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嘉兴市北师大南湖附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卷 科学(1-2章)
-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十二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试卷 科学( 1-2章)
-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中部区域联考中部区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试卷 科学(到第2章)
- 浙江省宁波市第七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试卷 科学(到第2章)
-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监测 科学(1-2章)
- 【浙教版】七上第三章 专练14 关于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的选择题巩固练习
- 浙江省杭州市文晖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阶段性学情反馈期中科学问卷(1-2章)
- 浙江省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性“教学情”调查 科学(1.1-3.4)
- 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第一初级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试卷 科学(1-2章)
- (浙教版)初中科学 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单元卷
-
1、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可以改变声音的特性。某段声音的波形变化如图所示,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变声后声音的音调(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2、当小正将遮光板置于主光轴某一位置时,发现光屏上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则光屏、凸透镜、遮光板和发光体AB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
3、小正在探究光学和声学现象时进行了以下操作,其中对科学方法的应用判断正确的是( )A、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类比法(类比声音的传播路线) B、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时,控制拨动钢尺的力度相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控制变量法 C、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点燃蜡烛的像——转换法(将虚像转换为实物体) D、探究“光的直线传播”时,通过观察小孔成像的形状判断光的传播路径——等效替代法(用成像形状替代光的传播状态)
-
4、如图所示,L是嵌在遮光板上的一块透镜,P是光屏,两者的间距为d。一束平行光平行于透镜的主光轴射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面积大于透镜的光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L一定是凸透镜 B、L一定是凹透镜 C、若d 大于透镜的焦距,则L是凸透镜 D、若d小于透镜的焦距,则L是凹透镜 -
5、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仪器( )A、引起头骨、颌骨振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B、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C、产生超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D、产生声波直接作用在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
6、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下列图中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是 ( )
A、
B、
C、
D、
-
7、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P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等于6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 )A、
B、
C、
D、
-
8、某同学利用水凸透镜(注射器和弹性膜制成的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等器材进行探究,此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水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用注射器向水凸透镜中注入水后,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大小 C、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向水透镜中注水,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D、向水透镜中注水,观察成像特点的变化,可以模拟近视眼的成因 -
9、缙云烧饼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色、香、味、脆”俱全在全球广大食客中享有盛誉。下列关于“色、香、味、脆”说法错误的是( )A、“色”是烧饼反射的光进入人眼 B、“香”味是在鼻腔中形成的 C、“味”的感觉器官是舌 D、“脆”主要是靠触觉感受的
-
10、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稀硫酸溶液,小丽为了测定该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烧杯中配制了16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往烧杯中滴加该稀硫酸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滴入 7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表示的意义是:.(2)、根据化学方程式及图中信息,计算该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3)、当滴入10g稀硫酸溶液时,烧杯内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g. -
11、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KOH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的原因.(已知KOH溶液中含有 H2O、K+、OH-)
【提出问题】KOH溶液中的什么成分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猜想1:KOH溶液中的H2O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2:KOH 溶液中的K+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猜想3:KOH 溶液中的(填化学符号)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猜想1不成立
②用试管取少量KCl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猜想2不成立
③ , 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
试管内溶液变红
猜想3成立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1不需要通过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
12、小乐20℃、101千帕环境中验证 CO2能否与NaOH溶液反应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①20℃、101千帕时,1体积水中最多可溶解1 体积CO2 , 1体积酒精中最多可溶解0.3 体积CO2; ②20 ℃的酒精中, NaOH 易溶, Na2CO3微溶。
(1)、利用两套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在第一套装置中注入3毫升 NaOH 浓溶液;在第二套装置中注入等量的水,振荡试管;当观察到第一套装置中(填实验现象,下同),第二套装置中 , 可证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将3毫升 NaOH 浓溶液注入试管后,观察到注射器自动向左移动,最终注射器中剩余5毫升酒精,试管内出现白色沉淀物。出现白色沉淀物的原因是. -
13、科学兴趣小组的成员在探究酸的性质时,做了以下实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稀盐酸,观察到黑色粉末很快溶解,并得到蓝绿色溶液,而向放有少量CuO粉末的试管中加入6毫升稀硫酸,常温下无明显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呢?
【建立猜想】①两种酸溶液的 pH不同.(注:pH 相同,则单位体积的溶液中H+的数目相同)
②两种酸溶液中的不同.
【实验过程】
实验次序
试剂
实验现象
1
0.2克CuO粉末和6毫升pH=0的稀盐酸
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
2
0.2克CuO粉末和6毫升pH=0的稀硫酸
无明显现象
3
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稀硫酸和0.35克NaCl
黑色粉末很快溶解,溶液呈蓝绿色
4
0.2克CuO粉末、6毫升pH=0的稀硫酸和0.35克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常温下,pH相同的稀盐酸和稀硫酸与CuO的反应现象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促进了反应的进行.
-
14、学习了酸的化学性质之后,某实验小组成员选用稀盐酸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能产生气泡的是(填字母).(2)、写出C烧杯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同学们进一步对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探究,对其溶质的成分(除酚酞外)作出如下猜想:①只含有一种溶质;②含有两种溶质.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相关表格.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得出结论
用玻璃棒蘸取D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
pH<7
猜想正确,溶液中的溶质是
-
15、小明归纳出 Ca(OH)2与其他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若X是与其他三种物质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能是(写出一种物质的化学式).(2)、根据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关系,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16、打开浓盐酸试剂瓶,发现瓶口有“白雾”出现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氢离子的是(填序号,下同),能证明“白雾”中含有氯离子的是.

-
17、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1)、取三片维生素C,压碎后溶于10毫升水中,过滤,取少量滤液并向其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说明维生素C的水溶液呈性.(2)、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在高温时容易被破坏.如何食用黄瓜,才能充分利用黄瓜中丰富的维生素C? .
-
18、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将它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会损坏铝壶,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9、通过实验,我们测得了石灰水、碳酸饮料、食醋及食盐水的pH,图中箭头方向表示pH逐渐增大,则表示石灰水的是点(填字母).测定碳酸饮料的pH时,若先将试纸用水润湿,则测出的值(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0、2023年9月23 日,第十九届亚运会在浙江省杭州市正式开幕, “绿色亚运”闪耀全球.(1)、杭州亚运会主火炬以零碳甲醇作为燃料。甲醇能作为燃料是因为甲醇能燃烧,该性质是甲醇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2)、零碳甲醇是利用工业尾气的二氧化碳和焦炉气中的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的.这个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