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改良派和革命派发起的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没有改变,救国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到了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身上。

    ——曲青山《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

    材料二 自6月5日起的几天内,上海就有六七万工人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随后,北京、汉口、南京等地工人相继罢工,工人阶级成为斗争的主力。面对工人声援带来的强大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使一些革命知识分子开始同工人建立联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材料三 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作为最先进阶级————工人阶级的代表,不仅代表着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这些政治运动“都归于失败”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的伟大力量”。
    (3)、根据材料三归纳出“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具体表现。
    (4)、根据所学知识,阐述下面四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救亡图存的主题。(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完整。)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

  • 2、1921年8月,毛泽东开始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10月,他深入了解粤汉铁路工人的生活情况:11月,他发表了《所希望于劳工会的》一文。毛泽东的上述活动(   )
    A、指导了五四运动的开展 B、受到了中共一大的影响 C、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D、推动了黄埔军校的建立
  • 3、上海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在近代,上海是(   )

    ①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②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之一

    ③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地 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 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全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   )
    A、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B、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D、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 5、如图为某同学制作的单元知识结构图。据此可知,该单元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井冈山道路的开辟 C、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6、新学期伊始,某班同学要设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主题黑板报,在“背景”部分可选入板报的有(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毛泽东对五四运动评价道:“五四运动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不曾有的姿态”是指(   )
    A、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B、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 C、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走向联合之路 D、五四运动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8、图1、图2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看法正确的是(   )

    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图1事件为图2事件起铺垫作用 C、都有工、学、商各阶层共同参加 D、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9、口号和主张通常是某种政治思想的高度概括。下列口号和主张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民主、科学”   
    ②“民族、民权、民生”

    ③“自强、求富”   
    ④“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A、②③④① B、③②①④ C、③①④② D、②①③④
  • 10、如图所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件重要史事,還誓过程中提出的口号。这一重要史事(   )
    A、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同时发生 B、是以工人阶级为先锋的运动 C、取得了反帝斗争的重大胜利 D、是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的开端
  • 11、著名学者郭齐勇在评述《国史大纲》时说:“即使在外患纷乘、国难深重的困境中,我国无数仁人志士仍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企盼和信心,并以满腔的热忱为之奋斗。”在20 世纪早期,符合“外患纷乘”引发我国“仁人志士奋斗”的史实是(   )
    A、鸦片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 B、甲午战争 维新变法运动 C、十月革命 中国共产党诞生 D、巴黎和会 五四运动爆发
  • 12、以下是邓中夏早期经历简表。与这些经历关系最为密切的历史事件有(   )

    ◆1917年8月,投考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影响。

    1919年9月,与爱国且倾向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在“曦园”工读互助。

    1920年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A、辛亥革命 二次革命 B、新文化运动 护国战争 C、五四运动 北伐战争 D、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 13、中共一大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
  • 14、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   )
  • 15、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
  •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后欧洲人创办的中文报刊。

    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办的首要目的

    《察世俗》

    1815年

    槟城

    (东南亚)

    “故察世俗书必载道理各等也……最大是神理(基督教教义)。”

    《东西洋考》

    1833年

    广州

    “促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及基本信条……与外国通商愈兴、百姓愈享庶富之盛。”

    《遐迩贯珍》

    1853年

    香港

    为了尊重“列邦之善端”“中国之美行”以及促进中英两国的相互理解。

    ——摘编自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

    材料二 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史料。

    成半十年,英、法、美各国乘洪、杨鸥张,求通商不决,率兵至大沽头。僧王焚其二艘,夷酋招集汉奸为洋马队,数月而成,进至通州,上仓皇率后嫔幸热河。夷首犯东便门,守城者开门迎之。

    ——李光汉《圆明园词》

    逆夷犹敢逞凶带领夷兵,逼进通州,称欲带兵入见,朕若再事含容,其何以对天下?现在严饬统兵大臣带领各路马步诸军,与之决战。

    ——咸丰十年八月初皇帝上谕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文报刊“创办的首要目的”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战败的因素,并写出两则史料的相同信息。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西方列强侵华的方式。
  • 17、千百年来,获得土地是农民的愿望。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和太平天国运动关于土地问题的设想分别为(   )

    ①“均田免赋”   ②《天朝田亩制度》

    ③“扶清灭洋”   ④《中国土地法大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8、变式: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的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里,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新的内容”是指(   )
    A、反抗封建统治 B、平均分配土地 C、反击列强侵略 D、维护国家统一
  • 19、太平天国严禁鸦片贸易,不承认西方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多次拒绝外国提出的侵略要求。太平天国这样做(   )
    A、维护了国家权益 B、创新了斗争方式 C、动摇了清朝统治 D、打击了帝国主义
  • 20、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C、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