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兴起,有更多的人参加马拉松。因参赛选手很多,无法在同一起跑线出发而引发计时困难,近年来常采用感应芯片计时,参赛者号码薄里装有计时芯片,当参赛者通过起点、终点铺设的磁感应计时带(如图所示),芯片里的线圈中就会产生 , 从而激发芯片发送编码信息,系统实时获取计时信息。
-
2、浙江省实施“清凉工程”,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空调。(1)、安装一台额定电压为220V,最大功率为5500W的空调,需要给教室单独铺设输电线。通过计算说明,应选择允许通过最大电流至少为的导线。(2)、为落实节能降耗,某同学设计并安装了如图甲所示的自动控制模拟电路,实现当气温升至30℃时,衔铁才能被电磁铁吸下,接通空调线路。热敏电阻R4的阻值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乙。
实际使用中发现:当气温在30℃上下波动时,空调线路会频繁接通和断开,影响空调的正常使用。因此该同学在图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定值电阻R0(如图丙),实现了空调线路接通后,气温降低至26℃以下时才自动切断,回升至30℃后才重新接通。
回答:①R0的阻值为。
②气温从30℃降低至26℃时,空调线路不断开的工作原理是气温升至30℃时,被吸下,R1和R0并联工作,气温从30℃下降到26℃,由于R0的作用,此过程中线圈的电流一直大于等于0.15A,衔铁一直被吸引,线路不断开。(电路改进前后,衔铁刚被吸下时,电磁铁线圈中的电流大小不变;线圈电阻忽略不计)
-
3、如图是小明利用电和磁的原理制作的一个简易电动机。将导电线圈放在金属支架上,通电时导电线圈产生磁性,与下方的磁铁有磁的相互作用,导电线圈会转动起来。(1)、通电后,导电线圈转动,此时发生的能量转化形式是电能转化成能。(2)、若要使其反转,方法一:;方法二:。(3)、要使导电线圈转动得更快,改进的方法是、。
-
4、水位自动报警器是利用电磁继电器工作的装置,当水位在安全位置以下时,绿灯亮;当水位到达安全位置上限时,红灯亮。请按要求连接图中的水位自动报警器电路。
-
5、在“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的实验中,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磁力传感器探头能感受电磁铁磁场强度变化,在电子屏显示磁力大小。以下是他的实验步骤:断开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最左端。闭合开关,将滑片P处于不同位置,记录电流大小和电子屏示数大小。改变线圈匝数和磁力传感器离电磁铁的距离,重复实验,获得以下数据。回答问题: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8
I/A
0.1
0.1
0.1
0.2
0.3
0.2
0.2
0.4
匝数
200
200
200
200
200
100
300
400
距离d/ cm
1
2
3
2
2
2
2
4
F/N
0.540
0.135
0.060
0.270
0.405
0.135
0.405
?
(1)、保持磁力传感器位置不变,滑片P向右移动,磁力传感器电子屏示数将。(2)、比较实验序号2、4、5,可以得出结论:。(3)、分析实验数据,推测表格中第8次实验时磁力为牛。 -
6、小科在实验室发现一枚钢针,为快速利用小磁针(如图甲)判断两个问题:①钢针是否有磁性?②若有磁性则磁极如何分布?小科画出思维导图(如图乙),请帮他补充完整。
-
7、【情境·问题】有人开发了三个好玩的实验:图甲是“会自动弹开的小车”;图乙是“转个不停的棒棒”;图丙是“来回翻腾的圈圈”。(1)、问:为什么它们会“自动弹开”“转个不停”或“来回翻腾”?
答:这些实验包含了同一个原理,通电导体(或线圈)在磁场中受到的作用。
(2)、【温故·过关】活动1:根据图甲、图乙、图丙所示现象,梳理“磁场”知识点。
磁场:
①磁体的周围有 , 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的作用,如图乙,左右侧磁极分别为和。
②磁场看不见摸不着,证明其存在的证据有(举一例)。
③“模型”的引入是为了形象地表示磁场的存在。箭头方向表示小磁针指向。
(3)、活动2:根据奥斯特实验的现象,梳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知识点。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直导线周围有 , 磁场的方向与方向有关
(4)、活动3:如图所示,梳理“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知识点。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
①螺线管中插入(选填“木条”或“铁芯”),通电后称为电磁铁。电磁铁的磁性有无可以通过来实现。
②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 、等有关。
③本实验的研究方法是:控制法。如探究“电流”是否是影响因素时,控制的变量是等,自变量是 , 因变量是。
④本实验中磁性强弱通过吸引多少来显示,这种科学方法叫法。
(5)、活动4:如图所示,梳理“电磁继电器”知识点。电磁继电器:
①利用电磁继电器可以实现用弱电流的“控制电路”,来控制高电压 的“工作电路”。
②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当低压电源的开关闭合时,控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磁铁A产生 , 吸引衔铁B,使动触点与红灯触点分离,而与绿灯触点接通,故红灯熄灭,绿灯亮起,电动机开始工作。当低压电源的开关断开时,电磁铁失去了磁性,衔铁B在弹簧C的作用下被拉起,使动触点与绿灯触点 , 而与红灯触点接通,故红灯亮起,绿灯熄灭,停止工作。
(6)、活动5:根据如图实验,梳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知识点。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运动:
①通电导体在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而运动。运动方向与方向、方向有关。
②电动机工作原理:通电在磁场中转动。实现从转化为。
(7)、【归纳·知新】活动6:如图甲是某电热水器的电路图,R1为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R2为可调电阻,R3为电阻丝加热器;R1和R3均置于水箱中,继电器线圈电阻忽略不计。若想让该电热水器停止加热,温度由 降低为 你有哪些方法?
-
8、小科利用仅有的一个规格为“10Ω 1.0A”的滑动变阻器和其他器材来“检验欧姆定律”,该变阻器的电阻丝上有一处断点。实验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4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为2V,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断开开关,把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到A端。
③依次用阻值为6Ω、8Ω和10Ω的定值电阻替换原来的电阻,重复步骤②。
(1)、小科设计上述实验步骤,是要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之间的关系。(2)、小科发现,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每次实验开始时电压表都没有示数,移到某一点(该点记为C)时突然有了示数。但在完成8Ω电阻的实验后,再做10Ω电阻的实验时,当电压表有示数后,示数一直大于2V。分析可得,电阻丝BC的阻值 的范围是。 -
9、小金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R的电阻。在正确连接电路的基础上,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 Rp,先后完成了四次实验,测得的电压和电流值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实验次数
U/V
I/A
1
0.6
0.12
2
0.8
0.16
3
1.2
待填
4
1.8
0.36
①根据实验要求,用笔画线作为导线在图甲中正确连接电压表。
②第3次实验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流为A。
③根据表中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滑动变阻器 Rp滑片移动的方向是(选填“A→B”或“B→A”)。
④实验测得的导体R的电阻为Ω。
-
10、如图,电路中电流I大小始终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U-R图线①;断开开关S,据电压表示数U与电阻箱阻值R的大小关系可以绘制U-R图线②。把IR0记为U0 , 下列能正确表示图线①、②的是( )A、
B、
C、
D、
-
11、小科用如图电路进行两项实验。(1)、实验一:探究电流与的关系。
①按图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R1的滑片到某处保持不动。
②移动R2的滑片,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数据。
③多次重复实验步骤②。
(2)、实验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①先移动R1的滑片到某一位置,再移动R2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 V,读出此时电流表示数,记录数据。
②向右移动R1的滑片到另一位置,则应向移动R2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2V,读出此时电流表示数,记录数据。
③多次重复实验步骤②。
小科能否得出“电阻两端电压不变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理由是。
-
12、【情境·问题】驾驶员吹口气就能判定他是否酒驾?为了防止酒驾事故的发生,酒精测试仪已被交警广泛应用(图甲)。某型号的酒精测试仪的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电源电压恒为8V,传感器电阻R2的电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减小,当酒精气体的浓度为0时, 的电阻为60Ω。使用前要通过调零旋钮(即滑动变阻器R1的滑片)对酒精测试仪进行调零,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1)、问:①电压表的示数为6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②电压表的示数为6 V时,滑动变阻器 的电阻值为。
③调零后,R1的电阻保持不变。某驾驶员对着酒精测试仪吹气后,若电流表的示数达到0.2A,表明驾驶员酒驾,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2)、【温故·过关】活动1: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是为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而设计的,其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定值电阻R为5Ω。通过实验获得数据如表所示。用另一组同规格器材进行实验,获得的数据作出U-I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回答问题,并梳理“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知识点。
实验次数
一
二
三
电压/V
1.0
1.5
2.0
电流/A
0.2
0.3
0.4
问:①图甲,若滑片P向右移时接入的阻值变小,待接导线应与接线柱相连。(填字母)。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得的结论是。
③如图乙,我们发现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不一样,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电流表未调零且指针偏 , 或电压表未调零且指针偏 , 或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④在连接电路前电键处于状态。滑动变阻器阻值处于值,连接要求:四个接线柱“一一 ”连接。
⑤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时使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的变量是 ;自变量是 , 它是通过调节来改变的;因变量是。探究结果是: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
(3)、活动2:通过电路探究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中保持电阻R两端电压2V不变,定值电阻R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分别绘制了“电流与电阻R变化的关系图像”(图乙)、“电流与电阻倒数1/R变化的关系图像”(图丙)。回答问题,并梳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知识点。问:①实验中更换阻值不同的R的目的是(选填“控制变量”“改变自变量”或“改变因变量”)。
②图乙和图丙中,正确的图像是(选填“乙”“丙”或“乙和丙”)。
③若实验室中只有一个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为0~25Ω,为了能够继续完成本次实验,改进的方案是。(填字母)
A.减小电源电压
B.减小定值电阻
C.增大R两端电压的设定值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④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图是一模一样的,但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不同,前者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使其有不同的电压值;后者是更换了不同的定值电阻后,使其两端电压与之前的电压。
⑤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使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的变量是 ;自变量是 , 它是通过改变的;因变量是。探究结果是: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
(4)、【归纳·知新】活动3:根据活动1、2中的“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归纳梳理“欧姆定律”知识点。
欧姆定律
①探究得出两个结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即I∝U;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或者说与1/R成正比,即I∝。归纳得出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②欧姆定律的表达公式为。各物理量的单位分别为安培(A)、和。
-
13、现将一杯子和木块(不吸水,密度为以两种方式放入同一容器中(容器内水的质量保持不变)。如图所示,图甲杯子开口向上,浮在水面上。图乙杯子倒扣(里面充满水),木块紧贴杯底,一起悬浮在水中。两种情况下( )A、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相同 B、杯子所受浮力的大小相同 C、容器内水的深度相同 D、木块对杯子底部力的大小相同
-
14、如图是某学习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通过胶管向烧瓶中吸气或吹气,就可使烧瓶下沉或上浮。若从烧瓶中吸气,使其从如图所示的位置下沉(胶管在水中的体积忽略不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潜水艇”所受的浮力逐渐变小 B、“潜水艇”排开水的重力保持不变 C、“潜水艇”顶部受到水的压强保持不变 D、“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浮力的大小来实现下沉的
-
15、学习了物体的沉浮条件后,小舟做了如图实验:在两个薄气球中加满温水,扎紧后剪去多余部分,分别浸没于盛有冷水与热水的玻璃杯中。若不计气球自重,放手后两气球的运动情况是( )A、冷水、热水中都下沉 B、冷水中下沉,热水中上升 C、冷水、热水中都上升 D、冷水中上升,热水中下沉
-
16、如图所示,在家庭小实验中,某同学想让沉底的鸡蛋漂浮在水面上,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向杯子中加盐 B、向杯子中加水 C、倒出少量的水 D、轻轻摇晃杯子
-
17、【情境·问题】观察鸡蛋沉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若有条件体验实验,可使用不同密度的盐水进行实验。(1)、问:如何判断鸡蛋在某种液体中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
答:鸡蛋浸没在液体中,可以根据其所受到的和进行判断,也可根据鸡蛋的平均密度和的密度进行判别。
(2)、【温故·过关】活动1:根据物体受力示意图,梳理“物体的沉浮条件”知识点。
物体的沉浮条件:
条件(物体完全浸没到液体中)
过程
状态
F浮G(ρ液>ρ物)
上浮
(F浮G)
F浮G(ρ液=ρ物)
悬浮
停留在任意位置
F浮G(ρ液<ρ物)
沉底
(3)、活动2:取一支金属材质制成的空牙膏管,先将它挤瘪,拧紧盖后放入水中,如图甲。而后将牙膏管从水中取出,撑开它并拧紧盖后再放入水中,如图乙。两次牙膏管所受的重力均为G(空气质量忽略不计)。排开水的体积V甲< V乙 , 所受的浮力F甲和 F乙。问:①两次牙膏管所受浮力F甲和 F乙大小关系是F甲F乙。
②同一支牙膏管为什么会出现甲、乙两种不同情况?请用公式推理的方式说明。
(4)、活动3:如图甲,一艘用钢铁(密度大于水)制成的超级大轮船在海面上。轮船的排水量为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由排水量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 轮船受到的浮力 轮船和货物共重G=mg。如图乙是潜水艇上浮和下潜的示意图。回答问题,并梳理“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点。①钢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用钢铁做成的轮船可以漂浮在海面上的理由是:做成“空心”的轮船,排开水的大大增加,只要它的体积够大,所受浮力就可以大大超过 , 轮船就可以漂浮在海面上。
②轮船的排水量是什么物理量?(选填“浮力”或“质量”)。
③潜水艇可以实现下潜和上浮的原因是:向潜水艇的水箱注水后,当自身大于浮力时,下潜;反之,上浮。
(5)、【归纳·知新】活动4:图甲是密度计的原理图,其中 图乙是飞艇和热气球在高空中的场景图,气囊里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气囊的大小可变。根据上述信息,梳理“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点。
浮沉条件的应用:
①轮船利用物体在液面上的条件工作。轮船做成“空心”以增加排开水的体积,继而增加。
②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的来实现的。
③密度计利用物体在液面上的条件工作。其刻度“下上”是因为 , 密度计浸入液体越深,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也就越 , 而g一定,故液体的密度就越小。
④飞艇和热气球都是利用气体的来升空的,靠改变气囊里气体的 , 从而改变浮力的大小来实现浮沉。
-
18、有一创新实践小组对阿基米德实验进行探究,他们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饮料瓶和吸管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质量忽略不计)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逐渐 , 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逐渐(前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且弹簧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该实验的优点是____(多选)。A、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B、实验中能同步观察弹簧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 C、弹簧测力计固定、示数更稳定
-
19、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如图甲和图乙,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浮力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猜想:①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②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③与液体的密度有关。(1)、写出能够支持猜想③的一个生活现象:(2)、进行探究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观察并分别比较图中有关数据可知: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N。(3)、当物体从接触水面开始,到浸没于水中,直至浸没到更深位置(未触底),在图乙中能表示出此过程物体所受浮力F与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的图线是(选填“①”或“②”)。
-
20、已建成的港珠澳大桥由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隧道由一节一节用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空心沉管连接而成,如图所示。建造隧道时,先将沉管两端密封,如同一个巨大的长方体空心箱子,然后让其漂浮在海面上,再用船将密封沉管拖到预定海面,向其内部灌水使之沉入海底。
问:当密封沉管灌水下沉到海底后,将其下半部分埋入海底的泥沙中,再将灌入其中的海水全部抽出,此时空心密封沉管会不会上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