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社会期中试卷
-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一次阶段性作业质量反馈练习(期中)试卷
- 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卷
- 浙江省金华市湖海塘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月月考卷
-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地理期中考试试卷
-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多校联盟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作业(一)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多校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人文地理学科课堂作业(一)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中考试试卷
-
1、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
-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589年
隋朝统一
618年
隋朝灭亡,唐朝建立
627-649年
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627-645年
玄奘西行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754年
鉴真东渡
755-783年
安史之乱
881年
黄巢起义
907年
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阅读上述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3、千里通波,万里通途。从水陆交通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指出图1中灵渠所在的位置(写序号)。比较图1、图2,概括水陆交通的变化。(2)、结合图1、图2,简析交通发展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重要性。
-
4、下列对表中的五个政权的叙述,正确的有( )
政权名称
存亡时间
开国国君
国君身份
后梁
907-923年
朱 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年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6年
石敬瑭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950年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年
郭 威
邱都留守
①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②五个政权的开国国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将
③这些政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④表中五个政权先后出现,政局相对较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名句。黄巢领导的这次起义( )A、推翻了唐朝统治 B、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C、平定了安史之乱 D、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
6、某学者认为“开元之始,几于家给人足”,而自某一事件后,“京都为墟(废墟),器之与工,十不存一 ”。这里的“某一事件”是指( )A、开通大运河 B、安史之乱 C、孝文帝改革 D、淝水之战
-
7、今天日本的邮政地址,还是沿袭唐制,以町、番、目为单位。这从侧面反映了唐朝( )A、严格的坊市界限 B、丰富的都市生活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先进的典章制度
-
8、唐朝的“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起航,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途经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国际航线。这条航线的出现( )A、得益于指南针获得广泛应用 B、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表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
9、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742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下列相关论述,正确的是( )A、鉴真东渡日本时玄奘正在西行 B、鉴真受到日本人的邀请和尊敬 C、鉴真东渡时风平浪静顺利成功 D、鉴真东渡期间发生了安史之乱
-
10、唐朝的对外开放具有“大进大出”的特点,“大进”是指唐朝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不拘一格,兼容并蓄;“大出”是指唐朝文化富有魅力,广泛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下列分别属于唐朝“大进”“大出”的史实是( )A、鉴真东渡、日本遣唐使 B、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C、玄奘西行、马可·波罗来华 D、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
-
11、下图文物出土于西安,根据服饰和面部轮廓等特征,可判定图中人物来自中亚。该文物( )
骑驼乐舞俑①体现了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②见证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往来
③反映了唐朝青瓷的高超工艺制作水平
④为研究唐朝的音乐舞蹈提供宝贵资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2、五代十国时期,在吴越国王钱镠的治理下,钱塘江附近变成富庶的农业区。( )
-
13、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
-
14、唐朝时,日本留学生来华学习,崔致远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
-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鏖战犹酣】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一中春秋形势图是 , 战国形势图是。(填图号)
(2)、【革故鼎新】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根据材料概括他采取了哪些措施使“秦无敌于天下”。
(3)、【凿山分水】材料三 江水初荡滴,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唐·岑参《石犀》
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蜀人”“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的原因。
(4)、【激烈辩论】观点
观点所属学派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读观点,将表格补充完整。
(5)、综合上述资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
16、山东自古被称为“孔孟之乡”。《论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尽心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两段材料反映了儒家的共同思想是( )A、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B、以德治国,以民为本 C、以礼治国,以法为教 D、崇德尚贤,兼爱非攻
-
17、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分封制的崩溃 B、商鞅变法的作用 C、兼并战争的后果 D、百家争鸣的背景
-
18、表中历史人物的论述反映了商鞅变法( )
人物
论述
韩非子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李斯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
王充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A、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C、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增强了秦国的国力 -
19、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出现 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
20、在江苏、湖南等地的春秋时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些人工冶炼的生产工具。它们是1146℃以上高温冶炼的产物,其冶炼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这类工具的出现表明( )
A、我国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B、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激烈 D、变法推动分封制的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