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而且要借助于各种礼仪来体现之。当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见面,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缺,字里行间,揖让进退之态不仅依然可见,而且显得更为彬彬有礼,从而形成了富于中国特色的书信文化。
古代“书”和“信”是有区别的:“书”指信件,①____。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并序》中“自可断来信”中的“信”,就是说媒的使者。书信在长期写作的过程中,②____。如上下款的称呼怎么写,开头结尾的致敬祝颂之辞怎么写,如何写抬头,哪里有空格等。上款写受书人,下款写作书人,为明清以来常见的格式;但汉魏六朝的书札,③____。《报任安书》的开头“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就是这样。
古代的书信,多半写在竹木牍上,一般长一尺,所以书信也称尺牍或书札。《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孟冬寒气至》,诗中有这样一段:“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收信的人把信贴身小心地藏着,历三年之久,字迹都不曾磨灭。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分别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
2、下列几句中最能概括焦仲卿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的一项是( )
①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③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④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 ⑤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⑥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
3、比较下列句式,选出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 B、渐见愁煎迫 C、为仲卿母所遣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箱帘六七十 B、蒲苇纫如丝 C、交广市鲑珍 D、摧藏马悲哀
-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孔雀东南飞 ②汝岂得自由 ③共事二三年 ④窈窕世无双 ⑤可怜体无比 ⑥络绎如浮云 ⑦蹑履相逢迎 ⑧哽咽不能语 ⑨大人故嫌迟 ⑩举手长劳劳 ⑪徘徊庭树下 ⑫处分适兄意 ⑬两家求合葬 ⑭叶叶相交通 ⑮寡妇起彷徨
A、①③⑤⑥⑧⑨⑪⑭ B、①④⑥⑧⑩⑪⑬⑮ C、②④⑥⑦⑩⑪⑫⑭ D、②③⑤⑦⑨⑪⑬⑮ -
6、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孔雀东南飞
A、足以荣汝身 B、千万不复全 C、自名秦罗敷 D、卿当日胜贵 -
7、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莫令事不举(让) 言多令才(美好) B、故作不良计(故意) 大人故嫌迟(特地) C、幸可广问讯(幸亏) 幸复得此妇(希望) D、徒留无所施(用) 作遗施(施舍)
-
8、文言句式(1)、汝是大家子(2)、仕宦于台阁(3)、自缢于庭树(4)、便复在旦夕(5)、为仲卿母所遣(6)、渐见愁煎迫(7)、今日被驱遣(8)、何言复来还
-
9、偏义复词(1)、便可白公姥(2)、昼夜勤作息(3)、我有亲父兄(4)、我有亲父母(5)、逼迫兼弟兄(6)、其日牛马嘶
-
10、词类活用(1)、孔雀东南飞(2)、槌床便大怒(3)、逆以煎我怀(4)、手巾掩口啼(5)、千万不复全(6)、卿当日胜贵(7)、足以荣汝身
-
11、古今异义(1)、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古义:
今义:值得怜悯与同情。
(2)、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古义:
今义:再三叮嘱。
(3)、自可断来信 , 徐徐更谓之古义:
今义:寄来的书信。
(4)、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古义:
今义:对犯错的人做出惩罚。
(5)、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古义:
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
(6)、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古义:
今义:使用或行动起来不感觉困难;容易达到目的。
(7)、本自无教训 , 兼愧贵家子古义:
今义:教育训诫;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8)、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义:
今义:奉承、拍马。
(9)、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古义:
今义:在一起工作。
(10)、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古义:
今义:太监。
(11)、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古义:
今义:多多感谢。
(12)、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古义:
今义:各种运输往来、邮电通讯事业的总称。
-
12、通假字(1)、吾今且报府“”同“”(2)、蒲苇纫如丝“”同“”,(3)、箱帘六七十“”同“”,(4)、摧藏马悲哀“”同“”,
-
13、 记字音
纤纤作细步
磐石
拊掌
便言多令才
否泰
白鹄舫
踯躅
赍钱
鲑珍
玳瑁
-
14、记字音
箜篌
公姥
罗敷
槌床
伶俜
绣腰襦
遗施
葳蕤
纨素
明月珰
-
15、写作
一湾碧溪,一袭彩云,一阵鸟鸣,一丛风中的芦苇……是赏心悦目风景;一曲生命赞歌,一帧活动剪影,一次风采展示,一处公益广告……是令人回味的风景;也许,你眼中和心中自有独特的风景在。
请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写一篇散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不少于800字;③书写工整。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蜗牛是无脊椎动物,它们并没有像我们一样的大脑,只有神经节这种结构,如果只看“硬件”的话,(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不太可能有①____。
但是,把盐撒到蜗牛身上,它又明明会扭啊扭,看起来好像很痛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研究表明,蜗牛的皮肤表面也有类似人类的痛觉感受器结构,检测到损伤后能发出信号,②____,以使伤害的信号减弱或是消失,但这并不等于蜗牛能感受到与人一样的疼痛感。所以,与蜗牛共情,很可能是没有必要的。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随意折腾蜗牛了,因为以折磨动物取乐,③____!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们并没有“心理活动”需要硬件设施来承载 B、它们并没有足以承载“心理活动”的硬件设施 C、它们的“心理活动”并没有硬件设施足以承载 D、硬件设施并没有足以承载它们的“心理活动”的能力(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又到一年端午时。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承袭了中华民族的农耕基因,浸染了儒家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端午节形成了吃粽子、划龙舟、插艾草、挂香囊等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与大众活动。端午囊括了中华民族最为传统的节日物语,赓续着祖祖辈辈____的文化方式,却能和当今的生活新风尚产生密切的关联:可以反复使用天然绿色的粽叶 , 有利于使它降解的特性不会成为大自然的负担;赛龙舟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正是全民健身的良好载体;撒雄黄、采菖蒲、挂艾叶等习俗的本质是灭虫消毒,符合“环保无残留”的健康生活理念。端午节有着中国人流传千年的衣食风俗、生活方式和文化记忆,依然能在今天“活起来”,并和人民群众达成了共建“美好生活”的默契。这种“____”的文化遗产,不妨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源远流长 薪火相传 美美与共 多多益善 B、源源不断 薪火相传 和合共生 贪多务得 C、源远流长 一脉相承 和合共生 多多益善 D、源源不断 一脉相承 美美与共 贪多务得(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可以反复使用天然绿色的粽叶,利于降解的特性使它不会成为大自然的负担 B、可以被反复使用的天然绿色的粽叶,利于使它降解的特性不会成为大自然的负担 C、天然绿色的粽叶可以被反复使用,利于降解的特性使它不会成为大自然的负担 D、天然绿色的粽叶可以被反复使用,使它利于降解的特性不会成为大自然的负担(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黑沉沉的似要下雨,水波荡漾生起烟雾的景象的诗句是“ , ”。(2)、《荀子·劝学》善于设喻说理,如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能取直,刀斧在磨刀石上磨过就会锋利,引出“ , ”的道理。(3)、苏轼《赤壁赋》中,表达愿与神仙同游,与明月共存的美好幻想的两句是“ , ”。
-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即事(其十)
章 甫
初失清河日,驳驳遂逼人。
余生偷岁月,无地避风尘。
精锐看诸将,谟谋仰大臣。
懦夫忧国泪,欲忍已沾巾。
【注】这是章甫组诗十首中的最后一首。约为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所作。这年金兵南侵,由清河口入淮,张浚败绩。南宋朝廷失却抗金的信心,拟退守长江,结果与金再次签订屈辱和约。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叙写了南宋失掉清河后,金兵继续南下咄咄逼人之势。 B、“无地”二字感慨极深,喻示国土日蹙,再也不能退让逃亡了。 C、尾联以“懦夫”指斥议和派,又饱含诗人“位卑未敢忘忧国”之情。 D、全诗运用了夹叙夹议的笔法,时带抒情的笔调,倾诉了作者的忧愤。(2)、颈联“精锐看诸将,谟谋仰大臣”既有诗人的劝勉之意,同时也含有讽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 , 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姚鼐,字姬传。乾隆二十八年进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鼐工为古文。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①范与大櫆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时人以为其文有古人所未尝言,辞迈于方,理深于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
(节选自《清史稿·姚鼐传》)
【注】①世父:大伯父,后用为伯父的通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C、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D、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隆,清高宗皇帝的年号。“祖有功而宗有德”,乾隆皇帝庙号为“高宗”,而开国君主的庙号一般是“祖”。 B、京师,指国家的都城,和白居易《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的“帝京”词义相同。 C、晦,每月三十。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苏轼《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既望”是十六。 D、桐城派,以地域命名,是中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作者姚鼐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鼐写景善用修辞,如“半山居雾若带然”,雄伟的泰山具有温柔飘逸的风韵,“苍山负雪”,赋苍山以生命,积雪覆盖山峰。 B、姚鼐按时间顺序依次写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景色,展示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表达作者对泰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C、姚鼐反对随便做官,认为做官更应关注能否实现志向、能否救助众人等问题。他在《四库全书》完成后,请求辞职奉养父母。 D、姚鼐善写古文,在家人和方苞、刘大櫆的指导下,取得很大进步。其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尤其接近欧阳修、曾巩的文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②时人以为其文有古人所未尝言,辞迈于方,理深于刘。
(5)、请根据文本一内容,依次补充作者的登山路线图。南麓登山————————遂至其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