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文明是一座城市最亮的底色。诸积极践行“浙风十礼”,倡议礼让斑马线、聚餐用公筷、传承好家风……开展学礼、明礼、践礼,这是因为“文明有礼”(   )

    ①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②规定了社会成员享有的权利

    ③有助于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

    ④是社会进步的唯一评价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2024年4月15日是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某校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为主题,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促进学生(   )

    ①学习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律法规

    ②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③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

    ④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近年来,部分新型毒品披上“电于烟”“跳跳糖”等外衣,伪装性极强,引诱不明真相的青少年落入陷阱。对此我们青少年成(   )

    ①避免人际交往,重视自我管理

    ②认清毒品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③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律意识

    ④健康生活,拒绝所有饮料和零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4、图示法有助于梳理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右图关系的是(   )

    A、①个人②社会 B、①法律②规则 C、①违法②犯罪 D、①国家安全②国家利益
  • 5、某校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开设了农作物种植、面点制作等劳动课程,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这有利于学生(   )

    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增强劳动观念

    ③学习必要的劳动技能,发扬实干精神

    ④磨炼坚强意志品质,使未来没有闲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巴黎奥运会女子 10 米跳台决赛,全红婵、陈芋汐上演精彩对决,包揽金银牌。赛后两人温情相拥,令人动容。她们既是竞争对手,更是相惜的朋友。这启示我们要(   )
    A、诚实守信,关爱他人 B、换位思考,宽容他人 C、平等待人,杜绝摩擦 D、尊重他人,友好相处
  • 7、2024诸暨西施半程马拉松于 11月24日开跑,来自国内外的16000余名选手共享奔跑盛宴共同领略“好美诸暨”。完成问题:
    (1)、比赛期间,诸暨交通管理部门依法依规对部分道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确保比赛顺利进行。这说明(   )
    A、社会规则限自由,遵守规则靠他律 B、生活处处有规则,破坏规则受处罚 C、社会生活有秩序,维护秩序靠规则 D、良好社会有秩序,只靠强制性措施
    (2)、在活力满满的赛场上,1200余名志愿者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呐喊加油、线路引导、能量补给、医疗协助、后勤服务……志愿者们的行为彰显了(   )

    ①志愿服务,按劳取酬的现实

    ②关爱他人,与人为善的情怀

    ③不言代价,自立自强的精神

    ④乐于奉献,服务社会的品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8、“它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并由此进发出难以估量的革命热情,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源源不断人力、物力支持。”文中的“它”是指(   )
    A、中共七大的召开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三大战役的胜利
  • 9、人物履历与时代紧密相连。右表周恩来的部分履历说明当时(   )

    周恩来 1924-1926年主要履历

    1924年11月

    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5年9月

    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

    1926年2月

    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东江各属行政委员

    A、辛亥革命推动社会变革 B、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 C、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D、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
  • 10、“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一首首激昂的歌曲汇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时代最强音。这里的“时代最强音”是指(   )
    A、打倒列强 B、实业救国 C、团结合作 D、抗日救亡
  • 11、下面是某历史学习小组进行项目化学习时搜集的油画,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兴起 D、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 12、从1935年11月到1937年6月,毛泽东写下上百封亲笔书信,其写信活动在1936年西安事变前形成了一波高峰,以争取社会各界对中国共产党政策主张的最大认同。毛泽东此举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揭露日本的侵华阴谋 B、促使抗口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调整对国民党的政策 D、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
  • 13、右边新闻片段所报道史事的主要意义是(   )

    《新闻报》)(民国八年六月)报道:“……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

    A、推动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C、促成了全国抗日救广新高潮的到来 D、为新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 14、19世纪70年代以来,日益恶化的边疆危机,触发了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其结果迫使清政府及时调整国防战略。清政府决定(   )
    A、引进先进技术,实施清末新政 B、加强边疆治理,新疆台湾建省 C、设置伊犁将军,巩固东北边防 D、谋求制度变革,发展民用工业
  • 15、“五口通商香港失,断鸿声中夷舰现。”该诗句所描述的历史事件(   )
    A、成为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C、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6、徐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所著《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上有着重要价值。

    读徐霞客旅行路线示意图,完成问题。

    (1)、读图可知,徐霞客游历地区(   )
    A、经过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季风气候显著 C、全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D、经过的河流均无结冰期
    (2)、徐霞客途径甲地时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B、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C、千沟万壑黄土坡,风起沙扬漫天浊 D、茫茫大漠袤无边,孤烟残阳映山岚
    (3)、下列关于徐霞客途径城市的现状,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安所在省份简称甘或陇 B、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江阴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D、昆明所在地形区岩溶地貌广布
    (4)、徐陂客描述云南某地建筑为“架竹为巢,下畜牛,而上托(cuàn)卧(烧火和睡觉的地方)”,体现该特色的建筑是(   )
    A、 B、 C、 D、
  • 17、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承担着相同的责任。
  • 18、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实施于解放战争时期。
  • 19、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引发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 20、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最高峰。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