮膜朝上,逐渐浸入至水中某一深度,压强计上反映的是橡皮膜(选填“上方”“下方”或“各个方向”)水产生的压强。压强大小可用来反映,此处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将金属盒放入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旋转金属盒橡皮膜的朝向,发现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变,说明了。
-
13、【情境·问题】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第一艘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再次刷新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它一路下潜到10909m,成功抵达马里亚纳海沟的海底,如图甲。“奋斗者”号能拍摄海底地形、地貌、海底生物等;可利用机械手对海底地质、沉积物等进行采集。海底深渊的科研,是地球演化、生物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的前沿领域,我国正深入探索中。如图乙是潜水器上浮至海面的画面。(1)、问:潜水器“奋斗者”号下潜到万米深海,最大的困难是什么?(2)、【温故·过关】
活动1: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梳理“液体压强的特点”知识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对容器有压强。
②液体具有流动性,因而对容器有压强。
③液体内部向方向都有压强。
④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3)、活动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梳理“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知识点。液体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液体的压强大小与 有关,随其增加而。
②压强还跟液体的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
(4)、【归纳·知新】活动3:建立数学模型:假设液面下深度为h的A处有一液柱,底部有一“液片”,面积为S,液片受到的向下的压强只与液片上方的液柱有关,压强是由此液柱的重力作用在面积为S的液片上产生的。
问:①“液片”受到的压强是多少?
m液=(用ρ液,S,h,g字母表示),
②为什么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
-
14、如图,用力把重力G=3N的测力计压在水平桌面上,测力计对桌面的压力F=50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 桌面的面积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写出测力计对桌面的压强表达式为 , 该压强的大小是Pa。
-
15、如图所示,一个装有水的平底密闭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两次放置时,瓶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 F乙 , 瓶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 p甲和 p乙 , 则( )A、 B、p甲>P乙 C、 D、
-
16、如图所示是切年糕的场景,爸爸说将年糕竖着切(图甲)比横着切(图乙)要省力。竖着切更省力的原因是减小了。
-
17、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应佩戴安全头盔并扣好系带。如图所示,系带设计得比较宽是为了( )A、增大压力 B、减小压力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
18、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多块完全相同的铁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对比甲、丙两图,该同学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这个观点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19、【情境·问题】在气球下面放一枚钉子(如图甲),气球很容易被刺破,而在气球下面放密密麻麻的钉子时,即使用很大的力压气球,气球也很难被钉子刺破(如图乙)。(1)、问:钉子数量增加后,就很难刺破气球,为什么?(2)、【温故·过关】
活动1:为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实验中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显示 , 这种方法叫。
②通过甲、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③通过乙、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活动2:压强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如同速度一样。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为v=s/t,单位是复合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m/s。对照速度,补充完成压强的定义、意义、公式、单位等的内容。①压强是单位受到的。
②压强引入的目标意义:可以比较的效果。
③压强的计算公式:。
④压强的单位有(多写几个复合单位),国际单位中主单位是 ,简称“帕”。
⑤1帕的意义: , 请举出生活中压强为1帕的事例:。
(4)、活动3: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问:图甲和图乙的事物分别通过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
图甲:。
图乙:。
(5)、【归纳·知新】活动4:①如图所示,将砝码放置于薄板上,并依次采取甲、乙、丙三种方式。从甲→丙的过程中,薄板的形变逐渐 , 说明薄板受到砝码对它压力大小的变化是。
②圆柱体重物放置在长方体物体上(如下图甲),两块长方体物体叠放在一起(如下图乙)。请用“斜线”标出甲、乙两图中,下方物体受到的压力的受力面积。
③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其方向是。而压力的大小不与物体的重力直接相关,当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物体重力的大小。
④受力面积并不等同于物体的底面积,同样,接触面积并不一定等同于受力面积。但在特定情况下,即当接触面上的所有区域均受到力的作用时,接触面积受力面积。
-
20、把卡片放在瓶口上面,再将光滑的扣子放在卡片上。待静止后,用手指使劲弹一下卡片,卡片飞出去,但扣子落入了瓶中,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游戏说法正确的是( )A、扣子静止时对卡片的压力与扣子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卡片被弹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用光滑的扣子是为了增大扣子与卡片之间的摩擦力 D、扣子不随卡片飞出是因为扣子没有受到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