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次仗:一次是独自与中国交手的“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其中第一次“半仗”( )
    A、第一次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B、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开始被破坏 C、使英国获得了九龙租借地 D、使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 2、面对亡国灭种的危局,中华民族一面英勇反抗外国侵略,一面开始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下列对这期间历史事件之间关系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鸦片战争爆发是虎门销烟的导火线 B、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的发生 C、《马关条约》的签订引发了公车上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掀起了戊戌变法
  • 3、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 3 艘,后来发展到 30 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直接说明洋务运动( )
    A、实现了中国的近代化转型 B、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D、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
  • 4、“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 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段话的观点( )
    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肯定了中国抗击侵略的正义性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D、从全球化角度正确分析了战争起因
  • 5、图1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山体部位名称:

    B: ,

    C: , 请说明C处判断理由

    (2)、当地拟在④处修建水库,需要搬迁的村庄是  , 请说明理由
    (3)、甲、乙两村间拟建公路方案最合理的是 (②或③),请说明理由
  • 6、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使分裂的中国走向局部的统一。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区域的开发尤其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些都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时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北方人口)避乱者多南(迁)渡江。

    ——《资治通鉴》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根据材料一,请指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的理由。并说出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总体格局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请说这次改革的名称,并结合材料,概述此次改革的措施。
  • 7、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8.86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4.31米,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为(  )
    A、8694.55米 B、9003.17米 C、8794.55米 D、9004.17米
  • 8、下列剖面图能反映出MN线地形起伏状况的是(  )

    A、 B、 C、 D、
  • 9、在图幅相同的两幅图中,地理事物最详细的一幅是(   )
    A、1:50000 B、1/500000 C、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5000米 D、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50千米
  • 10、读等高线地形图(见下),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

    A、东南向西北 B、西北向东南 C、东北向西南 D、西南向东北
  • 11、如果你是随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使者之一,你需要准备的东西包括(   )

    ①万头牛羊 
    ②金币 
    ③丝绸 
    ④大量的武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2、《宋书》记载“江南……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材料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B、南方赋役负担繁重 C、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D、北方战乱相对频繁
  • 13、“齐民”就是平民百姓的意思,“要术”指的是谋生的重要方法。简单地说,《齐民要术》这本书就是他为百姓的生存总结出来的一些生产和生活的技术、经验。文中“他”是指(   )
    A、宋应星 B、贾思勰 C、徐光启 D、郦道元
  • 14、下面两幅图片是出土于魏晋时期的画像砖。这些画像砖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少数民族牛耕画像砖(甘肃出土)  汉人胡食画像砖(甘肃出土)

    A、尚武之风盛行 B、国家实现统一 C、胡汉相互交融 D、军阀混战不休
  • 15、东汉末年,随着形势的发展,东汉政府实行州牧制度,客观上导致了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形成。由此,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下列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选项是(   )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 16、2023年暑假出圈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反映了对流失海外文物早日回家的期盼。“以形写神”的珍贵画卷摹本《女史箴图》(下图),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其原作可追溯至(   )

    A、东晋 B、西晋 C、东汉 D、隋朝
  • 17、如图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该图可以用来研究汉武帝实施“推恩令”(   )

    A、背景 B、措施 C、结果 D、影响
  • 1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由此看来,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

    ①缺少国家认同 
    ②赋税徭役繁重 
    ③土地兼并严重 
    ④思想禁锢严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19、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八王之乱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0、七年级某同学绘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或政权更替示意图,空格处应该填的朝代名称是(  )

    A、东汉 B、西晋 C、前秦 D、北魏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