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①从根本上说,诗歌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这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

    ②当我第一次读崔颢的《长干曲》的时候,由于想象的展开所获得的愉快,至今还记得。这一首诗只有20个字:“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整首诗不作任何描写叙述,但一个青年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的形象跃然眼前:长江上两舟相逢,一个船家女,主动打问迎面而来的男子家住何处,是哪里人,她不等对方答话,又立即作了自我介绍。后两句,可以理解为女子的自语,或理解为她因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唐突,想极力掩饰自己的羞窘:“停船相问,别无他因,也许你我是同乡……”长江滔滔,两舟邂逅,一对青年男女的友好相遇所引起的新鲜与亲切之感,通过读者自由的想象得到了显现。这是想象在欣赏中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欣赏是一种再创造。

    ③但是,也不可对诗的欣赏存在着不切实际的奢望,以为读诗可以“创造一切”,因而也可以洞悉一切。诗不可能把什么都告诉我们,特别是由于它不可能详尽地叙事。交代情节、描写人物不是诗的擅长 , 诗的特点在抒情。作为读者,希望通过诗的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不单是了解诗人的感情活动,而且寄托自己的情思,或者重温自己曾经有过的情感的经历。这就是诗的欣赏上的再创造。

    ④为了克服欣赏上的困难,要做的一件事,是把诗中所提供的东西“泡”出来。就是说,要把诗人由繁复的生活现象加以高度精炼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如臧克家《老马》诗中的句子: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⑤这里写的是老马,但欣赏时,可以放开来想象它的寓意——诗是鼓励这么做的——我们相信:诗人写的是不胜重负的老马,心中要说的是他对于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他们坚韧毅力的赞美。

    (节选自谢冕《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创作诗歌是从丰富的世界到语言符号,读者欣赏诗歌是从语言符号返回到丰富的世界。 B、作者读崔颢的《长干曲》时,把自己自由的想象带入到欣赏的过程中,这就是一种再创造。 C、阅读诗歌时寄托自己的情思,或重温自己曾有过的情感经历,就一定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D、由《老马》中的老马想到生活在皮鞭和奴役之下的劳苦人民,这是对诗歌形象寓意的还原。
    (2)、不适合支撑“交代情节、描写人物不是诗的擅长”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D、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白居易《琵琶行》)
  • 2、背诵默写

    (1)大鹏一日同风起, 。(李白《上李邕》)

    (2)我歌月徘徊,。(李白《月下独酌》)

    (3)千岩万转路不定,。(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 ,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5) , 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6) , 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7)白日放歌须纵酒,。(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可怜后主还祠庙,。(杜甫《登楼》)

    (9) , 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抒怀》)

    (10)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登高》)

    (11) , 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12)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3) ,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14) ,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15)闻道有先后,。(韩愈《师说》)

    (16)彼童子之师, ,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

    (17)琵琶女自述身世,引发了诗人的情感共鸣,诗人由此发出“”的感慨。(白居易《琵琶行》)

    (18)班会课上,同学们在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要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的一句话:“。”(荀子《劝学》)

  • 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文倦于事,愦于忧 B、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C、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4、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梁王上位 B、孟尝君其疾也 C、学于师 D、孟尝君
  • 5、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C、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D、或师焉,或不焉
  •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师道不传也久矣

    A、锲而舍 , 朽木不折 B、师道不复,可知矣 C、驱而 D、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从师

    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B、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之矣

    C、冰,水为之,而寒

    其身也,则耻师焉

    D、今其智反不能及

    先生不羞,有意欲为收责于薛

  • 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B、师不必于弟子                                     贤:超过 C、请而见之,曰,文倦于事                 谢:感谢 D、于是乘其车,其剑                            揭:举起
  • 9、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 B、寡人不为也                                          足:值得 C、道也固先乎吾                                   闻:知道,懂得 D、江河                                                绝:断绝
  • 1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律诗对平仄、押韵、对仗等均有严格要求,四联当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B、《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述了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谋略。 C、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他认为人性本恶,强调礼乐教化的必要性。 D、《师说》的作者韩愈世称“韩昌黎”,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夕将至,小明终于买到回家的车票了,虽然是站票,但聊胜于无 B、这些珍贵的测绘资料在普通人眼里不名一文 , 不过是论斤卖的废纸。 C、运动会上,我们班取得了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同学们纷纷弹冠相庆 D、小李犯的错误不足为训 , 不用过多批评,提醒他下次注意细节即可。
  • 1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破釜沉舟          合盘托出          珠联璧合        穷兵渎武 B、按步就班          当仁不让          呕心沥血        不径而走 C、首曲一指          群贤必至          谈笑风声        反弋一击 D、铤而走险          鞭辟入理          竭泽而鱼        如雷贯耳
  • 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振耳欲聋          小恩小惠            涵洞             幅射 B、姗姗来迟          歌舞声平            摩挲             霄夜 C、契而不舍          工于心计            肆业             恳托 D、前仆后继          无坚不摧            部署             帐篷
  •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粉chá           袖fú             印téng       浩浩汤shāng B、pài            水fú             骨bì          金蝉脱qiào C、箕bò             沱páng         打āi         风雨如huì D、hè             帚tiáo          雪xiàn      战乱频réng
  •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酊míng          牛méng          咕dí          刚jìn B、持xié           杞gǒu            倾yà         瓜wàn C、xiáo         韵xié           心suí        样mó D、酒xù             窃bā             洲yǎ          堂lòng
  •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蔡元培先生曾用“宏”“约”“深”三个字形容读书、治学的奥秘。“宏”是知识面要广阔;“约”是在博采的基础上加以慎重选择;“深”是专研精神,要入“虎穴”,得“虎子”,锲而不舍,百折不回。

    “宏”“约”“深”三字中哪个字给你的感触最深?请结合自身求知、学习的经历,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何谓“处暑”?“处”的本义是暂止,具有临时性,与表示定居的“居”相对。《易·系辞》云:“上古穴居而野处。”这是说上古时期的人们在洞穴中居住,在野外暂歇。范仲淹《岳阳楼记》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而江湖是临时暂住。“处”由“暂止”进一步引申出“停止”之义,如《易·小畜》“既雨既处”,就描绘了              

    《说文解字》记载:“暑,热也。”处暑因暑气至此暂止而得名。此后,我国地区大部分降雨量减少,天高云淡。处暑之时,老鹰、虎、豹等飞禽会大量捕获猎物。谷子、稻子等早秋作物陆续成熟,农民开始忙着收谷打禾,正是“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处暑前后也是中元节。据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宋代杭州人其时准备“新米、新酱、冥衣、时果、彩缎”,供奉祖先。此外,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卖麻谷窠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可见,中元祭祀不仅寄托着对先人的哀思,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青瓦、老木屋、石板路……刚走进金鸡水地界,首先迎接我的是一连串热情的鸡鸣声。①坐落在贵州桐梓县高桥镇的金鸡水古寨,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当地的文昌戏又被列入贵州省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真个是一路金鸡高唱,声名远播。②我们从桐梓县城驱车到达金鸡水古寨时,晨曦刚刚露头。炊烟青淡,袅袅化入晨光,金鸡水一派安宁祥和。③金鸡水因为所在山的地势如金鸡高昂而得名。又有一种说法是,若干年前的某天清晨,突然出现一只斑斓锦鸡,引得大山百鸟争鸣,④于是村民便将这地方叫作“金鸡水”。

    晨起行走于村寨,放眼望去,身前身后,一座座沿山而建的青瓦老木屋错落有致在金秋的朝阳下,老屋与斑驳的石磨、鸡鸣犬吠一道,散发出一种令人陶醉的淡淡的安宁与温馨的清香。院坝边,菜园里,瓜藤蔓延,豆架林立。每户老宅的厨房门口都蹲着一口大石缸,缸壁纹饰优美而古朴;缸里的山泉水清湛甘冽,舀一瓢还没饮下,已觉赏心悦目

    年过八旬的村民杨如修指着对面的密林如数家珍:山林遮挡的沟沟塆塆里,隐藏着几百亩旱涝保收的好田土,即便是村子人口最多的时候,每年打下的粮食养活全村也游刃有余。杨如修的祖上是从邻镇花秋迁来的,扎根此地至今已两百多年。先辈留下的这片基业,在今天的金鸡水人手里,正焕发出新的光彩。

    (1)、文中加点的成语有两处使用错误,请指出并进行修改。
    (2)、“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两句古诗在文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以甲物写乙物),请你以“诗篇”为本体另写一个句子。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拟物;表达流畅,40个字左右。
  •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并序》被誉为古代摹写声音之至文,其中“”两句使用顶针手法,将琵琶声低沉、凝滞到最后中断的状态描绘得形象生动。

    (2)国庆假期,小华和同学去陶渊明家乡浔阳柴桑游玩,当他们看到远处的村舍里飘起的袅袅炊烟时,不禁想起《归园田居(其一)》中的“”。

    (3)“雨”在古代诗词中是一个重要意象,诗人(词人)笔下的“雨”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含有某种意蕴,在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带有“雨”的诗句,如“”。

  • 20、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梦游仙二首

    张镃

    其一

    飞梦去,闲到玉京游。尘隔天高那得暑,月明云薄淡于秋。宫殿锁金虬。

    冰佩冷,风扬紫绡裘。五色光中瞻帝所,方知碧落胜炎洲。香雾湿帘钩。

    其二

    归兴动,骑鹤下青冥。几点山河浮色界,一簪风露拂寒星。银汉悄无声。

    鸾啸舞,仙乐送霓旌。摘得琪花飞散了,却将何物送仙卿。衣上彩云轻。

    【注】①玉京:天帝所居之处。②碧落:天空。

    (1)、下列对两首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写秋凉时分,词人在梦中飞往“玉京”游览,在那里最突出的感觉是气候凉爽宜人。 B、“宫殿锁金虬”“鸾啸舞,仙乐送霓旌”从视觉、听觉角度,写了词人在天宫的所见所闻。 C、两首词前后联系紧密,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梦境,《其一》从词人入梦写起,《其二》写从梦中返回。 D、两首词选取金虬、碧落、香雾、银汉、琪花等意象,营造了充满奇幻色彩和优美高远的意境。
    (2)、张镃的两首词与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都写到了“梦游”,它们在表达的情感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概括。
上一页 263 264 265 266 26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