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社会期中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阶段性作业质量反馈练习(期中)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卷
- 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卷
-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多校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作业(一)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多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人文地理学科课堂作业(一)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1、全面抗战时期,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市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境内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垂涎的美食,让暑期在此研学的小明一家流连忘返。
资料卡
粮为社稷之本,种是粮食之基。2015年1月,中国正式实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耐旱、喜光喜冷凉,喜肥沃、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土壤,是生长期短、产量高的作物,呼伦贝尔是世界公认的马铃薯最佳种植地区之一,是为数不多的适合马铃薯种薯大面积繁育的“净土”。
(1)、在呼伦贝尔市,小明一家可以领略哪些独特的民族风情?(2)、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呼伦贝尔市适宜种植马铃薯的自然条件。(3)、有人认为,呼伦贝尔市应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你是否认可这一观点?结合材料阐述你的理由。 -
3、“十四五”期间,山西省将由传统能源大省向新型综合能源大省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卡
山西:从“一煤独大”到多业并举
2021年,山西建成“见煤不见人”的智能化煤矿10座,加快坑口火电站建设(坑口火电站是指在煤的产地建设火力发电站,就地发电,变送煤为送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38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6%,占比达到34.3%;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1.5%,PM2.5平均浓度降到39微克/立方米,有效推动传统能源大省向新型综合能源大省迈进。
(1)、写出图1中河流甲的名称。(2)、根据图1、图2、图3,描述山西省煤炭产业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从发展的选择角度分析阅读卡中山西省的做法对其他地区发展的借鉴意义。 -
4、2021年12月,国家文物局确认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为汉文帝刘恒的霸陵。从史书记载的“凤凰嘴”到考古发掘的“江村大墓”,汉文帝霸陵的重新确认对我们学习历史的启示有( )
①学习历史需要依靠多种珍贵的史料
②史书记载不可靠,学习历史不用它
③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为可靠
④考古发掘最可靠,学习历史只用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2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福建援宁干部、科技专家、医生、教师、闽商,无私奉献、踏实苦干,用智慧和心血助力宁夏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脱贫致富,弹奏出山海协作的“最强音”。回答下小题。(1)、福建和宁夏分别属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 )
①东部地区
②中部地区
③东北地区
④西部地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与宁夏相比,福建具备的人文优势是( )A、地势平坦,平原广阔 B、气候暖湿,河湖众多 C、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D、资金雄厚,能源丰富 -
6、笤帚苗是一种极为耐旱、耐贫瘠的野草,人们用其编扎成打扫工具——笤帚。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西靠大兴安岭,被称为“中国笤帚苗之乡”。近年来,巴林左旗发展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笤帚苗产业。读巴林左旗地形图,回答下小题。(1)、关于巴林左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特点为东南高、西北低 B、河流水量较充沛,无结冰期 C、中心乡镇多分布于河流沿岸 D、森林面积广,土层深厚肥沃(2)、为促进笤帚苗产业进一步发展,下列措施可以采取的有( )
①加大技术投入,研发多种笤帚苗品种
②根据市场需求,创新设计笤帚苗制品③完善交通设施,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④利用沿河农田,扩大笤帚苗种植面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下列对鳖虾稻种养模式图理解正确的是( )A、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但不利于发展循环经济 B、破坏食物链,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C、全面推广种养模式,能够彻底解决环境问题 D、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符合绿色发展新理念
-
8、区域的变化表现在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 )
-
9、贫困不是单个国家或区域的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面对。( )
-
10、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 )
-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古老的文明有四种,都是沿着江河发祥的。其中,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是同一种文明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凝聚力⋯⋯对中华文明共同祖先炎、黄二帝的崇拜,使中华文明在多元发展的同时,一以贯之地保持了连续性。⋯⋯探讨中华文明延续不断的原因,我们注意到古代典籍所载中华文明中“自强不息”(即努力向上不停止)和“厚德载物”(即宽厚的德行可以承载万物)的精神,使这个文明既有刚性又有韧性。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沿着江河发祥”的世界四大古老文明起源的主要流域,并指出材料一中哪些属于文献史料。(2)、根据所学,概括说明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分别总结中华文明的起源特征和发展特征。(4)、“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请结合材料二加以分析。 -
12、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 )A、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 B、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 C、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D、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
13、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4、如图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
辽河流域出土的玉龙 黄河流域出土的黑陶高柄杯 长江流域出土的骨耜 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 B、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 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 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 -
15、据考古发现,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有几件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A、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 B、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 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
16、陕西西安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半坡人生活的是( )
①人面鱼纹彩陶盆 ②司母戊鼎 ③白陶鬻 ④猪纹陶钵 A、① B、② C、③ D、④ -
17、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客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杵和圆形陶碗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 )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③处于新石器时代 ④当时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8、如图是 2024 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 七年级 上册》中的一幅图。这幅图反映了( )
北京人用火场景想象图A、北京人已经懂得了人工取火 B、北京人正在烧烤水牛等家畜 C、北京人学会了用火改善生活 D、北京人烧烤的食物中有甘薯 -
19、尧、舜、禹通过世袭制依次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 )
-
20、河姆渡先民使用骨耜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