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物体A的质量m=12kg,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以0.4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的示数为12N,则拉力F的大小为N,物体A运动10s,拉力F所做的功为J(滑轮、绳和弹簧秤的重力不计,滑轮与绳的摩擦不计,绳足够长)。

  • 2、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下列实例中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是(    )
    A、人用力搬石头,没有搬动 B、叉车把货物从地面抬升到一定高度 C、人拎着书包沿楼梯走上二楼 D、人推小车通过一段距离
  • 3、【情境·问题】如图所示,一个学生吃力地将3捆书搬至10m高楼。若每捆书的质量都为7kg。

    (1)、问:①整个过程中,学生对书做功多少?

    ②若想省力一些,有什么办法可将这些书搬上10m高楼?

    (2)、【温故·过关】

    活动1:学生一次性将上述3捆书搬上10m高楼用时2分钟。现将这3捆书分成3次搬,所用时间是5分钟(不包含空手下楼的时间)。回答下列问题,并梳理“功”知识点。

    ①分3次搬,学生对这些书所做的功是多少?

    ②学生提着一捆书从同一楼层的东边走到西边,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书所做的功为多少?

    ③功:

    特征:有(F)

    特征:有力无距离(F≠0,s=0)

    (s)

    无力有距离(F=0,s≠0)

    力与距离垂直(F&s)

    力与距离垂直(F⊥s)

    (3)、活动2:实验思考:活动1中的两种情形,学生做的功相等,那么两者区别在哪里?回答下列问题,并梳理“功率”知识点。

    ①一次性搬运3捆书时的功率是多少?

    ②分3次搬运3捆书时的功率是多少?

    功率:

    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公式:v=s/t。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内所做的 , 公式:。如活动2中次搬运时的功率大,说明做同样的功,所用的时间短,做功

    ⑤机械功率与机械效率的区别是:机械效率是有用功跟总功(有用功+额外功)的比值;η=/W总功×100%,增大有用功或减少都可以提高效率;表示利用机械工作的效率或机械工作时能量的利用率。

    (4)、【归纳·知新】

    活动3: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动滑轮的重力为30N。若分别利用甲、乙装置匀速将上述3捆书吊上10m高楼,不计绳重和摩擦,甲装置用了30s,乙装置用了20s。回答问题,并归纳梳理“功、功率、能量的关系”知识点。

    ①拉力F1和F2的功率分别是多少?

    ②甲、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是多少?

    ③从“用力”或“做功”角度分析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的好处:

  • 4、滑雪是一项既具挑战性又具观赏性的运动,在一次滑雪运动中,某运动员从一斜坡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最低点后滑行一段距离又冲上另一斜坡B点,简化为如图所示的两个光滑的斜面和一段粗糙的水平面相连接的装置。质量为m的运动员从左侧斜面A点由静止下滑,最高到达右侧斜面B点处,然后再次滑下,最高到达左侧斜面C点处,其中A、B两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分别为H、h。(忽略空气阻力)

    (1)、运动员从A点滑到水平面时,重力所做的功为
    (2)、C点距离水平面的高度为(用H、h表示)。
    (3)、要使运动员在右侧斜面上到达的最大高度为2h,运动员应在左侧斜面上多高处静止下滑?
  • 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每次都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静止滑下,使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直至静止,小车运动距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在毛巾上运动的距离最短,所以它消耗的机械能最少 B、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最长,所以它消耗的动能最多 C、小车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每次小车获得的内能相同 D、小车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不同,但每次小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相同
  • 6、滑板是深受青少年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如图是U形滑台和运动员姿势的简化示意图。运动员在滑台A处由静止自由下滑,不计滑台摩擦和空气阻力,仅依靠滑行过程中运动员姿势的自然(不用力)变化,最有可能滑到滑台C处的是(    )

    A、 B、 C、 D、
  • 7、弹簧门在被推开以后能自动关闭,如图所示。试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说明这一现象:

  • 8、相关资料表明,大部分重大交通事故是由汽车超载超速造成的。某兴趣小组决定对汽车超载超速问题进行一次模拟探究,经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模型,代替汽车作为研究对象。如图所示,将小球从高度为h的同一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推动同一木块向前移动一段距离s后停下。完成甲、乙、丙三次实验,其中 1=3>2,mA=mB<mC 。

    小球

    质量/g

    高度/ cm

    木块移动距离/cm

    A

    10

    5

    10

    B

    20

    5

    18

    C

    30

    5

    29

    D

    10

    10

    38

    E

    10

    15

    86

    (1)、把小球放在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是为了控制相同。
    (2)、实验中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用表示。
    (3)、研究超载带来的危害时,选择甲、乙、丙三次实验中的进行比较。
    (4)、为比较超载超速带来的危害程度,兴趣小组利用上述器材进行定量研究。得到数据如上表。请据表格分析,货车超载20%与超速20%相比,潜在危害较大的是
  • 9、【情境·问题】为防范事故减少伤亡,云南玉溪高速交警在长下坡路段设立多个加水站、自救消防水箱(图甲)、自救匝道(图乙),以及关键时刻救人性命的大网兜(图丙)。

    (1)、问:若重载货车因频繁制动导致轮胎过热,可用自救消防水箱对货车轮胎进行降温处理;汽车下坡失控可冲上自救匝道;坐在车上的人若被甩出后掉落在大网兜里可救命等。请说一说上述各现象涉及哪些科学原理。
    (2)、【温故·过关】

    活动1:根据实验探究动能的影响因素。如图甲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处静止滚落到水平面,撞击静止木块后运动的现象;如图乙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同一高度处静止滚落后的现象。

    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如上述实验中让质量相同的小球从斜面不同高度处静止滚落到水平面,撞击静止木块的瞬间动能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小球的是不同的。此过程中控制小球的不变,研究小球动能与的关系。

    ②物体动能大小在实验中是用体现的,使用了研究方法。

    ③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时,越大动能越大;物体的相同时,越小动能

    (3)、活动2:高空抛物的威力究竟有多大,传闻一枚鸡蛋从25楼抛下能致人死亡,这是真是假?请结合“危险的高空抛物”实验进行分析。
    如图甲,一瓶完好的可乐和一枚鸡蛋分别从10米高处落下,如图乙为可乐炸裂玻璃的情形,如图丙为鸡蛋炸裂玻璃的情形。梳理“势能”知识点。

    势能:

    ①重力势能是物体被举高时具有的能量。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物体的和被举高的。两个影响因素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②弹性势能是物体发生形变时具有的能量。实验推理:在弹性限度内,物体发生的程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弹性势能

    ③势能包括势能和弹性势能。

    (4)、活动3:实验思考:如图所示,把金属小球放在A处,然后让它沿轨道滚下,小球经过BC圈后滚上了D点,然后静止。

    ①问:小球在滚动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空气阻力和摩擦忽略不计)

    ②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动能可以转化为 , 势能也可以转化为 , 即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若阻力(包括摩擦)等不计,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如实验中的小球若不受阻力,小球可以到达与(选填“A”“B”或“C”)同样的高度。

    (5)、【归纳·知新】

    活动4:实验思考:如图所示,滚摆和摆锤每次上升的高度都在减小,最后都停在最低点。

    ①机械能为什么会减小?

    ②若机械能守恒,此实验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机械能守恒:

    ③机械能是之和。

    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若在转化过程中不受阻力作用(只发生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 , 这就是机械能转化和守恒定律。

  • 10、如图所示是数码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当景物在离镜头2倍焦距之外时,能在影像传感器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有什么方法可以扩大拍摄范围,原理是什么?。(写1条)

     

  • 11、如图所示,将印有花的透明胶片贴在发光手电筒前端玻璃上,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位置,白墙上出现一朵清晰放大的“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胶片上的花是倒立的 B、此透镜可作为近视眼镜镜片 C、胶片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 D、白墙相当于光屏,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 12、某同学由于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表示近视的是图(选填“甲”或“乙”),该同学应佩戴镜进行矫正,同时在课间做以保护视力。

  • 13、小金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物距从12cm变成24cm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大
  • 14、小徐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透明塑料盒底部放置标本,盒盖上嵌入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如果能在盒盖上方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盒高h选择合理的是(    )

    A、h=10cm B、h=12cm C、h=20cm D、h=6cm
  • 15、【情境·问题】仔细观看“箭头照妖镜”,观察从图甲到图乙再到图丙中的“箭头”变化。

    (1)、问:①哪些光学元件能产生类似效果?

    ②在杯中倒入水后,箭头方向为什么会发生偏转? 

    (2)、【温故·过关】

    活动1:①如图甲、图乙、图丙中三种器械的主要光学元件是什么?

    ②用这三种器械观察蚂蚁,可以看到放大的清晰的蚂蚁像的器械是哪些?

    梳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

    所成像的性质

    应用

    u>2f

    f<v<2f

    Uv

    倒立

         

    u=2f

    v2f

    uv

    倒立

    找焦距

    f<u<2f

    v2f

    uv

    倒立

     

    u=f

    找焦距

    u<f

     

      

    正立放大的

    (3)、【归纳·知新】

    活动2:读图,认识视力缺陷的类型,说说成因及矫正方法。

    图甲,类型: , 成因:  , 矫正方法:佩戴

    图乙,类型: , 成因: , 矫正方法:佩戴

  • 16、如图所示是光线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图,O点是入射点,介质是空气和玻璃。折射角的度数为 , 反射角的度数为

  • 17、根据光的折射规律,解释潭清看起来水浅的原因,在图中,以池底A点为例,作图说明。

  • 18、下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树荫下的光斑 B、“折断”的铅笔 C、镜中的像 D、日食
  • 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的毛玻璃片,一面磨砂,一面平滑。为了分辨这两个面,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用手去触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 B、用激光笔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个亮点的一面是平滑面 C、压力相同时,与同一水平桌面之间滑动摩擦力较大的一面是磨砂面 D、透过毛玻璃片看不清远处物体,朝向眼睛的一面是平滑面
  • 20、如图所示,在中国象棋棋盘正中央竖立一块垂直于棋盘的平面镜,棋子“象”由甲移到乙,则平面镜中“象”的移动是(    )

    A、由④到② B、由③到① C、由②到④ D、由①到③
上一页 217 218 219 220 2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