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两句,说明了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的原因。
    (2)、2023年9月-10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你可以用柳永《望海潮》中“”一句来夸赞杭州人口众多,还可以用其中的“”一句来概括西湖的湖山之美。
    (3)、请写出古代诗歌中前后两句都运用叠词来写景抒情的诗句:“。”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亚洲人民的团结和友谊

    ——习近平主席为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侧记

    秋分时节,之江大地丹桂飘香;雷峰塔下,西子湖畔烟雨蒙蒙。

    “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美丽的西子湖畔,共同迎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

    9月2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子宾馆漪园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

    11时45分,巨幅山水画《水光潋滟晴方好》前,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热情欢迎各国贵宾,同他们一一亲切握手、互致问候,并合影留念。

    在《和平——命运共同体》乐曲声中,习近平主席健步走上讲台,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今天是中国农历的秋分节气。在这个寓意丰收和团圆的日子,亚运会圣火将再次在中国点燃。”

    回顾筹办亚运历程,讲述中国办赛理念,习近平主席以“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阐释杭州亚运会之于亚洲、之于世界的时代价值,彰显以体育为媒促进人类进步的深邃思考。

    “以体育促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诞生的亚运会,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几十年来,亚运会在总体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中见证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也记录下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与亚洲、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坚实步伐。

    宴会上,承载着中国人民集体记忆的北京亚运会歌曲《亚洲雄风》和杭州亚运会主题曲《同爱同在》,传递着中国推动亚洲各国团结自强、命运与共的不变初心。

    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亚洲和平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作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习近平主席的坚定宣示,寄托着中国人民同亚洲各国人民共同守护和平家园的殷殷期待。

    “以体育促团结”——

    杭州亚远会吸引了亚洲各国各地区运动员踊跃热情参与,参赛人数、项目设置、总体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不少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将其列为今年最重要的赛事。本届亚运会,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实现“大团圆”。

    “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这些亚洲谚语讲述团结合作的亚洲价值理念。杭州亚运会的盛况向世人昭示:纵使国际和地区形势变乱交织,亚洲人民对友谊的珍视、对团结的向往不可阻挡。

    开幕前一天,习近平主席会见了老朋友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赫高度评价中国政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重要贡献,表示“当前世界面临地缘冲突等各种困难,国际奥委会致力于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赞赏中方为此采取的正确立场”。

    宴会致辞中,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践行‘永远向前’的亚奥理事会格言,把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 

    “以体育促包容”——

    宴会上,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浙江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演奏了《采茶舞曲》《东帝汶欢迎你》等富有各国特色的乐曲,汇聚成亚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和谐交响。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杭州亚运会上,一个个富有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展现着亚洲文明的自信、包容与开放。

    “我们要以体育促包容,增强文明自信,坚持交流互鉴,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习近平主席道出体育与文明的深刻关联。

    杭州,自古就是人文鼎盛、文明交融之地,既被宋代欧阳修称赞“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也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向国际贵宾盛情介绍本届亚运会主办城市所在的浙江省:“浙江坚持改革开放,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

    今日之江,照鉴中国发展不凡历程。习近平主席曾在浙江工作多年。在习近平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浙江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开拓精神和奋进实践,书写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为亚洲和世界打开观察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的一扇窗。

    “祝愿大家在诗画浙江度过难忘的时光,在亚运会圣火下留下美好的记忆。”习近平主席真诚的话语打动人心。

    在这个丰收和团圆的时节,习近平主席和国际贵宾共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盛会,续写新时代中国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新华社杭州9月23日电(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的主标题高度概括了习主席发言的中心思想,副标题补充说明了习主席发言的背景。 B、新闻首段的对偶句既交代了杭州亚运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也颇具文学色彩。 C、亚运会的开幕时间定在寓意着丰收和团圆的秋分节气,寄寓了我们对亚运会的美好祝福。 D、“稳定锚”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亚运会对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亚运会是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的。亚运会能见证“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说明亚洲几十年以来一直是和平稳定的。 B、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支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上的巨大贡献。 C、体育与文明有着深刻关联,亚运会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既能展现出亚洲文明的特点,也要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D、浙江被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它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也建设出共同富裕示范区。
    (3)、下列选项,不适合放在原文用来介绍杭州的一项是(   )
    A、《望海潮》柳永(北宋):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B、《石头城》刘禹锡(唐):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C、《忆江南》白居易(唐):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D、《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北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4)、文本报道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请简要说明此则消息在报道事件时有哪些特点。
    (5)、文本记录了习近平主席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上的发言,请结合开幕词的特点,梳理习主席发言的基本内容。
  •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树绕堤沙                云:像云一样茂密的 B、市列珠玑,户罗绮         盈:到处是 C、异日将好景              图:描绘 D、天堑无涯                  天堑:天然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①。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 , 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③。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 5、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短缺,许多国家便把目光转向了海洋,希望从浩瀚的海洋获取能源。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海域面积辽间,有丰富的海洋能资源,其中潮流能资源非常密集。我国近海潮流能属于世界上功率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我国著名的潮流高能密度区包括渤海海峡老铁山水道、杭州湾北侧,舟山群岛的金塘水道和西候门水道等。开发和生产新一代高效可靠的潮流能发电机,对于我国实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 6、扩写

    柳永有词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请将此句在情与景两方面进行扩展,要求: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②想象合理;③语言生动;④不少于200字。

  • 7、语言文字运用

    在看不到水的夜晚,我听到了水声。汩汩而动,像健壮有力的脉搏起跳;涌涌而行,像田垄上的猎猎大风。我以为窗外有井有泉有河有湖,但推开窗,冷凝澄明夜色中,还是归于冷凝澄明。我忘记了这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缓平坡地,是黄河泛滥漫流沉积而成,盐渍化厉害。水声若隐若现,浮在耳际,我抓住聪敏的听力去捕获,搭载风的翅翼追逐,八方四面,杳无迹痕。水在黑暗中躲藏,却与喧哗的水声沉浮起舞,又在某处现身,拍击有边缘的物体,又像是来自远方的梦语。       , 而是流在一种叫“黑”的色彩里。

    当地朋友次日向我揭晓了夜晚的秘密,东阿的水大有来头,在地下潜行数千里而至,煅炼了阿胶的魂。在这“千年阿胶福寿乡”,阿胶的名声早已遮蔽了水,三千多年前就有了她的身影。《神农本草经》记录了她,南朝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孙思邈的《千金翼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谈论过她。     。没有水,就没有她。所有的历史都起源于水,她的历史也不例外。水滴成溪流,合成大河,汇聚江湖,投奔海洋,人类的文明诞生于水。水记录,也保存了人类希望了解的一切秘密。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千年阿胶福寿乡”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海伦·凯勒用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D、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2)、下列各项中,与原文画横线句子修辞手法一致的是(    )
    A、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B、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C、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D、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

    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

    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

    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3)、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梅引

    姜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注】①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歌罢”两句,用《楚辞》淮南小山赋春草之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与《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短引”相同。 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梅花绽放,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 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回。 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2)、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 10、阅读下面的词作,完成下面小题。

    一寸金

    柳永

    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昼,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

    梦应三刀 , 桥名万里 , 中和政多暇。仗汉节、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台鼎须贤久,方镇静、又思命驾。空遗爱,两蜀三川,异日成嘉话。

    【注释】

    ①本词约写于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为柳永登进士第之前游历成都时所作,此时柳永已四十多岁。

    ②井络:井为星宿名,井络指井宿的区域,既专指岷山,又泛指蜀地。

    ③摸石:成都风俗活动。《月令广义》:“成都三月有海云山摸石之游,求子,得石者生男,得瓦者则生女。”④梦应三刀:《晋书·王浚传》:“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薄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成都)乎?’……果迁竣为益州刺史。”后常用指官吏升调。

    ⑤桥名万里:万里桥在成都市南锦江上。三国时蜀费祎出使吴,诸葛亮于此饯行,祎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而得名。

    ⑥文翁:为汉景帝时蜀地郡守,于成都市中办起官学,招属县弟子入学。

    ⑦台鼎:古代称三公或宰相为台鼎。此指朝廷。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作开头,以“控西夏”三字托一组四字对句“井络天开,剑岭云横”,突出了两蜀地势的雄伟和地理位置的重要。 B、“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几句写游人如织,熙熙攘攘,那些衣饰华美的俊男靓女,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C、“梦应三刀,桥名万里”用王浚迁为益州刺史和诸葛亮送费祎出使吴国的典故,暗指某官员升调为成都地方长官。 D、“空遗爱”三句,是说此地的长官虽然不被两蜀三川的百姓爱戴,但他的治绩会在蜀地百姓中传为佳话。
    (2)、结合词作内容,从整体上比较本词与柳永的另一首写钱塘的《望海潮·东南形胜》的相同点,从题材、表现手法、主旨三个方面分别加以概括。
  •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海潮

    秦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拼千钟。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时秦观自会稽(今浙江绍兴)还里,访隋氏陈迹。②万井:古代以八家为一井,指人口稠密众多。③纹锦制帆:隋炀帝以锦缎制船帆。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官女洒明珠于龙舟上,以拟雨雹之声。爵马鱼龙:爵,同“雀”。指各种鱼龙雀马之类的戏玩之物。

    (1)、对比柳、秦两首《望海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所创制,柳词所写的城市是杭州,秦词所写的城市是扬州。 B、柳词下阕“羌管弄晴”三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弄晴”“泛夜”互文见义,“嬉嬉”二字,将渔翁与采莲姑娘欢乐的神态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C、秦词上阕“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人才,“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着春光。 D、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描摹城市的盛况:疆域辽阔,人口稠密,景色优美,人们生活奢华。
    (2)、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试做简要分析。
  •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1)、全词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诗句能够看出来?本词的诗眼是什么?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试作赏析。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闹红一舸

    姜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煞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开头描绘了一种美好的境界:正是荷花盛开时节,词人曾乘小舟荡漾在荷花丛里,一对对鸳鸯伴着船儿戏水。 B、连绵成片的荷塘中人迹罕至,满目只有荷叶荷花,“水佩风裳”本指美人的衣饰,此处喻指荷叶与荷花。 C、天色渐晚,诗人不忍心离去,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还有高柳、老鱼都在挽留自己,表达出词人的深切眷恋之情。 D、下阕首三句承上启下,表明在不知不觉间光阴飞逝,只有荷花还留在原地。词人巧用比喻,将荷花刻画成痴情仙子。
    (2)、本词上片中“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一句,广受称赞。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留客住

    柳永

    偶登眺。凭小阑、艳阳时节,乍晴天气,是处闲花芳草。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潮平波浩渺。烟村院落,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

    旅情悄。远信沉沉,离魂杳杳。对景伤怀,度日无言谁表。惆怅旧欢何处,后约难凭,看看春又老。盈盈泪眼,望仙乡,隐隐断霞残照。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从词人登楼远眺写起,描写了艳丽明媚的季节里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丽明快的基调。 B、“遥山万叠云散,涨海千里”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出云雾散去、远山重重,南海浩瀚无垠的壮阔画面。 C、上阕最后结句“是谁家绿树,数声啼鸟”中的数声鸟鸣引出下阕开头的“旅情悄”,引出了作者心中的无限情思。 D、这首词延续了柳永一贯的婉约词风,注重铺叙手法的运用;下阕“沉沉”“杳杳”“盈盈”“隐隐”等叠词的应用,使词作韵律悠长、情感真挚动人。
    (2)、这首词与《雨霖铃》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 15、名句默写。
    (1)、姜夔《扬州慢》中“”两句,化用了杜牧《赠别》里的诗句,运用反衬手法,以昔日的繁华来衬托当下的荒凉。
    (2)、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象;姜夔的《扬州慢》中说“”,写出了扬州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3)、《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的残酷和破坏之严重,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战争痛恨厌恶的词句是:
  • 16、名句默写。
    (1)、《望海潮》中的“”首先点出杭州地理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城市的富庶,揭示出所咏主题。
    (2)、柳永在《望海潮》中用“”描绘了不同季节的两种景物,以典型景物突出了西湖乃至整个杭州四季如画的美景。
    (3)、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互文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杭州人游乐情景的句子是:“。”
  • 17、姜夔《扬州慢》的开头①“淮左名都”,②“竹西佳处”,③上片结尾的“都在空城”,分别指的是什么地方?选出正确的一项(    )
    A、①指扬州②扬标州附近一处风景区③泛指一般的城市 B、①和②均指扬州③泛指一般的城市 C、①②③都指扬州 D、①指南京②指瓜州③指扬州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现代文阅读I材料2中卡尔·萨根认为:“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潘阆到杭州亲眼看到了涨潮的壮观宏伟,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多次梦见涨潮的情形。这首《酒泉子》的小词,就是他回忆观潮盛况而作。 B、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拥挤钱塘江边,万头攒动争看江面潮水上涨,为下面潮水的涌现制造了气氛,作好了铺垫。 C、下片开头两句采用白描手法,描写弄潮情景,表现了弄潮健儿面对壮观的钱塘江水喜不自胜的情状。 D、结尾由回忆转为现实,写词人虽离杭已久,但那壮观的钱江涌潮仍频频入梦,以至梦醒后尚感惊心动魄。
    (2)、柳永《望海潮》中也曾写到钱塘江的胜景,“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这两句和《望海潮》中描写钱塘江水的诗句相比,表现手法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
  •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 , 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①金谷:西晋石崇所筑的金谷园。②铜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铜驼夹着相对,后称铜驼陌。③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园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④笳:胡笳,古代传自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乐器。⑤兰苑:美丽的园林,也可指西园。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起头三句,写暮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然而至。 B、“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C、“乱分春色到人家”中“乱”字用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至,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D、此词的结构别具一格,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
    (2)、本词与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找出两种相同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上一页 727 728 729 730 731 下一页 跳转