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 广东省湛江市、深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下图为出土于北齐封子绘墓的仰覆莲六系青瓷尊。其器型雄伟饱满,雕塑整齐细腻,富丽堂皇,纹饰内容与佛教密切相关,是中原地区青瓷的代表作。这件器物反映出当时( )
A、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 B、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 C、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 D、北方政权的短暂统一 -
2、史书记载,南朝时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生产工具和技术得到了提升 ②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③北民南下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④曲辕犁得到广泛使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迁都洛阳前,北魏壁画中的人物着装多为鲜卑等少数民族服饰。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浮雕中出现了北魏帝王、贵族皆着汉人服饰的现象。这种变化说明北魏( )A、剥夺鲜卑贵族的政治特权 B、孝文帝改革成效十分显著 C、民间绘画风格有较大转变 D、完全消除北方各民族矛盾
-
4、下图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该时期是( )
分裂动荡,南北民族交融 孕育变革,江南经济开发 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
5、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可以填入表格空白处的有( )
史学
《史记》、《汉书》
文学
汉赋、乐府诗、五言诗
农学
《氾胜之书》、《四民月令》
医学
①《神农本草经》 ②《千金方》 ③《黄帝内经》 ④《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6、东汉后期,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B、外戚与宦官的交替专权 C、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 D、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状
-
7、“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 这些措施造成的局面是( )A、开皇之治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大定之治
-
8、下图为从敦煌悬泉置(邮驿)遗址采集到的大蒜标本。据王逸《正部》中记载:“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据此可知汉代( )
A、河西走廊地区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 B、中央对西域已经形成了强有力的控制 C、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物种交流 D、中原地区与西域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 -
9、学者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实质上都是以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B、秦始皇的做法直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C、汉武帝的做法有效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D、儒家思想较之于法家更能顺应时代潮流
-
10、知识结构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以下选项可以填入图中空白处的有( )

①设立刺史 ②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③设置五经博士 ④实行均输平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1、《汉书》中记载:“当孝惠、高后时,百姓新免毒蓋(残害),人欲长幼养老,萧、曹为相……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且稀。”这一记载表明西汉初期( )
①采用黄老思想治国 ②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③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④设立中朝,加强皇权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12、有人说:“商鞅治秦,一夜之间,草根与贵族的界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平民有可能成为达官显贵,达官显贵则有可能跌落为平民。”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A、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 C、军功授爵 D、什伍连坐
-
13、西周时期楚王熊桨自称“我蛮爽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说“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统一趋势逐渐加强 B、分封制宗法制的瓦解 C、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D、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
-
14、河北辉县的战国墓中出土铁器179件,其中有锄36件,犁4件,镰1件;在河北石家庄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中,铁制农具占到65%,辽宁、广东、山东、四川、陕西 均出土了战国中期的铁制农具,这些材料能说明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趋于激烈 B、商品经济日益发展 C、小农经济尚未确立 D、铁制农具广泛使用
-
15、遂公盈为西周中期所铸青铜礼器,其铭文中有“厥(天)贵唯德”、“民好明德”;《尚书 ·酒诰》中说“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这体现了西周( )A、完全摒弃了神权观念 B、延续商朝的治国理念 C、产生敬德保民的民本思想 D、基本形成了原始民主传统
-
16、周灭商后,通过“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加强了对地方的政治统治。以下选项中对分封制与宗法制理解准确的有( )
①实现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②促进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③形成了金字塔型等级结构 ④标志着“万邦”时代的到来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
17、中国古代关于三皇的传说众多,名称众说不一:伏羲氏教人结网驯服鸟兽、有巢氏教人构木为居、燧人氏教人钻燧取火、神农氏教人播种五谷……关于这些神话传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文献中料,可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 B、反映中国境内远古时代人类的生产生活 C、表明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出现成熟的文字 D、体现出了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的特征
-
18、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多元一体,生生不息。以下为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图中文化遗存空间位置标注与其文化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① 一红山文化一其代表器物为蛋壳陶 B、②— 河姆渡文化一出现原始稻作农业 C、③一大汶口文化—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D、④— 良渚文化一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曾评述战国时代列国各有差异的状况:“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国通过战争消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国家,实现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虽然从秦代到汉初,仍然可以看到不同地域文化风格的若干鲜明的差异。但是,秦的统一已经为大一统的文化共同体的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开皇元年,杨坚按照少内史崔仲方的建议,废除北周的六官制度,确立三省六部制度。尚书、门下、内史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的事务庞杂,任务繁重,故又下设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这种几个宰相执政的制度,可以防止外戚或个别大臣专权篡位,有利于巩固最高统治者的地位。开皇三年,兵部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他建议“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这样,“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良。”杨坚根据这一建议,把(北)齐、(北)周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为“大一统”奠定基础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初的制度创新并简要说明其影响。 -
20、两宋时期质朴洁净之风逐渐盛行,士人多着宽薄的衣衫,颜色也多为清白淡黄;服饰图案造型以写实为主,没有过多的渲染和夸张,其结构严谨,这一现象( )A、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 B、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表明纺织业空前发达 D、社会风尚根本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