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某同学尝试用表格进行学习整理。下表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搭配正确的是(   )  

    选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美国独立战争

    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明治维新

    日本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同盟国集团正式形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2、观察图片,促使16-20世纪中期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的直接原因是(   )

    A、部分国家的殖民扩张 B、计算机出现和互联网普及 C、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经济全球化的整体推动
  • 3、改革开放初期广东流传这样一句话,“遇到绿灯向前走,看到黄灯赶紧走,碰上红灯绕着走”。1992年他们说,“北京送来了更通畅的绿灯”。这里“更通畅的绿灯”指的是(   )
    A、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B、海南自贸试验区设立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
  • 4、《红星照耀中国》(1937年初版)中对某一事件进行了描述:“这是一次丰富多彩、可歌可泣的远征……像一把烈焰,贯穿一切”这一事件(   )
    A、发生于“大革命”时期 B、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C、成为中国人民抗战起点 D、坚定了人民的抗战意志
  • 5、下列有关佳士得拍卖行拍卖清单(见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日期拍卖行拍卖品描述
    1861.7佳士得来自军官们的两批物品:一批8件;批23件。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大国玺”。
    1862.6佳士得来自圆明园的3件珐琅制品,“一个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1864.7佳士得36件标明来自圆明园的物品。
     …… 
    A、可用于说明英法发动战争的根本诉求 B、可完整再现英法军队在战争期间的暴行 C、对第二次鸦片战争性质有重要史料价值 D、佐证了八国联军疯狂全面侵华的史实
  • 6、同学们整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两张残缺历史地图,其中一张只能依稀看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另一张图例中有“将军辖区”“驻藏办事大臣辖区”。以下对两张历史地图判断正确的是(   )
    A、西汉和唐朝 B、元朝和清朝 C、明朝和清朝 D、元朝和明朝
  • 7、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有一篇《封诊式》,记载了一个乡村里长发现麻风病疑似患者并向上报告的事例。通过此则材料可以了解秦朝 (   )
    A、休养生息的政策 B、分封制度的推行 C、法律制度的严酷 D、基层管理的状况
  • 8、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秦岭站建成投入使用。读图回答下题。

    (1)、秦岭站濒临的大洋是(   )   
    A、印度洋 B、太平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岭站能看到企鹅、北极熊 B、秦岭站具有四季更替的现象 C、7-9月是秦岭站黄金科考时间 D、秦岭站位于中山站的东南方向
  • 9、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甲的经纬度是25°N,107°W B、图中A山峰在B山峰的正北方向 C、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形为丘陵 D、图中①处有可能发育为河流
  • 10、2024年11月,位于秘鲁西部沿海的钱凯港开港,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港投入使用将推动中国与南美国家乃至全球贸易的发展。下列关于钱凯港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位于南美洲西部,濒临大西洋

    ②其运营显著降低了中国与南美之间航运时间与成本

    ③生活在该港以东山区的人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

    ④该港运往上海的农产品可能有大豆、玉米、羊驼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1、应对世界发展新变化,中国要加快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发展格局。(   )
  • 12、2025年两会提案“尽早实施12年义务教育”,体现了人大代表行使立法权。(   )
  • 13、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从两极格局变为多极化格局。(   )
  • 1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队牵制了亚洲大部分的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   )
  • 15、与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巨鹿之战。(   )
  • 16、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工程是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屏障,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   )
  • 17、直布罗陀海峡是亚非两大洲的分界线,联通的是地中海与大西洋。(   )
  • 18、宪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始至终彰显“王者”风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位显然】

    宪法第五条:……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程序显然】

    宪法的制定遵循特定的制宪程序。宪法的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

    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依一般程序,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或者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价值追求显然】

    我们有尊严的生活要由宪法予以保障,国家权力的运行规则要由宪法作出规定。

    (1)、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我国宪法的地位。
    (2)、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有什么特点?其目的何在?
    (3)、请你说出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 19、宪法权威不容侵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追究。”

    材料二 2024年12月25日,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某受贿案。李某利用自身职务上的便利,违反规定行使权力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非法收授他人财物。李某因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材料三 202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11个国家宪法日,也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实施42周年。为此,小辉同学所在社区组织开展了“宪法进社区”系列宣传活动。在宣传活动的最后一天,社区工作人员向群众赠送了宪法读本,并向大家发出“增强宪法意识,与宪法同行”的倡议。

    (1)、解读漫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宪法中为规范权力运行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说说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该如何行使职权。
    (3)、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该倡议书。(温馨提示:倡议书一般包括发起倡议的背景和原因、具体倡议主体的态度和做法等)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的过程,它是以实现工业化为核心,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社会变革。

    材料二 从 1953 年起,中国实施“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 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次提出包括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在内的“四个现代化”目标。截至1957年底,我国建成了飞机和汽车制造业、新式机床制造业等新工业部门。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的历史任务,并确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

    ——摘编自王娟《脉络·蕴涵·意义: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等

    (1)、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过程。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治现代化的两个例证。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经济现代化道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中国经济现代化取得的成就。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现代化不断取得成就的原因。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