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 广东省湛江市、深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唐、宋史书对边疆及周边少数民族的记述多为单独立传或整合为一篇,如《旧唐书》有《突厥传》《回纥传》《东夷传》等,《宋史》有《蛮夷列传》等;《元史》则仅在《地理志》中介绍了各省民族,《元史·外夷传》中所记仅为高丽、日本、安南等朝贡体系下的诸国。这一变化反映出元朝( )A、疆域扩大影响了朝贡体系范围 B、政府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C、民族交融推动了史书体例创新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
2、辽太宗耶律德光灭后晋,取幽云十六州之后,改契丹国号为大辽,辽国成为了囊括汉、契丹、女真、突厥、蒙古、奚族等众多民族的幅员万里的多民族大帝国。为了维护统治辽朝统治者采取了( )A、猛安谋克制 B、南北面官制 C、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D、东京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
3、明朝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有这样一段评论:“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下列能体现“宋其三变”的是( )A、门第观念淡化 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贱民阶层消失 D、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4、中国古代汉藏两族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下列史实或实物能提供有力证据的有( )A、昭君出塞 B、大昭寺门前的会盟碑 C、文成公主入藏 D、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
5、中国古代皇帝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和地位,为他选择某个评价性的字词作为谥号。以下哪些皇帝惯用谥号相称( )A、隋文帝 B、乾隆帝 C、宋神宗 D、汉光武帝
-
6、《齐民要术》全书共十卷。前三卷讲粮食、蔬菜的种植,第四、五卷讲果树、林木的种植,第六卷讲动物饲养,第七、八、九卷讲酿酒、做酱等副业,第十卷介绍南方一些植物。这反映了,贾思勰( )A、主张加强南北耕作技术的交流 B、注重农业的多种经营 C、善于总结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 D、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
7、北魏时期,曾有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南士流亡北方,如柳远“时有文咏,为肃宗挽郎”,其堂弟柳谐亦“颇有文学”。这些南士的创作逐步被北魏王公贵族所欣赏、学习,如南士袁跃“言辞甚美”,清河王“(元)怿之文表多出于跃”。据此可知,南北朝时期( )A、北魏汉化和招怀政策的影响 B、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进程加快 C、北方社会经济秩序得到恢复 D、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交往认同
-
8、汉光武帝为了加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A、颁布推恩令 B、增强尚书台作用 C、裁并郡县 D、设立刺史
-
9、春秋时期秦楚等国因地处偏僻,被中原诸侯国视为蛮夷之国。战国时期秦楚却成为七雄中的强国与其他诸侯争雄,僻处西部的秦国更是“六王毕、四海一”,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上述变化( )A、增进了华夏认同的民族意识 B、展现了宗法分封制的政治影响力 C、强化了贵族政治的垄断特权 D、推动了阶级分化和中华文明诞生
-
10、宋人婚姻论财风气普遍,出现“取上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现象。这说明宋代A、婚姻关系强调祖先名望 B、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 C、婚姻买卖现象较为普遍 D、财富多寡决定家庭成败
-
11、北宋诗人苏轼在《石炭并引》记载:“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透人访获取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据此推断北宋A、已用煤作为燃料冶铁 B、兵器制造业发达 C、彭城从外地输送用煤 D、采矿业技术先进
-
12、《宋史》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据此可知,宋朝( )A、传统自然经济有一定突破 B、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南方 C、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高峰 D、江浙成为人才的集中地区
-
13、有学者认为,在元朝,行省作为地方常设的最高行政机构,极少扮演体现地方独立性、代表地方利益的角色,相反主要起到了代表中央控制地方局势的作用。这一状况( )A、是分化事权的必然结果 B、表明地方治理体系混乱 C、说明政府腐败日益严重 D、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
-
14、964年,太祖乾德二年设参知政事(简称参政),开宝六年(973年)参知政事于政事堂议政,宋仁宗、宋神宗时期,参知政事的职权和礼遇达到巅峰。其设置分化了( )A、枢密使军权 B、知州决策权 C、通判监察权 D、宰相行政权
-
15、北宋统治者将募兵发展为一种有意识的养兵政策,希望通过广泛募兵稳定社会治安,消除动乱因素,因而供养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这导致( )A、军队训练废弛 B、边疆战事屡败 C、官僚机构重叠 D、财政日益恶化
-
16、“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统治者都比较重视选拔人才,为专制王权服务。下列表述反映出唐宋时期选官制度的是( )A、世卿世禄,嫡长子继承制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D、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
-
17、某同学在研究唐朝商业发展状况时,发现有不同记述,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
内容
出处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当代)李廷先《唐代扬州的商业》
A、国家法典比文学作品可信度更高 B、扬州发展突破时间限制 C、唐诗是了解唐朝历史的一手史料 D、政府不再限制商业活动 -
18、如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朝时期的朝代变迁示意图。此图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
A、同源共祖的意识高涨 B、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C、各民族间矛盾的激化 D、南北政权间始终对峙 -
19、对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学界一般采用《史记》的说法,即“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然考古出土的秦简却记载:“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水雨,除兴(免除本次征发)。”由此可见( )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 B、历史事实的考辨应坚持孤证不立,需要考古学新进展的支持 C、历史的价值判断导致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倾向性选择 D、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
-
20、下图是1976年出土的利簋及其铭文拓片。学者张政娘释其铭文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有助于研究当时的( )

①军事战争 ②天文历法 ③土地制度 ④商品经济 ⑤文字书法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