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经营商业的“瓦子”,市民“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在于 ( )
    A、中央集权松弛 B、城市人口增加 C、文学艺术繁荣 D、商品经济发展
  • 2、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该诗句里的“大散关”是哪两个政权分界线中的一端? (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 3、宋元时期农牧文化的交融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有 ( )

    ①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②契丹族改进制度,吸收中原文明

    ③玄奘西游天竺,传播佛教文化 
    ④党项族仿照汉字,创制西夏文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下面图中“▲”处应该填( )

    A、分设三司 B、设副宰相 C、创立殿试 D、设置通判
  • 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 “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 )
    A、使北宋走向衰亡 B、实现了富国强兵 C、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D、加强了社会管控
  • 6、“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评价的著名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屈原
  • 7、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 “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 “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周边国家和地区。下列分别属于唐朝“大进” “大出”的史实是 ( )
    A、鉴真东渡 日本遣唐使 B、张骞出使西域 郑和下西洋 C、玄奘西行 马可·波罗来华 D、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 8、某学者认为“开元之始,几于家给人足”,而自某一事件后, “京都为墟(废墟),器之与工,十不存一”。这里的“某一事件”是指( )
    A、开通大运河 B、黄巢起义 C、完善科举制 D、安史之乱
  • 9、公元680年,唐高宗颁布诏令,确认进士科考词科,将诗歌创作引入科举考试。从此,诗赋成为衡量才华的重要标准,更多的流行体裁,尤其是七言律诗,在宫廷受人瞩目。由此可见( )
    A、经济繁荣促进风气开放 B、制度创新推动文化繁荣 C、文教发展促成重文轻武 D、诗歌创作丰富民众生活
  • 10、“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让后人发出这一感慨的工程是 ( )
    A、都江堰 B、故宫 C、大运河 D、长城
  • 11、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反映出“隋得天下”这一历史进程的是( )
    A、 B、 C、 D、
  • 12、“今日的印度因软件业的发达书写了现代神话”,班加罗尔信息产业的发展,( )

    ①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深刻地改变着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使之成为政治、经济中心 
    ④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3、对该国是这样描述的: “这是一个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地铁站里有华丽的巨型壁画。”请你判断这个国家是( )
    A、意大利 B、俄罗斯 C、美国 D、澳大利亚
  • 14、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在帐篷里,穿宽大的袍子,过游牧生活,主要原因是( )
    A、地处热带气候区,是干旱地带 B、气候湿热,帐篷利于纳凉 C、雨水多,河流多 D、多地震,帐篷利于防震
  • 15、读秘鲁地理简图,完成下小题。

    (1)、右图中河流甲注入 ( )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2)、被印第安人称为“粮食之母”的藜麦,原产于秘鲁等国的海拔3000~4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的高原或山地上。其原产地最有可能在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 16、昆曼公路起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止于泰国曼谷市,途中跨湄公河,沿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风光绮丽。读昆曼公路示意图,回答下小题。

    (1)、右图中的序号代表河流,其中表示湄公河的是( )
    A、 B、 C、 D、
    (2)、7月,沿昆曼公路旅行,下列景观可能被拍摄到的是( )
    A、深山峡谷中,苹果树上挂满了果实 B、广阔的平原上,片片麦田随风泛起绿色的波浪 C、大雨倾盆,湄公河河水暴涨,波涛汹涌 D、烈日下,一望无际的沙漠点缀着几片绿洲
  • 17、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观察,存在不同的看法。

    材料一:宋太祖陆续沟汰了各地的武人节度使,换成了文人官僚。对文官虽然不可能期什么战斗指挥能力,但是通过扩充驻屯都城的禁军,补充了这些不足。

    ——小岛毅 《中国的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材料二:兵籍益广,吏员益...县官.之费,数倍于昔。

    ——《宋史●食货志》

    材料三:天下之入不过缗钱六千余万,而养兵之费约及五千万。是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卡兵。

    ——蔡襄 《强兵篇》

    材料四:美国学者墨菲认为,11世纪初宋朝的财政收入是盛唐的近三倍,南宋海外贸易兑收占国家收入的五分之一。中国的贸易总量不仅远超当时欧洲的水平,而且一直保持到19纪。

    ——黄夏《美国史学家眼中的宋朝、中国和东亚》

    材料五:北宋东京城平面示意图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史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美国学者墨菲在《亚洲史》中却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你认为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请结合上述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形成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严密,不少于200字)

  •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学者威尔斯在其所著的《世界史纲》一书中这样评价唐朝:“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中国由于迅速恢复了秩序和统一而赢得了这个伟大的领先.....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材料三: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统计表

    时间

    公元400--1000年

    公元1001一1500年

    公元1500-1840年

    在世界所占比例

    70%

    56%

    29%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1)、泰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
    (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缩影。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公元11世纪到19世纪我国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
  • 19、民族交融的方式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三:承平以来,怀柔益远,北逾瀚海,西绝羌荒,青海厄鲁特、西藏、准噶尔之地咸入版图。其封爵、会盟、屯防、游牧诸政,事厥有专司。

    ——《大清会典乾隆朝》

    (1)、材料一中的人物穿汉服是因为哪一次改革?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2)、材料二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反映了唐与吐蕃交往的哪一史实?起到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朝分别设置了哪些机构管理西藏和新疆?
    (4)、结合以上材料并联系所学,说说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 20、中外交流对促进人类文明有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出现了一大批为中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物和事迹,促进了唐朝的繁荣。

    时间

    唐太宗时期

    唐玄宗时期

    人物

    事件

    A

    鉴真东渡

    国家

    天竺

    B

    共同贡献

    C

    材料二: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于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中国沿着自然经济道路缓慢前行,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工业革命,在工业化道路上狂奔,直至爆发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世界。

    ——摘编自《中国历史》

    (1)、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处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分析这-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其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