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B、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C、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D、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固时俗之工巧兮,面规矩而改错 B、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D、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 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江梅引

    姜 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注 ①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 B、“湿红恨墨浅封题”,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徊。 C、“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D、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二句,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孤苦无依、泪湿衣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惦念之情,意境凄苦。
    (2)、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 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淡黄柳

    姜 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 ①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在今江苏省一带。②寒食:清明节前一日为寒食节,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饮,所以叫寒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合肥萧条的空城里,词人听到清晨的戍角响起,路边垂杨也显得陌生。 B、“马上单衣寒恻恻”意思是词人骑马而行,衣着单薄,感到寒冷、凄恻。 C、词人见到梨花,联想到梨花的凋落,生怕看到像秋天木叶零落般的景色。 D、燕子飞过来,寻找春天的踪迹,只有碧绿的池塘还显示着春天的颜色。
    (2)、词人在描绘春天的景象中蕴含了什么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 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蝶恋花

    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伫倚危楼风细细”叙事,交代了抒情主人公长久地站立在高楼之上,为下文所见所感做了铺垫。 B、上片从空间的广阔和时间的推移,表现了主人公“伫倚”的时间之久,愁绪之广,孤独之深。 C、下片写主人公借酒消愁,苦中求乐,但无论是酒还是歌,都是无味的,说明作者对放纵自我、享受当下的否定。 D、上片借景抒情,下片直抒胸臆,都给人一种情思缠绵之感。最后两句使全词感情达到高潮,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试分析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甘草子

    柳 永

    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 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中,“乱”字既写出了雨洒衰荷纷乱惊心的声响,又画出了跳珠乱溅的景象,间接地塑造了凭栏凝伫、寂寞无聊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B、“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两句,词连而境移,时空皆有变化,从雨打衰荷直到雨霁月升。雨来时池上已无鸳鸯,有冷漠空寂感,这是对女主人公愁闷原因的一种有力的暗示。 C、下片“池上凭阑愁无侣”一句收束上片之意,点明愁因。“奈此个、单栖情绪!”则推进一层,写孤眠之苦,场景也由池上转入屋内,突出一个“单”字。 D、这是一首绝妙的闺情词。上片写室外,集中写秋暮的萧瑟之景,映衬凭栏闺妇的孤寂之情;下片写室内,集中描写闺中孤栖的情景。
    (2)、“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 7、依据《望海潮》描写的景象,展开丰富的联想,为当时的杭州写一段导游词。
  • 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中国古代词人在创作时,大多是因感情需要选择词牌,按照词牌决定韵脚。① , 对词的感情基调影响较大。一般来说,② , 越容易表现激昂之情;韵字的开口度越小,音阻越大者,则易与凄婉之情吻合。平声韵合于慷慨之意,③。我们在朗读、吟诵时,要充分尊重词的音韵搭配规律,注意字音所蕴含的感情色彩。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柳永在其都市词中,最爱描写汴京的民俗,正月十五的元宵、三月的寒食清明、七月初七的乞巧、九月九日的登高等,____,这些民俗在其都市风情词中都得到了生动再现。

    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在这狂欢的海洋中,青年男女抛开了平日的____,寻找自由的爱情。柳永在《迎新春》这首词中,不仅描写了元宵节时千门万户的华灯、绵延十里的绛树、____的鼓声等,还特别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种种“奇遇”。这些美丽的“奇遇”,让元宵的夜晚“景色浩闹,不觉更阑”。

    对传统士大夫而言,他们虽然享受着都市生活的繁华,但很少关注世俗生活。所以,在传统士大夫的笔下,( )。而柳永的都市词第一次出色绘制了城市民俗图卷,____地描摹了那个时代的城市风貌。从这个意义上说,柳永的都市词已经不仅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而且是其所处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具有无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堪称词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一而足 清规戒律 响彻云霄 淋漓尽致 B、层出不穷 清规戒律 不绝如缕 酣畅淋漓 C、层出不穷 金科玉律 不绝如缕 淋漓尽致 D、不一而足 金科玉律 响彻云霄 酣畅淋漓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元宵夜不仅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B、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使观灯活动鼎盛一时。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之夜,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C、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观灯活动鼎盛一时。元宵夜不仅是万民赏灯的佳节之夜,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D、元宵节始于汉代,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繁荣,观灯活动鼎盛一时。元宵夜除了是万民赏灯的佳节,还是少男少女们的追求爱情之夜。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关注文人高品位精神生活的作品很多 B、他们侧重于写关注文人高品位精神生活的作品 C、他们很少写关于世俗生活的作品 D、记载都市风情的作品寥寥无几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用“”两句,描绘了钱塘江绿树环绕,波涛滚滚的壮观景象。
    (2)、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用“”两句,描绘了西湖如画的风景,桂子飘香,荷花满眼,朴实的字行间透露着别样的华丽。
    (3)、姜夔《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句子是“”,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句子是“”。
    (4)、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扬州慢》中说“”,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5)、姜夔《扬州慢》中“”三句,词人从听觉和触觉两个角度把角声的凄凉和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突出了人为的感情色彩。
  • 1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离不开酒。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唐代文人之醉酒,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总是

    如果

    /

    但是

    从而

    B

    如果

    /

    固然

    因此

    C

    可是

    倘若

    那么

    /

    所以

    D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个特殊的代表

    ②扎到市民堆里

    ③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④转向市井深处

    ⑤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

    ⑥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

    A、④①⑥②⑤③ B、④②⑥③⑤① C、②①③④⑥⑤ D、③⑥④②⑤①
  • 13、下列关于宋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作“填词”或“倚声”。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了一代文学之盛。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按词的写作风格分类,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秦观、陈亮等。
  • 14、下列句子中,所用表现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1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C、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D、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东南形(优越) 有秋桂子(三年) B、异日将好景(图画) 参差十万人家(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 C、夜雪初(天晴) 因自此曲(谱写,作曲) D、荠麦望(更加) 清角吹寒(清越的号角)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红美食千千万,而心里惦记的还是那碗臭臭的螺蛳粉。

    首先,美食纪录片将螺蛳粉带入大众视野。螺蛳粉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一集高调亮相,不到十秒的特写镜头,让全国人民吃下了这波“安利”;其次,。据悉,李佳琦复工首日直播,2分钟内便售空26000箱螺蛳粉;再者,疫情期间兴起的宅经济,让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电商购买适合储存的方便食物。可见,螺蛳粉的走红,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少人为了吃一口地道的柳州螺蛳粉开启了“寻味之旅”。但来到柳州才发现,这里可并不只有螺蛳粉,还有不输桂林的山水胜景,有作为曾经工业重镇的历史遗址, , 比如《柳州峒氓》《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等。在他这些诗篇里,我们看到了柳州的花草树木、人情风俗,也看到柳宗元被贬的哀伤与忧愁。“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他一方面渴望见到白色花朵开满柑树,圆润果实缀满枝丫,另一方面又心怀忧思——被贬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垂珠”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 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B、春蚕到死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C、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 18、阅读姜夔的《扬州慢》和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

    【元】萨都剌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乌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空有黄河如带,乱山回合云龙。

    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注】①戏马台:项羽观看士卒操练兵马的地方。②画眉人:西汉张敞替妻子画眉,喻夫妻感情好。③燕子楼:唐张愔爱妾关盼盼在张愔去世后独居燕子楼,历十余年不嫁。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徐州”即彭城,“淮左名都”即“扬州”,两首词首句皆扣题而起,具有同样的效果。 B、萨词上阕“想”以下几句刻画了项羽由盛到衰的转变;姜词上阕“自”以下几句描绘了金兵入侵后扬州的衰败。 C、“画眉人远,燕子楼空”和“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都以爱情故事为典故,暗示历史风流终为陈迹。 D、萨词中“人生百年如寄”表明人生如匆匆过客般短暂;姜词以疑问句结尾,移情入景,传达出回味不尽的伤感。
    (2)、萨词中写到的“禾黍”和姜词序中写到的“黍离”是同一典故,出自《诗经》“周大夫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请根据词的内容,分析这一典故表达的不同情感。
  • 19、《红楼梦》中有一首写贾宝玉的词:“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这首词的词牌是( )
    A、玉楼春 B、西江月 C、醉花阴 D、扬州慢
  • 20、下列选项中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词,又称为“曲子词”“长短句”。每首词都有词调,也叫“词牌”,例如“念奴娇”“菩萨蛮”“扬州慢”“朝天子”“长相思”等都是词牌名。 B、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文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祭程氏妹文》《饮酒》等。 C、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了中国北方,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D、“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歌行体文学体裁。它的篇幅长短不拘,平仄不拘,有严格的用韵要求,一韵到底。
上一页 923 924 925 926 9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