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启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汀泗桥战役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 2、1924年9月8日,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位风云人物——吴佩孚,他是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上的第一个中国人。但两年之后,他就迅速在中国政坛上消失了。这主要是由于:(   )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南昌起义 D、北伐战争
  • 3、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高喊:“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上述口号所体现出的五四精神主要是:(   )
    A、民主 B、科学 C、爱国 D、进步
  • 4、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
    A、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一次反帝爱国运动 C、一次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 D、一次维新改革运动
  • 5、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下列对其窃取过程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袁世凯威逼清帝退位 B、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C、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 D、临时政府迁往北京
  • 6、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同盟会 B、国民党 C、兴中会 D、共产党
  • 7、“北地终招八国兵,金城坐被联军毁。拳民思想一朝熄,又换奴颜事洋鬼。”诗句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包括:(   )

    ①火烧圆明园  
    ②义和团运动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④《辛丑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8、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   )
    A、武汉 B、南京 C、沈阳 D、上海
  • 9、《这才是晚清》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材料中的“大变局”指:(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 10、“金银花一开,清香满山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东平邑县政府利用当地优势重点扶持金银花产业,使其成为“中国金银花之乡”。平邑金银花种植历史悠久,种类众多,但优劣混杂,良莠不齐;以金银花为主的药材销售市场规模小;近年来金银花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他地区纷纷种植,对平邑金银花生产形成了巨大冲击。目前,当地花农最大的困惑是如何让金银花开出更多的“金银”

    (1)、根据材料,分析平邑县成为“中国金银花之乡”的自然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请为实现“让金银花开出更多的‘金银'”提供合理化建议。
  • 11、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 ”“占领街 ”)。……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血泪斑斑的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那片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复兴之路》

    【 一处遗迹留下一段痛苦的记忆】

    材料二:

    【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概 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诸国自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中国国家应允诸国 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什么?英国人能将“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有何条约依据
    (2)、材料二中的遗址反映的是中国哪次惨痛的遭遇
    (3)、材料三中所说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条款,西方列强在这里获得了什么特权?
    (4)、综上所述,你对中国近代屈辱史有何认识?
  • 12、形成图乙所示景观的主要原因(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B、中游大量引水灌溉 C、黄河上游气候趋于干旱 D、下游常年修筑渠道
  • 13、黄河“地上河”景观,出现在黄河的(   )

    A、a河段 B、b河段 C、c河段 D、d河段
  • 14、2023年第十九届亚运会主办城市由杭州承办,至此杭州成为中国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城市。杭州又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杭州位于上海的(  )
    A、东南方 B、西南方 C、东北方 D、西北方
    (2)、下列关于杭州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①季风气候,降水丰沛     ②种植水稻,一年三熟

    ③地势崎岖,山地广布     ④江南水乡,河网密布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15、西方列强意图通过《辛丑条约》对中国进行全面控制,但由于义和团运动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又不得不对条约的有些特权有所顾忌。由此可见,义和团运动( )
    A、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楚 B、取得了反帝斗争的胜利 C、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 16、下图所示报刊当时宣传的主题应是( )

    A、严禁鸦片,抵御外侮 B、放眼全球,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自强求富 D、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 17、下侧两图展示了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这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开始逐渐遭到破坏 B、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中国腹地 D、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18、有学者将洋务运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偏重西洋机械制造,注重教育;第二时期注重西洋的军事训练;第三时期重视富国之道。下列措施对应第三时期的是( )
    A、组建新式洋枪队 B、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炮厂 C、开办轮船招商局 D、兴办同文馆等各种新式学校
  • 19、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是指( )
    A、扶清灭洋 B、君主立宪 C、自强求富 D、变法图强
  • 20、下面是英国人创办的《北华捷报》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报道,其主要意图是( )

    爆发前夕

    对“亚罗号事件”进行了重点聚焦和舆论宣传

    攻占广州后

    重点报道清军战败、清朝官员被捕的过程,塑造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负面形象

    战争进入尾声时

    大量发表有关中国国民性的报道和评论,公开呼吁对华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

    A、还原整个事件的真相 B、揭露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C、表达对中国人的同情 D、渲染对华战争的合理性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