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下列选项中,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元谋人铲形门齿 B、殷墟甲骨文 C、河姆渡遗址 D、商周青铜礼器
  • 2. 《汉书》记载,某位官员“少好学明经,以郡国举孝廉,迁为郎官”。该官员的入仕途径是(     )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征辟制 D、科举制
  • 3. 1947年,邓小平在向部队作报告时指出:“我们虽一度付出了减员百分之十五的代价,但取得了站住脚跟的战略主动权。现在,蒋介石‘战略进攻、战术防御’的体系已被我们打乱,转变为‘战略防御、战术进攻’。”邓小平报告中的军事行动是(     )
    A、百团大战 B、孟良崮战役 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 4. 《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若自由民毁坏另一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若折断其骨,则应折其骨。”但同时又规定:“若自由民毁坏奴隶之眼或折断奴隶之骨,只需赔偿奴隶主该奴隶身价的一半。”这种差异化的处罚规则旨在(     )
    A、严格遵循同态复仇原则 B、体现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 C、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D、将法律与教化融合于一体
  • 5. 19世纪初期,英国某工厂主在自传中写道:“工厂的选址摆脱了对河流的依赖,生产活动免受气候条件的困扰,200台织机集中安置一个厂房中,20名织工一周的工作,现在10名工人一天即可完成。”这一变革主要得益于(     )
    A、初等教育的普及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电力技术的开发 D、君主立宪制确立
  • 6. 下表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公布的近20年数据变化。这一变化反映出(     )

    货币类型

    2001年占比

    2023年占比

    变化幅度

    美元

    71.51%

    58.41%

    ↓13.10%

    欧元

    18.29%

    20.06%

    ↑1.77%

    日元

    5.40%

    5.28%

    ↓0.12%

    英镑

    2.70%

    4.85%

    ↑2.15%

    人民币

    2.37%

    (2016年首次公布为1.08%)

    A、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B、美元已丧失国际货币主导地位 C、欧元取代美元成为新的货币霸主 D、国际储备货币呈现多元化趋势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7. 《唐律疏议》载:“诸闻父母丧,匿不举哀者,流二千里;丧制未终,释服从吉,若忘哀作乐,徒三年;参与婚娶者,徒一年。若祖父母、夫之丧,亦如之。”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约束民众的日常生活 B、借法律推行孝亲伦理 C、完善服丧制度的体系 D、强化君主的专制权威
  • 8. 下表呈现的是清代地方志中关于商业活动的记载。该表反映了当时(     )

    文献出处

    内容记载

    《佛山忠义乡志》

    “铁锅行销南洋,岁入白银数百万两,工匠不下二万”

    《潮州府志》

    “潮糖行销苏杭,糖户家家悬灯,日夜轮转制糖”

    《厦门志》

    “洋船所泊,瓷器、茶叶堆积如山,牙行日夜交易不绝”

    A、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各地的商帮主导地方经济 C、清政府全面放开海禁政策 D、东南沿海形成专业化生产
  • 9. 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在保定创办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首次将单杠、双杠、障碍跑等军事体育项目纳入课程。1907年,该校举办运动会,参赛学生需完成武装泅渡、战地救护等军事化竞赛项目,《大公报》评论称:“此乃强国保种之实举。”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中国传统武举制度得到继承和发展 B、清末军事改革完全照搬西方的模式 C、近代教育注重强身御侮的时代需求 D、西式体育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和推广
  • 10. 下图是创作于1949年的木刻版画《丈地》,该作品反映的是(     )

    A、减租减息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11. 1983年,美国快餐品牌肯德基首次来华洽谈合作,北京市政府特批在前门商业区提供黄金地段。1987年,中国大陆首家肯德基开业,当日营业额创全球单店纪录,顾客排队需2小时才能进店。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对外开放政策取得显著进展 C、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 D、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 12. 2023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提出“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同年,成功斡旋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推动缅甸各方达成停火协议。这些外交实践表明新时代中国(     )

    ①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体系       ②主导全球安全治理进程

    ③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④放弃了不干涉内政原则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 13. 1681年,某运河竣工时,路易十四自豪地说:“朕的运河让西班牙人嫉妒得发抖,现在我们的战舰可以直接开到地中海。”该运河位于(     )

    A、 B、 C、 D、
  • 14. 有启蒙思想家在著作中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自由探讨政府的弊端,但纳税时必须像机械零件般精确服从。正如钟表匠不会容忍齿轮自作主张,国家亦需此种‘受控的自由’。”这一观点反映了(     )
    A、分权与制衡的政治构想 B、宗教宽容的世俗化主张 C、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原则 D、理性与秩序的辩证统一
  • 15. 1606年,英国耶稣会士亨利·加尼特因被指控参与“火药阴谋”并拒绝承认国王詹姆士一世对教会的至高权威而受审。审判中,控方援引的法律明确要求所有神职人员宣誓效忠国王而非教皇。该法律依据最可能源自(     )
    A、《大宪章》 B、《至尊法案》 C、《王位继承法》 D、《权利法案》
  • 16. 1850年,英国《公共卫生改革委员会报告》记载:“曼彻斯特工人区平均每栋房屋住8.4人,而富人区仅2.3人。工人每周支付房租占工资的25%,却要共用街边沟渠作为厕所;富人区已铺设陶瓷管道,但反对用税收改善公共设施。”对此解读最正确的是(     )
    A、工业革命导致城市居民居住条件恶化 B、城市基础设施差异体现社会公平缺失 C、自由主义政策成功解决了城市化问题 D、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 17. 2018年,德国联邦移民与难民署在《移民与社会凝聚力》报告中指出:“土耳其裔移民第三代中,仅38%认为自己是‘德国人’,而57%仍主要认同土耳其文化;但同期该群体失业率(%)已低于德国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
    A、文化认同差异会阻碍经济融入 B、移民国家难以形成强烈的社会凝聚力 C、经济繁荣时期文化认同率较低 D、移民的社会融入呈现出多维度的差异
  • 18. 有学者在研究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时,既参考了《明夷待访录》的原著,又实地考察了浙江余姚黄宗羲故居和藏书楼,同时结合新发现的黄氏手稿进行比对。这体现了该学者运用的研究方法有(     )

    ①文证:以原始文献为依据             ②地证:通过实地考察验证

    ③物证:利用新发现的文物或手稿   ④理证:通过逻辑推理补全史料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6分,共52分)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魏之际,赋役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曹操定邺。是年九月,针对袁绍父子“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衒鬻家财,不足应命”的弊政,曹操颁令:“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

    ——摘编自郑学檬主编《中国赋役制度史》

    材料二   北魏前期,对中原的统治采取“宗主督护制”,承认“宗主”对他们影响、控制下的百姓有“督护”权……其权力比魏晋时期的乡官要大得多,实际上往往是割据一方的小军阀。

    北魏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左右,孝文帝整顿县以下的基层组织……百姓的编制是: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五里为党;邻、里、党“三长”,“取乡人强谨者”担任,也就是取“豪门多丁者”为之。对三长的具体优待条件是:“邻长复(免征)一夫、里长二、党长三,所复征戍,余若民。”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试从背景、目的和作用三个方面对曹操颁布的法令予以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基层组织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疆域辽阔,中央与地方、内地与边疆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元代的交通运输业在前代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百多年的民族纷争和血战,使全国各族人民有可能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中从事生产。唐朝以来涌入中原的沙陀、吐谷浑、党项、契丹、渤海、女真以及其他多种色目人,元朝以后都不见了,都与汉人、南人逐渐融合为一体了;从中亚、西亚来到我国内地的许多民族,由于共同信奉伊斯兰教,逐渐形成回族。元朝在吐蕃设置了十三个万户府,西藏从此成了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的统一在中国各民族的历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韩儒林《元朝史》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地理位置独特,主要生活着西北地区汉、回、蒙三大民族。……1938年11月6日,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张。1941年11月统计了各地区少数民族人民当选参议员和行政领导的情况,其中关中分区情况如下:“新正县共有回民727人,其中被选为乡参议员的6人,县参议员3人,包括2名妇女,边区参议员1人,担任乡长者1人,区保安助理员1人。”此外,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少数民族人民积极组建抗日救亡团体。1940年2月26日正式成立延安回民救国协会,3月10日协会发布《告全边区回民同胞书》,指出边区回族人民在陕甘宁边区政府领导下享受平等的民族待遇,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灭亡汉、蒙、回民族的阴谋,号召边区回族人民反对内奸,争取回族和中华民族解放。

    ——摘编自肖娴、张晨曦《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元朝所取得的水路交通建设成就,并从民族交融的角度,概述元朝统一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实行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简析其影响。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等人带到美洲的植物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却是他们也带来的动物。欧洲人与其动物的到来,大幅度增加了在美洲可取的动物蛋白。到了1600年,美洲殖民地最便宜的食物之一就是肉类。制作各种工具、器物的材料——动物纤维、毛皮等——对移居西半球的人类也是一个莫大福利。马、驴、牛登岸进口,为新世界人类可用的动力力量带来革命,正如瓦特的蒸汽引擎对18世纪末期的欧洲产生的影响。牲畜不但为人类提供了开发美洲所需的绝大部分力气,它们本身,也成为这项开发中一项重要的目标产品,而且是激励欧洲人越发在美洲开疆辟土的一大因素。三番两次地挺进深入美洲内陆的欧洲文明前线,都是牧牛者开拓出来的新疆。

    ——摘编自【美】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材料二   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功,部分源于一个更早的“勤勉革命”过程……在工业革命前的一个世纪里,英国农村家庭普遍延长劳动时间,发展乡村工业……“农民们更勤奋地工作,妇女和儿童也更多地参与到生产活动中”。……这种“勤勉革命”模式通过更密集地使用劳动力,扩大了生产规模,为后来的资本积累和技术变革奠定了基础……与英国相比,同时期的江南地区也出现了类似“勤勉革命”,但最终未能导向工业革命。

    ——摘编自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欧洲动物的到来给美洲带来的双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勤勉革命”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其与工业革命的关系。结合所学,揭示中国江南的“勤勉革命”未能导向工业革命的制度根源。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可以肯定地说,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的战争。他的远征军连续作战十余余年,行程数万里,不仅上百次强渡江河、围城攻坚,还多次在山地、平原和沙漠作战,经历无数艰辛才最终建立起一个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东征给东方各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他们饱受战争之苦。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亚历山大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埃及、波斯和印度文明有机会接触、交流和融合,从而促使各民族有机会接触更为优秀的世界文化,加快了人类由分散走向集中的进程。

    ——摘编自赵林《古希腊文明的光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图中①②两处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并概括“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征。
    (2)、根据材料和所学,以“战争与文化”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自拟标题,史实例举充分,观点陈述正确,结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