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指不满16周岁的青少年。(   )
  • 2、刘文娟的叔叔对交警作出的罚款决定不服,吕惠娴建议他依《劳动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  )
  • 3、张彤的爸爸被施工队拖欠工资,他依据《侵权责任法》申请劳动仲裁。   (  )
  • 4、在发生性侵害事件后,应当立即向报告,由有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 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和司法保护。
  •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调的理念。
  • 7、材料一:

    近年来,网上曝光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

    案例1:四川成都一男孩因姓“朱”,名字被起绰号“猪”,同学在他课本上以及课桌上都写着调侃的词语,还经常被追着骂。他产生了抑郁厌学的想法。

    案例2:去年有杭城家长在某网站发帖说,自家的孩子小华上三年级了,平时都会给她一些零花钱,让她自己支配。但有一阵子她发现女儿的钱总是花得很快,要钱的数量比平时的零花钱数目更大。“我们一开始还以为她是想买些吃的,也没在意,要了好几次之后,发现有些不对劲,就问她是什么原因,然后孩子就哭了……说班里有个男孩子一直欺负她,总找她强行要钱买东西。”后来她也去学校找了老师,也让对方道歉了,但总觉得孩子最近也不太开心,话也更少了。

    案例3:“他们在网上传播我的谣言。现在我一去饭堂就会被大家认出来……”来自江苏省徐州市的初二学生小丽哭诉道,她已经一年了,她身心都受到伤害。她的QQ被同学们添加好友,一旦通过便迎来各种嘲笑讽刺。“那段时间,天空都是灰暗的,看不到希望。”小丽说,同学们在网络上的欺凌令她痛苦不堪,她开始厌食、抑郁,成绩直线下降。

    案例4:6月12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山西岢岚县数名中学生围殴一名男生,此事迅速引发网络热议。视频中,一开始是多名男生采取拳打脚踢的方式集体殴打一名男生,而被打男生则紧紧地护住头部,随着被打男生被踹倒在地后,其中一名参与殴打的男生嘴里在不停辱骂的同时,依旧对已经倒地的男生采取击打后脑勺、踢头、脚踩腹部、踢打背部等方式进行殴打。与此同时,随着上述视频镜头的转换,可以看到四周有不少学生站立围观。

    材料二:

    此前有媒体发起“你遇到过校园霸凌吗”的投票共有超5万人参加,其中近四成网友表示自己曾遭遇过校园霸凌。还有网友在评论区分享了自己遭遇霸凌的经历:“被同学冷暴力过,他们嘲笑我,拿我家长开玩笑,虽然没对我动过手,但是他们言语上的伤害,比动起手带来的伤害更严重”“被两个女生用厕所门夹我的手指,指甲盖里全是瘀青”……

    材料三:

    通过司法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校园暴力案件中,55.12%因发生口角、小摩擦等琐事而发生:因满足个人私欲进行抢劫、敲诈勒索、侮辱等犯罪行为的案件占18.08%。

    (1)、材料一中提及了几种校园欺凌行为?
    (2)、从以上材料中,整理出校园欺凌的危害?
    (3)、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怎样做?
  • 8、我叫张三,一个月前刚刚从异地转学到新学校。转学后的第一天,两个身材高大的男生就逼我叫他们大哥,还威胁说:“不老实,就揍你。”我当时吓坏了。回家后,我躲在屋里哭泣,爸爸知道后说:“你要勇敢,不要怕他们!如果下次他们再欺负你,你就大胆地说‘我不怕你们’。”
    (1)、故事中的张三遭遇了什么事情?他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2)、身材高大的男生为什么欺负同学?
    (3)、如果身材高大的男生说出欺负张三的借口,你会怎样反驳他?
  • 9、 列举未成年人的维权途径有哪些?
  • 10、列举我们常见的校园欺凌现象有哪些?
  • 11、列举我国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三部法律。请列举3个。
  • 12、俗话说“黄荆棍下出好人”,有的孩子就是欠揍。
  • 13、我国没有专门的法律来保护未成年人。
  • 14、义务教育小学入学年龄是6周岁。
  •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益的法律。
  • 16、未成年人的维权途径不包括( )。
    A、公安机关求助 B、老师、父母求助 C、以暴制暴
  • 17、下面情形会运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是( )。
    A、罗某某初中没毕业,家里人就让他辍学打工 B、贾某某的爸爸经常在酗酒后打他 C、15周岁的蒋某某参与贩卖毒品被警察抓住
  • 18、世界各国的法律对成年年龄的规定是不同的,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成年年龄是( )。
    A、18周岁 B、20周岁 C、21周岁
  • 19、根据202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未成年人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 )。
    A、三分之一 B、四分之一 C、五分之一
  • 20、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 )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A、父母 B、家庭 C、监护人
上一页 631 632 633 634 6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