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甲、乙所示为有关“水的净化”的装置。

    (1)、图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实验结束时,小和发现滤液是浑浊的,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选,填字母)。

    A.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

    B.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单层的一边破损

    D.漏斗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E.滤液中仍有可溶性物质未除去

    (2)、小和改进实验后将浑浊的河水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净化,净化后得到的清澈的水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在该装置中,其漏斗中滤纸的放置方向应为(填序号)。
    (3)、图乙中进行的是蒸馏操作,烧瓶中放入一些碎瓷片的目的是 , 冷凝管中的冷水应该从(填“a”或“b”)口进入。
    (4)、小和选取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字母填在对应横线上。

    a.降温结晶 b.蒸发结晶 c.蒸馏法

    d.过滤法

    ①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②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分:

    ③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7 ℃)和甲苯(沸点为110.6 ℃)的混合物:

    ④从含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中分离出硝酸钾:

  • 2、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将粗盐提纯,实验的各项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1)、图中操作Ⅰ的名称是
    (2)、请从下列仪器中挑选出用于操作Ⅱ的实验仪器:(多选,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集气瓶 ③玻璃棒 ④漏斗⑤蒸发皿 ⑥试管 ⑦烧杯 ⑧石棉网⑨铁架台 ⑩水槽

    (3)、图中的两个操作过程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各自作用(填“相同”或“不同”)。
    (4)、若要分离油和水,则本实验过程(填“适用”或“不适用”)。
  • 3、表中记录了t ℃时4份相同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无水硫酸铜的质量以及析出的硫酸铜晶体(胆矾)质量的实验数据(温度保持不变)。

    硫酸铜溶液

    加入无水硫酸铜的质量/g

    析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g

    I

    2.5

    0.1

    4.0

    2.8

    6.0

    6.4

    8.0

    10.0

    当加入4.6g无水硫酸铜时,析出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    (   )

    A、3.42g B、6.82g C、3.88g D、2.56g
  • 4、临床上发现,用10~2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硫酸镁溶液与50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混合配成药水可以治疗支气管哮喘。为配制该药水,进行如下操作:
    (1)、配制葡萄糖溶液的过程中,在称量葡萄糖质量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右,接下来要进行的操作是
    (2)、若配制500 mL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假设此实验条件下溶质质量分数 为 10%的葡 萄 糖 溶 液 的 密 度 为1.1g /mL),则需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葡萄糖溶液多少克?
    (3)、配制该药水的温度需要控制在 20℃以上,请结合如表所示的硫酸镁的溶解度,通过计算进行解释。

    温度/℃

    0

    5

    10

    15

    20

    25

    30

    35

    溶解度/g

    22

    24.8

    27.7

    30.5

    33.5

    36.4

    39.3

    41.8

  • 5、溶液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图所示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

    (1)、在t2℃时,硝酸钾、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一定”或“不一定”)相等。
    (2)、在 t2℃时,将 40 g硝酸钾加入 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硝酸钾的制取过程,“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冬月地上有霜”的原因是
    (4)、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过程有以下步骤,正确顺序是      (填字母)。

    a.称量b.计算c.装瓶贴标签 d.溶解e.量取

    (5)、20℃时,向20g 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4g水,若要得到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至少需要再加入g氯化钠固体(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 6、 60℃时的100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的是        (   )
    A、 B、 C、 D、
  • 7、甲、乙两名同学在室温下各取50g某溶液分别做晶体制取实验,甲同学将溶液蒸发掉10g水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晶体1.2g(晶体不含结晶水);乙同学将溶液蒸发掉15g水后冷却至室温,得到晶体2.4g。若两人的实验结果都正确,则原50g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   )
    A、1.1% B、17.4% C、22.2% D、36.1%
  • 8、如表所示为氯化钠、氯化铵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氯化钠的溶解度/g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氯化铵的溶解度/g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该温度下将 15g氯化钠加入50g 水中并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属于(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5 0 ℃时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0 ℃,析出固体较多的是
    (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 T 的范围是
    (4)、20℃时,将m g氯化钠和m g氯化铵分别放入甲、乙两只各盛有n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若两只烧杯中均无固体剩余,则所得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若甲、乙两只烧杯中只有一只烧杯中有固体剩余,则一定是 , 若所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是饱和溶液,则m 与n的关系满足的条件是
  • 9、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C、t3℃时丙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3:23 D、t3℃时,各取相同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分别加水至恰好完全溶解,然后降温至t2℃,此时所得甲溶液的质量大于乙溶液的质量
  • 10、下列有关饱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溶液中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一种固体溶于同一种溶剂里,它的饱和溶液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液浓度大 D、当温度不变时,饱和溶液蒸发水分,析出晶体后,剩下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 11、 20℃时,四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取不同质量的氯化钠,逐渐加入分别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然后分别称量剩余氯化钠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所取氯化钠的质量/g

    15

    20

    25

    30

    剩余氯化钠的质量/g

    0

    2

    7

    12

    A、20℃时,5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18g氯化钠 B、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第三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25 D、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与水的质量无关
  • 12、某科学小组的同学们展示了一款“垃圾分类机器人”(如图甲所示),机器人的机械手捡起不同“垃圾样品”时,会通过手上的探针检测样品的电阻大小,机器人根据样品电阻大小来识别并显示垃圾类别,再投入相应的垃圾桶(如图乙所示)。检测电路如图丙所示,电源电压U 为1.5V,定值电阻R1阻值为10Ω,电压表量程为0~3 V, “垃圾样品”电阻参考值如表所示。

    垃圾类别

    垃圾样品电阻值/Ω

    可回收物

    <10

    餐厨垃圾

    10~30

    有害垃圾

    30~50

    其他垃圾

    >50

    (1)、机器人在某“垃圾样品”上取样检测时,检测电路中电压表示数为1 V,则该“垃圾样品”会被投到图乙中的哪个垃圾桶。(写出计算过程)
    (2)、检测时,可根据电压表指针的偏转角度来判断垃圾样品的类别。老师提出:测量相同样品时,电压表的偏转角度应尽量大一些。对此两名同学分别提出了改进建议:A同学认为可以增大定值电阻R1的阻值;B同学以为可以增大电源电压。请对以上两项建议的可行性分别做出评价(需简述理由)。
  • 13、热敏电阻的阻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探究热敏电阻RT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已知 M 为控温器,电源电压恒为12 V,R为电阻箱(一种可以改变电阻并读出阻值的变阻器)。

    (1)、当控温器中液体的温度为 80℃,电阻箱阻值为 100Ω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求该温度下热敏电阻的阻值。
    (2)、依次改变控温器中的液体温度,同时改变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始终保持在0.1A。通过计算得到相关数据如表所示。

    温度t/℃

    70

    60

    50

    40

    30

    20

    10

    电阻RT/Ω

    22

    28

    35

    44

    56

    73

    94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

    (3)、若用该热敏电阻RT 和一个定值电阻R0及电压表制成一支指针式温度计,就可以直接在电压表刻度盘上读出相应温度。若要求电压表的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应在图乙中将电压表接在(填“ab”“bc”或“ac”)两端。
  • 14、超导限流器是一种短路故障电流限制装置,它由超导部件和限流电阻并联组成,原理如图甲所示中虚线框内所示。超导部件的电阻R1 随电流I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限流电阻 R2=15Ω,灯泡 L上标有“6 V 0.5 A”字样,电源电压保持6 V 不变,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   )

    A、当灯泡L短路时,超导限流器自动切断电路 B、当灯泡L短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 C、电源电压为6V 时,灯泡L能正常工作 D、当灯泡L短路时,电路电流增大,处于稳定状态,电路中仍有电流,电路没有被切断
  • 15、如图甲所示为升降机电路的部分原理图。电源电压恒为6V。R0为定值电阻,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力敏电阻R1的阻值与所受压力大小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当力敏电阻不受压力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 V,电路中电流为多大?
    (2)、当电路正常工作时,此力敏电阻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多大?
    (3)、在不改变电压表量程的条件下,要增大力敏电阻的承压范围,应如何调整?(写出一条即可)
    (4)、在升降机底板上放置一个物块,静止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0 , 当升降机匀速下降时,电压表的示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U0
  • 16、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U=4V,电阻. R1=10Ω,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端 P 点移动到中点时,电流表 A 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滑片位于P 点时通过R1的电流为0.2A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5Ω C、滑片位于中点时电流表A 的示数为0.4A D、滑片从P 点移动到中点时电流表A 的示数改变了0.8A
  • 17、如图所示,将定值电阻R1与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源电压不变的电路中。闭合开关 S,各表均有一定示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到某一位置,电压表 V1、V2示数的变化量分别为 △U1、△U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V1示数变大,电压表V2 示数不变 B、电压表V1示数变大, U1>U2 C、电压表V2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和电流表示数之比不变 D、电压表V2示数变大,电压表V2示数和电流表示数之比变大
  • 1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1、S2闭合,S3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2A;当开关S2、S3闭合,S1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8 A,则当开关S1 闭合,S2、S3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

    A、1.0A B、0.8A C、0.6A D、0.4A
  • 1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12V,电阻R1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R2上标有“50Ω 2A”字样。闭合开关S,电流表的示数为0.5A。

    (1)、求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2)、求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R2
    (3)、现将一电压表接入电路中,要求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P 的过程中,两电表的指针能分别指向某量程的满刻度处,且电路能正常工作。

    ①电压表应连接在图中的(填“ab”或“bc”)处。

    ②求满足题目要求时滑动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

  • 20、如图所示为某电子秤的结构示意图,其中 P 是一个可以紧贴AB 滑动的金属滑片,S为自动控制开关。闭合开关 S,秤盘内不放物体时,电子秤刻度表的示数为0;秤盘内放入物体时,就可以从电子秤刻度表上读出该物体的质量;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超过电子秤的量程时,开关 S 自动断开,电子秤无示数。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秤的刻度表是一个电流表,它的示数越小说明所称物体的质量越大 B、电子秤的刻度表是一个电压表,它的示数越大说明所称物体的质量越大 C、电子秤的 AB 部分是一个滑动变阻器,且A 端为绝缘体 D、电阻R0去掉后,也能保证电路安全工作
上一页 138 139 140 141 14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