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已知相同条件下,同浓度溶液中水的挥发能力近似相等),根据实验事实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序号

    实验装置

    容器内物质初始质量

    操作1

    两天后容器内物质质量

    操作2

    实验结果

    10.00g

    放置两天

    10.00g

    取2份少许等量的③溶液,向其中分别滴加①和②中溶液至中性

    消耗溶液质量:

    ①>②

    10.00g

    6.69g

    10.00g

    8.47g

    A、两天后,①中溶液的 pH小于②中溶液的 pH B、两天内,②中溶液挥发出的水一定大于3.2lg C、③中溶液减少量比②中少,只因NaOH不挥发 D、可推理得出③中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
  • 2、某同学利用H2O2溶液在MnO2作用下的反应,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下列操作或现象错误的是( )

    A.加入固体

    B.倾倒溶液

    C.称量质量

    D.有气泡产生

    A、A B、B C、C D、D
  • 3、乙醇酸(C2H4O3)是制备生物降解材料聚乙醇酸的原料,其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与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 4、我国科研人员用纳米级氢氧化钙颗粒加固壁画取得成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固过程主要与二氧化碳反应 B、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粘合壁画 C、水分蒸发有助于壁画加固过程 D、澄清石灰水加固壁画效果更好
  • 5、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OH、HNO3、CaCl2 B、NaCl、H2SO4、 Mg(NO3)2 C、K2SO4、CuCl2、HCl D、Ba(NO3)2、H2SO4、KNO3
  • 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取少量样品,加入镁条观察现象 B、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因此pH<7的降水一定都是酸雨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 7、生活中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烧碱改良酸性土壤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CaCO3和 Mg(OH)2 C、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会使人体内钙元素流失,从而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 8、二氧化氯(ClO2)是游泳池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可由以下反应制得: 2NaClO3+X+H2SO4=2ClO2 +2Na2SO4+H2O,可推测X为()
    A、NaCl B、Na2SO3 C、Na2O D、SO2
  • 9、化学观念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元素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B、分类观:水和三氧化二铁都是氧化物 C、守恒观: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C+O2=CO2 D、转化观: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
  • 10、下列秦代陶俑彩绘上的颜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朱砂(HgS) B、铅丹(Pb3O4) C、炭黑(C) D、孔雀石 Cu2OH2CO3
  • 11、小明同学进行了一次全身体检,其中一项指标说明他的胃酸过多。依据下列食物的酸碱性,为缓解小明的胃酸过多症状,医生建议小明同学饮食中可适当选用( )

    食物

    苹果

    葡萄

    牛奶

    豆浆

    PH

    2.9~3.3

    3.5~4.5

    6.3~6.6

    7.4~7.9

    A、苹果 B、葡萄 C、牛奶 D、豆浆
  • 12、 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来研究近视眼形成及矫正。

    步骤一:如图甲所示,用A 凸透镜模拟正常眼睛,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步骤二:将蜡烛向凸透镜移动合适的距离(模拟眼睛看书太近),如图乙所示,光屏不动。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此时用合适B凸透镜,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步骤三:如图丙所示,步骤一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B凸透镜代替A 凸透镜,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将光屏左移一定的距离,得到清晰的像。

    (1)、三次实验得到清晰像的性质是一个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由于眼睛的晶状体变(选填“厚”或“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选填:“之前”、“之后”)。
    (3)、在进行步骤三时,不移动光屏,在凸透镜的左侧相近的位置再放一只合适的镜,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用此类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 13、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甲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如图乙。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次数

    物距/ cm

    像距/ cm

    1

    5.0

    5.0

    2

    8.0

    8.0

    3

    12.0

    12.0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还可得出的结论是。   
    (4)、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 14、如图所示为耳的结构。请据图问答下列问题:

    (1)、声波引起鼓膜振动,经①传到内耳,②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当③受损时,造成的耳聋能否治愈?(填“能”或“不能”)。
  • 15、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入射角为45°)后,再折射入空气。

    (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角45°(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光从玻璃砖再次斜射入空气中时,请画出折射光线
    (2)、若把该玻璃砖压在教材的“科学”两字上,则透过玻璃砖看到的“科学”两字是____。
    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实像
  • 16、如图是元代王祯《农书》中描绘的农民使用扇车清选谷物的情景。农民快速摇动摇柄,扇轮转动产生气流,当把谷物倒入扇车时,谷物在力的作用下落入扇车,气流使枯瘪谷物从出风口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饱满的谷物由于惯性大不会被吹到出风口,说明惯性大小与有关(填“速度”、“质量”)。

  • 17、某校项目学习小组用弹簧和刻度尺自制弹簧测力计,制作的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标记刻度如表:
    弹簧所挂物体的重/N02468101214
    刻度尺示数/cm68101214161924

    (1)、从表中可知弹簧秤制作原理:  
    (2)、制作过程:小金在6厘米刻度线处标上0N,每增加1厘米,所标的力增加 N。
    (3)、作品应用:用该项目小组制作的弹簧测力计测某物体重力,示数如图,该物体的重力为
  • 18、如图所示的装置,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选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桌子受力作用后发生的形变不易观察,通过观察经平面镜反射后光点的位置变化证明桌子发生了形变的科学方法是(选填“类比法”或“转换法”)。

  • 19、中国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中,剧情设定为太阳将要衰老膨胀,人类为了拯救地球,在地球表面安装了一万多台超大的行星发动机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飞向离地球4.22光年的比邻星。当地球运动到木星附近时,由于木星的引力大,导致地球偏离航线,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的速度减变,同时,地球的不少地壳发生了断裂,这说明力还可以使物体改变。这其中,木星对地球的引力肯定(填“>”、“<”或“=”)地球对木星的引力。
  • 20、下列有关力和运动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脚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一段距离后会停下来,是因为脚对足球的力逐渐减小 B、用手推桌上的橡皮,橡皮会运动,不推,橡皮马上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必须要有力维持 C、水平抛出的物体会做曲线运动,是因为重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D、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一定会保持静止状态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