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四幅图是描述一轻质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受水平拉力 F作用发生形变后静止时的情景,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B、 C、 D、
  • 2、如图为盲人在“阅读”盲文。关于盲人感受外界信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感觉是在大脑形成的 B、盲人“阅读”盲文时,是利用听觉 C、盲人是用触觉感受外界信息 D、盲人“阅读”盲文时,接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是皮肤
  • 3、目前,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经能够飞出太阳系,如果这种探测器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那么探测器将( )
    A、沿原路径返回地球 B、沿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C、停在原处静止不动 D、沿原方向做减速直线运动
  • 4、在下图“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时用的硬纸板应选用粗糙的,目的是让光在纸板上发生漫反射 B、将纸板右半部分向后翻折,发现纸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此时反射光线消失了 C、多次改变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可以得出结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D、当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时,不存在反射现象
  • 5、端午节赛龙舟时,如图所示,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桨对水的力小于水对桨的力 B、龙舟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它具有惯性 C、岸边观众的呐喊声响度大因此是超声波 D、使龙舟快速前进的施力物体是桨
  • 6、小敏学习光学知识后,整理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结构图。小宁补全后应为( )

    A、①凸透镜   ②光的直线传播   ③正立虚像 B、①凸面镜   ②光的色散    ③正立虚像 C、①凸面镜   ②光的直线传播   ③正立实像 D、①凸透镜    ②光的色散     ③正立实像
  • 7、有一圆柱形敞口容器,从其左侧某一高度斜射一束激光,在容器底部产生一个光斑0,如图所示,下列操作使光斑向左移动的是( )

    A、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而下降 B、保持激光射入角度不变,使水面上升 C、保持水面高度不变,使激光笔向右平移 D、保持水面高度和入射点不变,使激光入射角增大
  • 8、若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力F的作用,且运动过程中力F始终保持不变,则图中小球的运动轨迹(用虚线表示)不可能的是 ( )
    A、 B、 C、 D、
  • 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 C、图丙中,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次声波回声定位
  • 10、作图题。
    (1)、如图1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从A点发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经水面反射后,在固定光屏PQ上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水面在CD时,屏上的光斑移到了B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2)、如图2所示,一束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到水中,请你作出折射光路图。
  • 11、如图为一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阅读并回答。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ms(1ms=10-3s)。

    (1)、若把铜铃放在甲、乙的中点,则液晶显示屏的示数为
    (2)、小科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科想验证声速与气体温度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使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在甲、乙之间加温,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温度的增大而。(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4)、如图,已知s1=20cm,s2=80cm液晶显示屏上显示:1.875,则此时声速为m/s。
  • 12、如图所示,白纸上画了两个箭头(图甲)。用玻璃杯装半杯水放在白纸前(图乙),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的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玻璃杯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 , 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填“实”或“虚”)像,这种成像原理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写一种)。
  • 13、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1,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
    (2)、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2,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3)、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选填“变大”或“变小”)
    (4)、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在逐渐变短,出现了如图3所示现象,为了把像调整到光屏中央,应选____。
    A、将蜡烛向下移动 B、将凸透镜向下移动 C、将光屏向下移动
  • 14、三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越用红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图如图1所示。改变入射角度,光路图如图2、图3所示。

    (1)、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填“顶角A”或“底面BC”)偏折。这个规律对于其他的单色光成立吗?小越选用其他不同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2)、了解小越的探究后,老师建议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越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作用的原因。
    (3)、如图5所示光的色散实验,光屏上A、B是光带边缘的色光,在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能应用于遥控器的光的区域是(选填“①”“②”“③”)。
    (4)、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不同呢?请你写出你的判断: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小。
  • 15、小敏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进行如下操作:

        

    (1)、如图甲所示,将一张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先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立在纸上,用笔顺着玻璃板下沿画一条直线,目的是为了确定的位置。
    (2)、如图乙所示,把蜡烛1点燃竖立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 2,将蜡烛 2竖立在玻璃板后并来回移动,直至蜡烛2与蜡烛1的像完全重合,得到像和物大小相等。以上运用了的科学方法。
    (3)、如图丙所示,记录了三次物和像的位置,用直线连接A与B,C与D,E与F。分析图线后可得出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真,还可得出的结论是
    (4)、小敏将蜡烛换成F发光体继续实验是为了直观的证明平面镜所成的象与物相对平面镜具有
  • 16、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入射角/℃

    10

    30

    60

    反射角/℃

    10

    30

    60

    (1)、实验时让光贴着纸板入射以便显示光路,这是利用光的(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2)、如图,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同学们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把测量结果记在表格中,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4)、若将一束光沿FO入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OE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 17、小明同学探究声音的反射与吸收特点,进行实验研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传播的。
    (2)、当耳朵水平移动离开玻璃圆筒口一段距离后,如图甲所示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cm处安放一块平面镜,调整平面镜的角度直到眼睛能从镜面里看到表,如图(乙)所示,则∠AOB是该光路的(填“入射角”或“反射角”)。此时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能”或“不能”)像光一样反射。
    (3)、用海绵板代替平面镜,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海绵板吸收声音的能力(填“强”或“弱”于玻璃板。
  • 18、小敏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完成下列实验。

    (1)、小敏从眼镜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如图1所示),小敏用的镜片是透镜,所成的是(填“虚”或“实”)像。
    (2)、小敏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2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此眼镜是(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 19、判断下列实例各属于哪种光现象:

    ①水中倒影   ②皮影  ③波光粼粼 ④岸上看池底变“浅” ⑤小孔成像    ⑥海市蜃楼。

    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填序号)

  • 20、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

    (1)、入射角为 , 折射角为
    (2)、界面左侧是(填“空气”或“玻璃”)。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