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如图是几种生物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示意图,看图回答问题:

    (1)、甲图蝗虫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是因为发育过程中没有期。
    (2)、丙图的关键步骤是要确保①②两部分的紧密结合,接穗才能成活。
    (3)、丁图中,胎儿通过(填序号)从母体不断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4)、图中的生物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用“甲”“乙”“丙”或“丁”填写)。
  • 2、为应对流感病毒,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 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  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
    (1)、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序号)。
    (2)、临床上,75%酒精可以消毒,通过溶解并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菌失去活性,细菌在结构上与人体细胞的区别是
    (3)、25%-50%浓度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拭身体,使患者体温迅速下降。这包含的科学道理是
  • 3、  物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关于物质变化,小科同学做出了以下总结,请你判断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正确,请举一个否定该说法的实例。
    (1)、有气体产生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2)、有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没有发生物理变化:
  • 4、 科学课上,为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小科同学设想:当吸了水的无纺布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因水分蒸发而质量变小,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无纺布在相同时间后的质量变化情况,来判断其中水分蒸发的快慢。于是小科用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无纺布,在等质量水中浸泡相同时间,使其含水量相同,并用下列装置在同一室内环境中进行实验。请据图回答:

    (1)、选择装置甲和丁作对照,可以研究对蒸发快慢的影响。
    (2)、若要探究“空气流速”对蒸发快慢的影响,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3)、利用装置甲、乙、丙进行实验前后的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组别

    实验记录

    装置甲

    装置乙

    装置丙

    电子天平读数(克)

    开始时

    7.5

    7.5

    7.5

    10分钟后

    6.1

    5.5

    4.8

    从实验记录的数据可知,可以得出结论(写出一条):

  • 5、  科学家用A、B、C三个相同的密闭容器,放入等量的气体分子,测出实验中相关的分子运动速率。如图是氢分子( H2和氧分子( O2运动的示意图及平均速率大小。

    (1)、比较B和C,能得出影响分子运动平均速率的因素是
    (2)、比较A 和B 可知,分子数目和温度相同时,相对分子量越大,运动的平均速率
    (3)、请预测一下27℃时,等量的二氧化碳分子运动平均速率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80m/s。
  • 6、  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钠( NaNO2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已知空气中的微生物,使蔬菜中的原有的少量硝酸钠 (NaNO3无毒无害)转化成亚硝酸钠( (NaNO2是一种致癌物)。小科同学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钠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

    菜肴在 4C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钠含量(单位:mg/kg)

    菜肴

    半小时

    3小时

    6小时

    9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3.2558

    4.3668

    5.5188

    红烧鲫鱼

    1.6035

    2.0948

    3.2300

    5.3397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 NaNO2(亚硝酸钠),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隔夜菜中的亚硝酸钠含量变化的规律是
    (3)、小科认为夏天放置在餐桌上的隔夜菜(隔9小时),亚硝酸钠含量会更高,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
  • 7、  小科同学在“探究水的某种特性”的实验中,对水的体积和质量的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他先用天平测出注射器的质量,再用它分别抽取10厘米3、15厘米3、20厘米3的水,分别称出注射器与水的总质量,下表是其中一个组的实验记录(测得注射器的质量为11克)。

    实验次序

    水的体积/厘米3

    注射器与水的总质量/克

    水的质量/克

    质量/体积

    1

    10

    21

    10

     

    2

    15

    26

    15

     

    3

    20

    31

    20

     
    (1)、使用天平时,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若向右调节左侧横梁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则调节平衡螺母前,左盘与右盘的位置相比,较高的是盘。
    (2)、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水的是不变的,从而发现了水的一种特性。
    (3)、受此实验启发,小科不称质量,在家里测量了冰的密度。他先用注射器抽取27毫升的纯净水,再放进冰箱速冻,等水完全结冰后,小科从冰箱中取出的注射器如图所示,小科所测得冰的密度为千克/米3

  • 8、  为了了解原子结构的奥秘,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英国科学家卢瑟福为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于1911年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①α粒子源————放射性物质放出α粒子束(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②金箔————作靶子,厚度1μm;③荧光屏————α粒子打在上面,显微镜上发出闪光。

    【实验现象】如图乙所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偏转,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较大的偏转。

    【分析解释】

    (1)、根据实验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荷 D、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文中“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3)、1932年,查德威克用α粒子(内含2个质子)轰击铍原子核(内含4个质子),微观示意图如图丙所示,生成的微粒C是原子的原子核(填写名称)。
  • 9、  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小科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A、B、C、D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在纸巾上各放25粒菜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装置

    A

    B

    C

    D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C

     23°C

     23°C

     23°C

    纸巾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种子萌发情况

    23粒

    0粒

    24粒

    0粒

    (1)、实验中A组还有2粒菜豆种子没有萌发原因可能是
    (2)、能否对A组与D组的种子的萌发情况进行比较?为什么?答:
    (3)、根据A组和C组的实验结果分析判断,可得出的实验结论为
  • 10、  生活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

    (1)、小科妈妈用图甲所示的炖盅炖汤,锅盖周围有很多“白气”喷出来,这些“白气”主要通过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产生的。
    (2)、小科画了图乙和图丙所示的粒子模型,表示沸腾的是图(填“乙”或“丙”)。
    (3)、当大煲内的水沸腾后,小科妈妈用小火炖汤,妈妈告诉小科大火和小火把汤炖好的时间是相同的,用小火还能节约煤气。小科根据所学液体沸腾的知识想到了其中的道理:
  • 11、如图分别表示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物质的密度跟体积的关系。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可见,A、B、C、D四种物质中,密度最大的是
    (2)、从图乙中可见,斜线部分S的面积表示物质的 , 其值为
  • 12、  如图所示的是实验室电解水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甲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
    (2)、通电时间相同,甲乙两试管液面下降情况如图所示,请判断电极B连接电源(填“正极”或“负极”)。
    (3)、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13、用锶材料制成的原子钟精准度极高,常被用于卫星的精准计时。图甲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乙为A、B、C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在化学变化中锶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
    (2)、图乙中A、B、C三种微粒中与锶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3)、 若C为离子, 则x=
  • 14、  右图为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1)、 字母 b 代表的是
    (2)、写出一种由a直接构成的物质名称(或者化学式)
    (3)、从微观角度看,c转化过程中,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15、  2024年11月4日凌晨, 神舟十八号乘组顺利返回地球。从天宫实验舱带来的两万粒马铃薯种子经过催芽,迎来首个种植季。上图为马铃薯块茎与种子的实物图。

    (1)、马铃薯块茎作为常用食材,含有丰富的淀粉。在马铃薯的剖面滴上碘液,能观察到
    (2)、马铃薯种子中的是新植物的幼体。
    (3)、通常情况下,马铃薯利用块茎进行繁殖,属于(填“无性”或“有性”)生殖。
    (4)、这种繁殖的优点除了繁殖速度快,还能
  • 16、如图甲是金属镓放在手心中状态;图乙是把 10C的固态镓放入装置进行加热,水的温度恒定为 50C;如图丙,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的熔化时间为 16min B、镓的熔点为   30C C、第8分钟时镓处于固液并存 D、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 17、 “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木炭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生了新的物质 B、从微观构成看: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C、从符号表征看:二氧化碳的化学式是 CO2 D、从数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 18、小科利用天平来比较水和酒精的密度大小。已知烧杯的规格相同,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酒精和水,则图中一定能得出酒精密度比水小的是( )
    A、 B、 C、 D、
  • 19、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水的密度是 1.0×103kg/m3表示1m3水的质量是 1.0×103kg/m3 C、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一半,剩下的氧气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月壤从月球带回到地球,同一物体在不同位置时质量相同
  • 20、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乙。下列选项中的实验,其原理与上述实验一致的是 ( )

    A、 B、 C、 D、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